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为千年文物打光的女孩_ 大思政课

为千年文物打光的女孩_ 大思政课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01 17:17:50 | 点击:554

武汉大学学生桂昊雯和她拍摄的文物。受访者供图

西周曾侯谏作媿铜肆壶、唐代伎乐飞天纹金栉、清代掐丝珐琅桐叶形笔掭……这些在常人看来晦涩拗口的文物名,大学生桂昊雯却如数家珍。从家乡扬州到武大求学,从珞珈山再到清华园,十几年来她走过很多繁华的城市,却对博物馆里尘封在历史中的一件件文物情有独钟。

这个00后的电脑磁盘里,存储着自己亲手拍过50多家博物馆的文物摄影作品,内存足足有500GB。

非专业人也能做好专业事

中学时父母送的一台单反相机,为她叩开了文物摄影大门。桂昊雯偶然在微博上看到了几幅文博摄影作品,照片中器身的纹路纤毫毕现,精湛的工艺宛若天成。这让小小年纪的她瞬间被吸引住了,“精美的画面,让文物之美完整地展现出来。我头一次看到,几千年前古人造出来的东西竟然这么美!”

桂昊雯开始有意识地关注各地博物馆的展览信息,在父母的支持下,经常坐火车、坐飞机跨市跨省追文物展。

高中一次大型考试前,她突然得知北京故宫要展出《千里江山图》,当即就顶着压力买了票,周末从扬州赶去北京。时至今日,回想起文物摆在眼前的那种冲击力,桂昊雯还感到心潮澎湃。

真正开始琢磨拍文物的技巧,是从上大学开始。

桂昊雯本科在武汉大学学数字出版专业。在别人看来,她对文博知识的了解深度比不上专业学历史的,在拍摄方面的专业技能也比不上专业学摄影的。

不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网上教摄影的课程丰富,她就在课余时间一点点自学。

桂昊雯观察发现,博物馆展厅都在室内,自然光源弱,文物的死角往往较暗,因此摄影时明暗处理特别重要。早年间学习素描时积累的光影认知,为桂昊雯的前期构图和后期修图提供了很大帮助。

为了把文物拍得抓人眼球、与众不同,拍摄前桂昊雯常常会做大量功课,在网上搜好的摄影作品反复解构,去揣摩当时拍摄者的心境和巧思。

有一次她到广州十三行博物馆,计划拍一件名为“银镂空竹鸟纹碗”的展品,到了文物展柜前,她开始全方位地观察,平视、仰视、俯视、斜侧……不放过每一个可能出片的角度。仅仅一个展品,她就拍了200多张,相机存储容量告急,她却还是不满意。

一个瞬间,桂昊雯轻拧了下对焦环,透过正前的镂空,把焦点对在了碗身的内侧,刹那间明暗交叠、光影交错,历史文物穿透时空,艺术之美瞬间绽放。光与影的结合,仿佛让眼前的文物有了生命。

那一刻,她感受到一种悄然建立起的连接,所谓的技巧、教程都渐渐从脑中淡出,偌大的馆中只剩下一人、一碗和一束被定格的光影。

自那之后,关于文物和摄影的关系,桂昊雯有了新的答案:摄影是服务文物表达美的一种手段,但它的力量更在于借助非常规的视角,捕捉艺术性的瞬间。

心之所向

“你拍得很棒,原来文物真的需要静下心来仔细观赏”“看博主的照片,真是一种享受,文物的美都增添了几分”“以前是随便拍的,以后要向你学习,用点心思了”,随着摄影技艺渐入佳境,这样的评论在桂昊雯帖子下面屡见不鲜。

桂昊雯对摄影作品的标准把控越来越高,这也让她不断地“被看见”。成为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担任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最美国宝全书》的摄影指导,被武汉博物馆、盘龙城遗址博物馆邀请拍摄文物,参与出版8本图书……

在一些人眼中,校园里不少优秀的学生常常想要得到很多,而桂昊雯却有些“任性”。

当年,学校一项重要的学生典型推荐活动中,学院关注到了桂昊雯的独特经历,计划推荐她参评,但她婉拒了,“那段时间感觉我整个人躺在‘功劳簿’上,总是在各种评选活动中说要拍好文物、讲好中国故事。但如果不能作出什么实质性的、有影响力的贡献,就担不起这样的头衔”。

在一位曾经就此和她交流的学院老师眼中,“她始终知道自己向往的是什么,围绕自己的主线持续地努力,这一点,很多本科生难以做到”。

将博物馆带到孩子们身边

让文博公益走进更多人的世界,是桂昊雯心头的牵挂。长期以来,桂昊雯都在思考“文化遗产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偏远山区的孩子上大学前可能没有去博物馆的机会”。

能否成立一个专门的学生社团,将博物馆带到孩子们身边?桂昊雯萌生了成立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活化传播协会的想法,这个念头也得到了武汉大学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王晓光教授的认可与支持。

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仅用了两年时间,协会就从起初不到20人的“小作坊”发展为上百人的校级学生社团。在桂昊雯的带领下,社员们先后完成了50门文博精品课程的制作,并借助寒假返家乡实践的机会,奔赴多个省份面向700余名中小学生线下授课;联合全国12所高校文化遗产类组织发起了文化遗产类社团(组织)联盟。

