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关注民生 > 财政政策惠企利民见成效——对山东、湖北、四川三省财政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

财政政策惠企利民见成效——对山东、湖北、四川三省财政政策落实情况的调研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6-05 16:39:01 | 点击:13047

实施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加大涉农财政资金投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去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加大减负纾困力度,增强经营主体活力,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推动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战略落实,通过“政府过紧日子”把更多财政资源用于基层“三保”。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如何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这一要求落实落细?日前,记者跟随财政部调研组,赴山东、湖北、四川进行专题采访。

落实落细税费支持政策,赋能经营主体

“去年,公司停业一个月,经营几乎难以为继。正筹划裁员时,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我们及时向税务部门提出申请,36.9万元退税款很快就打到了公司账户上。”山东观唐盛世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王庆说,有了这笔钱,员工留住了,在建的“温水乡”项目保住了,“眼下消费已经回暖,节假日游客达到2000多人,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2022年,我国实施了系列税费支持政策。受访企业普遍反映,各项政策落地及时,为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增添创新动能。目前,相关政策惠企效应还在持续释放。

“6.4亿元退税款一次性到账,使建设维护基站的资金压力大为减轻。”中国铁塔湖北分公司财务部负责人说,作为通信基础设施企业,公司在湖北建成并负责维护的通信基站有8.8万个,为国土、农林、地震、应急等40多个行业提供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等服务。退税资金及时到账,不仅有力满足了企业自身生产资金需求,还维护了公司与供应商之间的互惠生态,“我们按时支付合作伙伴建设资金,缓解了整个产业链的资金压力。”

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对辖内企业的调查显示,2022年将退税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工资、采购进货、偿还贷款和支付房租等日常运营的企业占比接近50%,在小微企业中这一比例接近80%,政策堪比“及时雨”。湖北省税务部门的相关调查显示,企业普遍认为足额享受了留抵退税、“六税两费”减免及税费缓缴等优惠,提交留抵退税申请后3日左右资金即可到账。

扎根农业大省,山东三星集团的“长寿花”系列健康食品近年来迅速打响品牌。“2022年,我们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支持‘三农’政策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共计2327万元,有更多流动资金用于科技研发和设备节能降耗改造,推出了零反式脂肪高养玉米油、甘油二酯食用油等多个新产品。”公司董事长王亚群说,新产品上市使得公司今年一季度营收实现较快增长。

“去年5月的汇算清缴,我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享受优惠税额4.37亿元,去年三季度又享受3.98亿元。”山东省齐鲁制药财务总监丁伟表示,税费优惠政策给企业真金白银的支持,让企业有底气在2022年投入38.9亿元用于研发,为创新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今年5月,公司吉非替尼片仿制药已成功在美国上市销售。

“随着提高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等优惠政策落地,企业科技创新氛围更加浓厚,新兴经济增长喜人。”湖北省税务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桂文智说,今年一季度,好势头延续,湖北省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达9.3%,引领省内工业增长。

近期,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明确,将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居民就业、能源供应等重点领域延续和优化实施部分税费优惠政策。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表示,这次延续和优化的6项阶段性税费优惠政策,预计每年能为经营主体减负达4800多亿元。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日前表示,预计2023年新增减税降费1.2万亿元,加上留抵退税全年减负超1.8万亿元。

好政策落实落细,财税服务要同步提质增效。

山东省济南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李玉诚表示,今年将联合税务部门,通过在信息系统内嵌征缴比例等方式,使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直兑直达”,“企业无需申请,零成本享受政策”。

湖北省财政厅法规税政处处长夏晟临介绍,湖北省将聚焦减税降费落实情况、是否存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提升税费政策管理和执行的精准度,畅通政策红利传导机制。

财政投入增量提效,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是重要保障。各地持续加大涉农财政资金投入、统筹力度,并撬动更多金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

聚焦保障粮食安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刚刚收完一季蔬菜,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丰村的高标准农田在阳光下泛着水光,大型旋耕机已整理完土地,再过几天就要插秧种水稻。

