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放宽“购房落户”的风吹到了一线城市 大城市落户门槛一降再降 实现租售同权再进一步

放宽“购房落户”的风吹到了一线城市 大城市落户门槛一降再降 实现租售同权再进一步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1-21 13:41:52 | 点击:540

落户的核心是拥有享受各类公共服务的“门票”,落户越来越容易了,那么,实现租售同权还有多远?

——————————

一线城市广州拟推出入户新政,落户政策再放宽。11月18日,广州发布《广州市户籍迁入管理规定(修订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广州拟新增投资纳税入户和安居乐业入户政策。安居乐业入户是指在白云区、黄埔区、花都区等7个行政区内,拥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且在广州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1年的人员,可申请入户。

不只是买房落户,还有就业落户、租房落户……多地正在致力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宽落户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郑备在近期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针对大城市落户难问题,重点加快推动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城市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全面设立街道社区公共户口,完善租房落户政策。

今年以来,已有城市在“租房落户”上迈出了大步。未来,大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将如何推进,距离年轻人期待的“租售同权”还有多远?

主动权交给年轻人 大城市持续放开落户限制

落户是外来人口融入一座城市的重要标志。随着户籍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大城市落户、平等享受公共服务资源有了更多的可能。

购房落户再添多城。10月25日,广东省惠州市宣布进一步拓宽落户渠道,凡在该市持有合法产权住宅房屋的非户籍人员,本人或其配偶可以在房屋所在地申请迁入户口,其配偶、子女、父母可以随迁。10月15日,四川成都印发了《关于实施合法产权住房人员落户的通知》,明确在成都市行政区域内购买商品住房(已交付使用)或二手住房的人员,可在住房所在地申请本人落户。10月1日起,在福建厦门有房就可以落户。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近几年,超20个城市出台购房即可申请落户的政策,其中包括杭州、南京、武汉、苏州等核心二线城市以及金华、驻马店、克拉玛依等三四线城市。

放宽“购房落户”的风也吹到了一线城市。8月初,广州市花都区提出,买房享花都“准户口”待遇,即非广州市户籍人员在花都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以领取花都“花卡”,凭花都“花卡”及购房合同享受区政策性照顾入学待遇。

中指研究院华南分院研究主管陈雪强指出,花都区“购房享准户口”新政将有利于带动外地户籍人员购房积极性,尤其对于需要解决孩子在公办学校上学问题的家庭,将进一步释放其购房需求。

“广州率先在一线城市打响了‘购房落户’第一枪,同时也体现了因区施策的理念。”陈雪强表示,未来,其他新建商品房库存量大的区域或将相继出台类似政策。

“这一枪”开出后,人们对一线城市放开落户限制有了更多想象。

在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长聘教授陈杰看来,从前,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教育、就业、养老、医保以及购房、购车指标等资源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当前,户籍制度相关联的公共服务资源“含金量”下降,户籍门槛降低的背后是人口和户籍相关联的资源关系的转变,相对而言,现在更稀缺的是人。所以,当下,各地“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以前是抢人才,现在是“抢人”。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表示,一方面,人是城市发展的根本,城市降低落户门槛主要是为了“抢人”;另一方面,在一些城市,户口更像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门票”,一个人有户口才能够享受公共服务,才能带着家人享受这些服务,才能够体面生活。“一个人能体面地生活也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选择的主动权更多地交到了年轻人的手上。”陈杰认为,年轻人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他们在择城时,可以更多地兼顾发展机遇与享受生活。

“抢人大战”升级 租房可落户的城市增加

据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不完全统计,实行租房落户的城市多是人口超过500万的特大城市和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大城市。目前,在沈阳、东莞、佛山、郑州、青岛等地,老百姓租房就可以申请落户。

从租房落户申请条件来看,大部分城市的租房落户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例如,租赁时间达到一定期限,或在当地稳定就业。在个别地方,非户籍人口想租房落户还需要征得房主同意。

今年,沈阳加入了实行租房落户政策的阵营,成为第一个租房即可落户的副省级省会城市。

6月1日起,沈阳落户政策“新十条”正式实行,居民在沈阳租房、务工、就学等均可申请落户。其中,在租房落户方面,申请人经房主同意后,可以将户口落在租赁房屋处,也可以落在租赁房屋所在辖区的派出所集体户。

同一天,东莞也放宽了落户限制。非户籍居民在东莞合法稳定居住、就业,参加东莞社会养老保险,持有东莞有效《广东省居住证》连续满1年即可申请入户东莞,申请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其中,没有房产者可申请集体户入户。比东莞早1个月,佛山就已经进入了实行租房落户政策的行列,申请人需要在当地稳定就业满3年,有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未成年子女可以随迁。

更早一些,去年9月、11月,郑州、青岛分别提出了租房落户的政策,且申请郑州户口的人不受社保缴费年限和居住年限的限制。当前,在青岛、郑州等地,一些年轻人已经通过租房实现了落户。

“户籍的门槛将越来越低。”邹琳华说,对各个城市来说,人特别是人才都是稀缺资源,所以,租房落户是大势所趋。未来,有些地区非户籍人口只要提出申请,就可以实现落户。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对于在城市打拼的人来说,“经常居住地”一词的含金量变得越来越高。日前,国务院发布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提出,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推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人比公共服务稀缺,这是一个大趋势,户籍慢慢变得没那么重要了,核心是能不能把人抢到。”陈杰说,当前,一些地区出现了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的情况,人户分离情况较为明显,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地方房子卖不动了,房租也在下降。他说:“最关键的是人来,人来就会有消费、有税收,这个地方经济才能‘活’起来,人不来,其他都是假的。”

实现租售同权再进一步

落户的核心是拥有享受各类公共服务的“门票”,落户越来越容易了,那么,实现租售同权还有多远?