“我们协会得以顺利运作,都是‘桂老师’尽心尽力的结果。”同为发起人的同班同学易基廷感慨。他习惯称呼桂昊雯为“桂老师”,在他眼中,桂昊雯始终是一个温柔且坚定的人,总能像一个大家长,把社团的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从最初的协会架构、审批报备到后来的栏目制作、课程开发、活动策划……每一个环节她都亲自把关,看似枯燥繁琐的工作,她却总能乐在其中。

协会刚开通公众号时,为了形象化传播文博知识,桂昊雯提议做一个“文博日历”栏目。

“文物的背后是文化、文明。一个陶罐放在展柜里,没有人讲它的故事,它的价值就很难被公众认识到。”两年前,桂昊雯还开通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将“讲好文物故事”的想法付诸行动。

然而,发出去的内容一度无人问津。研究了大量各种类型的账号后,桂昊雯逐渐意识到,要想做好自媒体,内容的“利他性”是关键,“拍得好和写得好是两回事”。

如何把专业性较强的文物“冷知识”让普通大众听得懂、记得住?

桂昊雯打着“小算盘”:“做文物科普,我会把知识点掰碎了,每次只解释一个小点。比如‘掐丝是一种制作工艺’,有人碰巧刷到,之后去博物馆就能看懂带掐丝的文物名了。”

送一件件文物“回家”

“因为一张图,奔赴一座城,只为一个展”是桂昊雯这几年生活的常态。

历数5年来看过的展: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特展、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中华艺术宫的“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但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南京博物院的“金色阿富汗——古代文明的十字路口”特展。

当时,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231件珍宝在国内巡回展出,点燃了众多文博爱好者的热情。一件件文物流金溢彩、瑰丽奇绝,无声地描绘着古阿富汗的文化盛景。

“顺着展览走到结语,墙上写着7个字——‘文化存则国家生’”,桂昊雯回忆道,“看到时我觉得灵魂一震,后来才了解到,彼时阿富汗国内战火纷争,文物看似在世界各地展出,实则是在‘流浪’,各地博物馆都在接力守护阿富汗的文化”。

一种跨越国界的大爱漫上心头,也是在那时,桂昊雯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有着别样的意义。

“文物承载的文化、科技、美学、历史价值是如此之高,它的璀璨足以让人从心底生发出文化自信来。”散落海外的文物更是如此。王晓光教授曾对她说:“海外文物是中华灿烂历史文明的见证人,尽管被收藏于异国他乡,却为全球各地的人们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得以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我们要做的,是借这些‘金色代言人’之口,讲好中国故事。”

“让更多的文物和更多的人相遇。”回望来时路,这是桂昊雯给自己写下的注解。

明年,根据清华大学数据传播专业的要求,她将远赴南加州大学参与联合培养,也将有机会与更多海外文物相逢。那时,流落海外的中国文物展柜前,或许常会有一个女孩的身影。循光而至,镜头闪烁,她会用自己的方式,送一件件文物,“回家”。

作者:徐雨舒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责任编辑:朱浩天


【作者:徐雨舒】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记者手记:抓住时间窗口 赢得战略主动

每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人总会吹响嘹亮的号角。  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时间,在量变中累积质变。此次全会上,习近平...

学习快评丨锚定宏伟目标接续奋斗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

中国经济三季报|前三季度机械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央视网消息:记者24日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机械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外贸出口彰显韧性,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工业2.5...

透过“洋女婿”“中国通”视角看外国人“方便来、留得住、融得好”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即将收官,这五年,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老王见到了加拿大“洋女婿”杰米,网上大家更喜欢叫他“大胖媳妇儿”。杰米2023年开始在北京定居,短短两年多,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各种免签政策带来的变化...

工业经济向“新”而行 多视角感知未来产业“练兵场”澎湃活力

央视网消息:最新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行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40%。“十四五”以来,新质生产力让生产更高效、生活更便利、出行更智能,...

航空安全事故频发 美参议院一委员会通过空域管控法案

  美国国会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21日通过一项两党合作的航空安全法案,要求所有飞机在管控空域必须启用追踪飞行器的ADS-B系统。今年1月,美国一架客机与陆军直升机相撞后坠河,造成67人死亡,事发时直升机未启用该系...

从代码中看中国创新

清晨,闹钟在手表上响起,联动客厅窗帘缓缓拉开;驾车上班,手机上未听完的播客,无缝流转至汽车中控屏继续播放;办公时,平板上的文档,通过简单拖拽,便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继续编辑……上班族杨女士告诉记者,“鸿蒙生态的设备协同操作起...

习言道|涉及老百姓的事,习近平一再强调八个字

  中新网10月20日电 题:涉及老百姓的事,习近平一再强调八个字  今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在“十五五”谋篇布局...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

转存!十四五时期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①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②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③4项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④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一组数字,回望“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发展成就。&nbs...

2025
01/01
17:17
徐雨舒
浏览量: 55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