“地力提升了,水稻亩产从2018年的623公斤增长到2022年的700公斤,而且可以进行稻蔬轮作。”永丰村党委书记李雪平告诉记者,在财政支持下,永丰村从2009年便开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5年实现了耕、种、播、收的全程机械化。2022年12月,眉山市东坡区永丰片区“天府粮仓”核心区建设专项规划正式发布,永丰片区被定位为样板区。目前,村里的3340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的农田沟渠、田间道路建设已全面完成。

保障粮食安全,财政一手补“地力”,一手补“人力”。四川省通过调整优化种粮大户补贴政策,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

由于地理条件不同,四川省各地农业发展的投入产出差异很大,为调动地方种粮积极性,2023年起,省财政探索实施“两个差异化”补助办法——一方面按照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务分类实行差异化补助,另一方面按照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山地高原区域类型实行差异化补助。省财政每亩补助水平将提高至少200元,同时市、县财政投入水平不降。四川省财政厅副厅长李世宏向记者介绍,年内四川将新建高标准农田230万亩、改造提升195万亩,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山东省财政厅农业农村处处长张绍生告诉记者,山东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补助标准2022年达到亩均1950元,支持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456.7万亩,推动全省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

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发挥农业龙头产业带动作用——

成都市财政设立了规模1.4亿元的现代农业园区奖补专项资金,同时聚焦现代农业产业“建圈强链”,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等建设;凉山彝族自治州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1.45亿元,在全州3000人以上搬迁群众集中安置点配套建成现代产业园12个;达州市通川区投入资金8亿元,提升改造39个“一李两莓”特色产业基地……在四川省,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加快集约化、现代化产业园建设。

张开文是四川省广元市宝珠寺水电站库区的农民,多年来,一直在四川省青川县川珍实业有限公司的帮扶下种植木耳、羊肚菌。“川珍给我们提供菌种、技术指导,按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跟我们签订合同收购产品,我一年纯收入有七八万元。”张开文说。

川珍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左万军说,在减税降费、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下,公司2022年度实现销售额超6亿元,更好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2023年,四川省财政将继续增加投入,支持实施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新培育10个以上全产业链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创建一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新培育60个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根据今年的预算报告,2023年我国将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安排1750亿元、增加100亿元,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

健全机制,提高财政资金对金融和社会资本撬动能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采访中,各地的创新实践成果令人振奋。

位于成都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内的张河果园子社区,客栈商铺、花海溪畔,游客络绎不绝。建设这个社区,共统筹各级乡村振兴转移支付资金1900余万元,吸引社会资本近10亿元,盘活了社区周边闲置多年的村集体建设用地,将原有村民闲置住宅开发为“共享民宿”,开办乡村旅游,带动村民获得租金收入并实现就业。

“目前村集体实现年收入近100万元,社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张河村第一书记朱玲说。

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四川省去年成立了首只省级农业产业政府引导基金,以市场化方式为涉农企业的生产配套、上市培育、并购重组等提供投融资支持。

“基金计划规模100亿元,其中财政出资20亿元,撬动地方国资、金融资本和大型产业资本进入。”四川产业振兴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刘铁说,目前基金已储备优质项目20余个,预计带动社会资金33亿元,2023年力争完成12亿元以上的资金投放。

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各级财政部门精打细算“过紧日子”,兜牢兜实“三保”底线。

去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做实县级“三保”保障机制,建立基层保障更加有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湖北省财政厅预算处副处长向雪峰表示,目前湖北省正研究制订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相关方案,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

足额将“三保”支出编入预算,优先安排“三保”支出。湖北省麻城市财政局局长鲍斌告诉记者,今年麻城市严格按照国家和省“三保”保障清单编制预算,不留缺口,尤其是足额保障义务教育支出,“麻城市2023年‘三保’预算为41.6亿元,占当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约48%。”

