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热点追踪 > 城市蝶变 腾飞北流 ——北流撤县设市30周年发展综述

城市蝶变 腾飞北流 ——北流撤县设市30周年发展综述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 时间:2024-07-28 16:04:29 | 点击:3182

一江圭水向北流。邹明广摄

一江圭水向北流。邹明广摄

1994年4月18日,国务院批准北流撤县设市,以此为开端,北流发展掀开了崭新篇章,开启了新的纪元。

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玉林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流历届领导班子励精图治、接力探索,全市上下人心思进、一往无前,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建设热潮,各项工作始终走在全区县域前列。北流是广西首个GDP突破400亿元的县(市),连续7年获评“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书写了有着鲜明北流特色的改革、开放、发展的生动篇章。

北流以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铸就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全市经济总量从27.37亿元到434.69亿元,增长近15倍,连续两年广西县级第一;财政总收入从1.58亿元到33.91亿元,增长20.4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9.28亿元到104.64亿元,增长10.3倍。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北流儿女共同的智慧和汗水,更是一首首逐梦奋进的时代之歌。

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流市委宣传部供图

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流市委宣传部供图

绿水青山底色更加靓丽

漫步在北流大地,高山巍峨,流水碧波,生机盎然;大容山景区,包罗万象、无所不容,莲花顶雄踞桂东南之巅;圭江河畔清风阵阵、清澈见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各类公园春花夏荷、花红柳绿,落霞与群鸟齐飞。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4.9%增长到50.6%,城市容貌不断优化,是广西目前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殊荣的县(市)。

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

高空俯瞰,北流阡陌纵横交错,宛如灵动的玉带缠绕在绿水青山间。如今的北流,规划建设的南宁经玉林至深圳、桂林经玉林至湛江“一横一纵”2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干线在这里交汇,玉林高铁新城落户北流新圩镇,南广高速公路、玉铁高速公路、洛湛铁路贯穿境内,玉容一级公路横贯东西,北宝二级公路纵穿南北,浦清高速公路连接北部湾,玉深高铁南玉段通车在即,40分钟可达南宁,4小时可达广州,1.5小时内可出海。

民生福祉保障更有温度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630元增长到46039元,增长11.7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558元增长到23919元,增长14.4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快速发展,全市教育经费支出从1.01亿元增长到27.79亿元,增长27.5倍,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近18亿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全市人口平均寿命提高至76.85岁,成功创建“世界长寿乡”。

活力北流。刘军摄

活力北流。刘军摄

县域经济发展更加稳健

一直以来,北流大力弘扬“团结奋进、求真务实、艰苦拼搏、争创一流”的创业精气神,坚持实施农业富市、工业强市、城建促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五大策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新世纪之初,北流市围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着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格局。近年来,北流全面扩大开放合作,成功引进中国500强、“专精特新”“瞪羚”等企业数十家,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全区县级前列,连续7年获评中国西部百强县、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呈现出万商入北流、四海皆通融的生动景象。

乡村振兴不断提升推进

首创“地券制”农村宅基地改革获评全区改革攻坚十佳成果。创新推出“一图一表一规则”简易版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模式,在全区率先实现278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整合新圩、西埌、民乐等镇资源,打造集产业发展、风貌提升、种养循环、乡村治理于一体的“河丰百里”北线乡村振兴示范带。连续2年入选自治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优秀县、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工作先进县。

三十年风雨兼程,三十年砥砺前行,北流完成了令人瞩目的城市蝶变。展望未来,北流将奋勇建设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北流篇章。(蒙昭亮、伍迁、庞通、甘猛棠)

(责编:庞冠华、许荩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透过“洋女婿”“中国通”视角看外国人“方便来、留得住、融得好”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即将收官,这五年,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老王见到了加拿大“洋女婿”杰米,网上大家更喜欢叫他“大胖媳妇儿”。杰米2023年开始在北京定居,短短两年多,让他感触最深的是各种免签政策带来的变化...

工业经济向“新”而行 多视角感知未来产业“练兵场”澎湃活力

央视网消息:最新公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汽车、电气机械、电子行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40%。“十四五”以来,新质生产力让生产更高效、生活更便利、出行更智能,...

航空安全事故频发 美参议院一委员会通过空域管控法案

  美国国会参议院商务、科学和运输委员会21日通过一项两党合作的航空安全法案,要求所有飞机在管控空域必须启用追踪飞行器的ADS-B系统。今年1月,美国一架客机与陆军直升机相撞后坠河,造成67人死亡,事发时直升机未启用该系...

从代码中看中国创新

清晨,闹钟在手表上响起,联动客厅窗帘缓缓拉开;驾车上班,手机上未听完的播客,无缝流转至汽车中控屏继续播放;办公时,平板上的文档,通过简单拖拽,便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继续编辑……上班族杨女士告诉记者,“鸿蒙生态的设备协同操作起...

习言道|涉及老百姓的事,习近平一再强调八个字

  中新网10月20日电 题:涉及老百姓的事,习近平一再强调八个字  今年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不忘初心,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  在“十五五”谋篇布局...

领航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全局的重要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

转存!十四五时期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

①经济增量预计超过35万亿元;②2024年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③4项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④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一组数字,回望“十四五”时期我国的发展成就。&nbs...

“十四五”亮点丨年收入约18万亿元!乡村产业绘新貌

宁夏的盐池滩羊、黑龙江的有机富硒大米……10月19日落幕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琳琅满目的“土特产”展现出我国乡村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0万家,营业收入约18万亿元……...

海南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据“海南应急管理”公众号消息,海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10月19日发布通知,根据气象预报,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于昨天(18日)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19日08时其中心...

边生活、边创业、边致富!千年水乡焕发蓬勃生机 古老智慧释放发展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秋韵悠悠、层林尽染,正是出游好时节。10月17日,联合国旅游组织公布了2025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有4个乡村入选,浙江湖州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就是其中之一。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桑基鱼塘系统”,建立...

2024
07/28
16:04
浏览量: 318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科左中旗政府有关部门应拿出“实招”妥善处理跨区域矛盾 加强土地监管 让土地回归正常耕种与产能稳定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传承中原味道,一碗走向全国的胡辣汤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缅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9周年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光辉岁月 党恩永铭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预制菜技术革新让银发族也能“讲究吃”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