落户是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一大步”,也是推动实现租售同权的“一大步”。然而,在一些地方,落户只是“入场券”,并不意味着持有这张“入场券”的人能均等地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落户后,这些人可能仍然面临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尤其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紧张的地区。

“落实租售同权最关键的是要找到抓手。”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第一,租房落户,让房东配合,难度较大,所以,企业、街道等建立集体户很重要;第二,租售同权应该以能够获得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特别是申请人的子女入读公办学校的权利要均等,这个抓手很重要”。

“租售同权的焦点主要在教育资源分配。”陈杰表示,应以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孩子的入学也应当坚持这一原则。租售同权背后最核心的权益是教育权益,“底子”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投射到住房市场上面,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光解决住房落户问题是不够的。

近年来,为完善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多地也在探索租售同权。相较而言,一些地方在通过保障性租赁住房落实租售同权方面,走得更向前一步,个别地区甚至配套了优质教育资源。

例如,深圳市光明区长圳保障性住房配建了学校。去年,深圳名校“优先保障房入学”的消息引发不少关注,当地教育局发布的文件显示,长圳保障房配套学校学位在保障该小区住户子女需求外,剩余学位面向全区招生。这被认为是推动租售同权的一个有益尝试。

2022年10月,南宁市提出,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符合条件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的权益。

“保障性租赁住房落户比较容易。”陈杰关注到,这几年,我国在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推动解决租售同权的问题。他认为,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多集中在一个城市的中心城区或老城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多建于偏远区域或新城区,这些新市民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虽然在逐步改善,但仍旧有限。

邹琳华也关注到了这一现象。他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分阶段、分步骤解决。租售同权背后最关键的问题是公共服务紧张不紧张。现阶段优质资源的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实现普惠难度不小。未来,“租房落户”在多数城市可以实现,“一般性资源能够实现开放共享,这样可以惠及大多数人”。

当前,各地都在抢人口、抢人才,租房生活成为年轻人的一种常态。李宇嘉表示,不管是吸引人才、产业工人,还是留住人才,为未来住房消费建立坚实的基础,租房落户都是大势所趋。

在租售同权的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但陈杰认为,政策无法一步到位,至少有一点改进,公平就多一点。

推动租售同权离不开进一步推进以常住人口来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在陈杰看来,我国仍存在一定的人房分离现象。随着我国基层治理不断进步,网格化管理也进一步助力基层治理精细化。他建议,通过制度设计,在新技术的赋能下,以“常住人口”为本,让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更精细化。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赵丽梅 记者 张均斌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张亦弛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记者手记:抓住时间窗口 赢得战略主动

每在历史的关键节点,中国共产党人总会吹响嘹亮的号角。  2025年10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出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强音。  时间,在量变中累积质变。此次全会上,习近平...

学习快评丨锚定宏伟目标接续奋斗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对未来五年发...

中国经济三季报|前三季度机械工业运行稳中有进 产业升级迈出坚实步伐

央视网消息:记者24日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机械工业生产实现较快增长、外贸出口彰显韧性,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高于全国工业2.5...

透过“洋女婿”“中国通”视角看外国人“方便来、留得住、融得好”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即将收官,这五年,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老王见到了加拿大“洋女婿”杰米,网上大家更喜欢叫他“大胖媳妇儿”。杰米2023年开始在北京定居,短短两年多,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各种免签政策带来的变化...

工业经济向“新”而行 多视角感知未来产业“练兵场”澎湃活力

央视网消息:最新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行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40%。“十四五”以来,新质生产力让生产更高效、生活更便利、出行更智能,...

航空安全事故频发 美参议院一委员会通过空域管控法案

  美国国会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21日通过一项两党合作的航空安全法案,要求所有飞机在管控空域必须启用追踪飞行器的ADS-B系统。今年1月,美国一架客机与陆军直升机相撞后坠河,造成67人死亡,事发时直升机未启用该系...

从代码中看中国创新

清晨,闹钟在手表上响起,联动客厅窗帘缓缓拉开;驾车上班,手机上未听完的播客,无缝流转至汽车中控屏继续播放;办公时,平板上的文档,通过简单拖拽,便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继续编辑……上班族杨女士告诉记者,“鸿蒙生态的设备协同操作起...

习言道|涉及老百姓的事,习近平一再强调八个字

  中新网10月20日电 题:涉及老百姓的事,习近平一再强调八个字  今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在“十五五”谋篇布局...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

转存!十四五时期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①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②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③4项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④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一组数字,回望“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发展成就。&nbs...

2024
11/21
13:41
浏览量: 54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