强化绩效管理,严把“事前”关口、开展“事中”纠偏、严格“事后”评价。山东省庆云县建立部门评估和财政重点评估相结合的工作机制,2023年预算对所有超100万元新增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实现“四本预算”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全覆盖,同时对预算执行进度进行动态监控,对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及运用。

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湖北省谷城县财政局局长刘勇说,去年底县财政累计收回结转结余指标2.7亿元,全部用于“三保”和重点民生项目支出。今年将继续压减单位经费类项目支出3800多万元,压减率17%。

科学决策,管好政府投资项目。“贪大求洋,不考虑财政承受能力的投资项目,是对财政资源的浪费。”湖北省通山县财政局局长金汉南表示,管理好政府投资项目、遏制投资冲动,节省下来的财政资金也较可观。为此,该县针对村级建设制定了《通山县村级权责清单30条》。

根据预算安排,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100625亿元,增长3.6%,剔除一次性安排的支持基层落实减税降费和重点民生等专项转移支付后增长7.9%。其中,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增长8.7%,为落实好基层“三保”提供财力支撑。

“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尽全力为群众谋好事、办实事,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财政部部长刘昆说。(记者 曲哲涵)

【责任编辑:刘维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就在10月21日!来看“水火之约”

10月21日将迎水星合火星。当天日落后,水、火两星将“携手”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我国公众有机会看到水星、火星一明一暗“同框”的“星空约会”。  什么是“合”?“天文学上定义的‘合’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辽西山沟沟天上那个老爷儿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董立坤      秋阳天空上那个老爷儿,火辣辣的 ,把檐角的青苔晒出暖烘烘的潮气来,我总爱坐在门槛上边晒着老爷儿,边剥着玉米棒。竹筐里的玉米粒滚得沙沙响,像

【暖心警事】万荣公安:游客景区突发疾病 民警火速开道送医

    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飞云楼景区)10月6日万荣县飞云楼景区,一名外地游客突发疾病,情况十分危急。景区正在执勤的民警接到求助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拉响警笛亮起警灯,一路引领游客车辆赶往医院,为患...

万荣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国庆、中秋节前警示教育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司法局)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强化矫正对象法治意识和纪律观念,确保国庆、中秋期间社会安全稳定,2025年9月29日,万荣县司法局组织全县16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节前警示教育活动。活动中,...

【交通安全百日行动】万荣公安交警进辖区开展“一盔一带”安全主题宣传

       每日新闻网讯(供稿:王 豆  编辑:贺资森  审核:李婉娜)为深入推进生命至上平安同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主题宣传活动,10月13日,万荣县公安...

践行绿色使命 服务绿色发展 国寿财险助力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北宋画家王希孟用石青石颜料绘成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用鲜艳的青绿色调,描绘出绿水青山的锦绣恢弘。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走过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

多方协同共建普惠新模式 中国人寿财险筑牢文旦种植“防风墙”

“我们最怕的就是台风,辛苦这么久眼看就要收成了,一场大风可能什么都没了,心里没底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农户们的共同心声。文旦作为浙江省玉环市特色农产品,是当地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热带气旋(台风)带来的大风灾害极易导致果...

直-20T性能有哪些变化?听驾驶员亲自为你讲解→

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昨天(16日)开幕。本届直博会参展参演直升机主要包括陆军直-10、直-19,直-20等主力机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款明星机型就是直-20T。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直-20,大家应该都非常熟...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去世

当地时间17日,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大分市一家医院去世,享年101岁。村山富市 资料图  村山富市1924年3月3日出生于大分市,1972年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1994年出任日本首相,2000年退出政界。(总台记者 何欣...

端牢中国饭碗 共护大国粮仓——写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  粮安天下。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这背后有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加剧全球粮食危机的忧虑,有对全球携手共护粮食安全的期许。  作为全球...

2023
06/05
16:39
浏览量: 1304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从争论到共识:预制菜与中央厨房的理性解读

从争论到共识:预制菜与中央厨房的理性解读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