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关注民生 > 脱离证据的“伪史”叙事能给文化自信加分吗

脱离证据的“伪史”叙事能给文化自信加分吗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7-18 12:49:08 | 点击:801

  近段时间,在微博、抖音、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上,一批炮制、传播极端“伪史论”的自媒体账号受到集中处置,引发了一定的社会关注。这些账号所宣扬的内容,有的系统性否定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等古代文明的存在,有的鼓吹“英语源于中国”“牛顿成果出自《永乐大典》”等奇谈怪论,更有甚者将谣言扩展至近现代历史,突破公共认知底线、动摇主流历史观念。面对这样一股将历史娱乐化、虚无化的风潮,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什么才是真正值得信赖的历史认知?怎样的史观,才能支撑一个社会走向未来?

  观察“伪史论”在网络上的传播方式,可以发现,其中不少内容借助看似新颖的角度和通俗化的表达形式,吸引眼球、引发讨论。一些说法利用诡辩构建出表面“合理”的推理链条,在短视频、图解等传播方式的助推下快速扩散。但从学术标准来看,这类内容往往脱离必要的考据依据,缺乏逻辑的自洽性,极易造成误导性的认知。

  在被平台封禁的账号中,不乏一些极端恶劣、荒谬的代表。譬如,被微博封号的伪史论“大V”@墨者几何,就曾借“考据”之名,炮制出诸如“马克思也是杜撰出来的”这种荒唐说法。这类言论看似“大胆”,实则全无依据,完全违背史实,不仅对青年群体形成误导,也已触碰近现代思想史的基本认知边界。将这种极端的虚构包装成所谓“冷门真相”,其本质不是知识传播,而是认知污染。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思考:这些完全脱离证据、逻辑和常识的“伪史”叙事,真的能给文化自信加分吗?它们在自我标榜“打破西方中心叙事”的同时,却在事实层面制造了更大的混乱,把历史变成了一种情绪投射,最终使公共认知体系更加碎片化,反而削弱了我们构建自主历史叙事、推进中国学术走出去的能力。这种“自说自话”的历史观,与其说是在塑造文化主体性,不如说是一种虚假的逃避。

  更具讽刺性的是,许多“西方伪史论”的论证逻辑,其实本身就是“西方舶来品”。早在20世纪中期,就有一些欧美“民科”开始炮制诸如“金字塔是现代建的”“希腊是假的”等论调,甚至连中国的长城都不放过。这些反智论调在西方长期存在,虽然从未成为当地主流,却被某些人改头换面、涂脂抹粉后输入中国,无疑值得社会提高警惕。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离不开对历史的科学理解。史学不是谁的附庸,也不是情绪表达的工具,而是一项面向全人类知识体系的系统工作,需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以逻辑理性为支撑。如果轻信一切迎合心理的说法,甚至鼓吹违背常识的“伪史奇谈”,不仅无助于文化自信的建立,反而会削弱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能力,影响我们的国家话语权建设。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在多个历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坚实进展。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到对甲骨文、简帛文献的深入解读,从高水平考古成果的国际发布到中外合编文献的合作交流,无不体现出一种兼具自信与专业的学术姿态。与此同时,中国与埃及、希腊等国在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学术出版等方面持续深化合作,多个联合项目已取得实质成果,也为推动文明互鉴、拓展全球史学视野注入了更多中国经验。真正的文化主体性,建立在脚踏实地的研究积累之上,而不是靠质疑别人、否定历史、制造幻象来获得。

  就此而言,社会在面对“伪史论”现象时,采取行动的重点并非与之纠缠辩论,而是更加坚定地做这3件事:一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史学研究体系,提升专业声音的可及性和传播力;二是推动公共史学表达,帮助普通人理解历史研究的逻辑与意义;三是让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有更多渠道获取真实、专业、准确,同时有趣味、有吸引力的历史知识,打下理性判断的底层基础。

  “伪史论”的逆流也许不会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退,但它绝不可能主导我们的公共认知体系。只要我们持续夯实理性求证的学术传统,推动可信、可讲、可传播的中国历史叙述进入主流视野,那些靠煽动情绪和制造幻象获得注意力的内容,终将自行褪色。真正值得被铭记的历史,从来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而真正走向未来的民族,也必定要从清醒、坚实的历史认知出发。

  林树心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18日 05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就在10月21日!来看“水火之约”

10月21日将迎水星合火星。当天日落后,水、火两星将“携手”出现在西南方低空,我国公众有机会看到水星、火星一明一暗“同框”的“星空约会”。  什么是“合”?“天文学上定义的‘合’指两个天体的地心视赤经或地心视黄经相同。”...

辽西山沟沟天上那个老爷儿

每日新闻网辽宁讯  文/孙仲兴  董立坤      秋阳天空上那个老爷儿,火辣辣的 ,把檐角的青苔晒出暖烘烘的潮气来,我总爱坐在门槛上边晒着老爷儿,边剥着玉米棒。竹筐里的玉米粒滚得沙沙响,像

【暖心警事】万荣公安:游客景区突发疾病 民警火速开道送医

    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飞云楼景区)10月6日万荣县飞云楼景区,一名外地游客突发疾病,情况十分危急。景区正在执勤的民警接到求助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拉响警笛亮起警灯,一路引领游客车辆赶往医院,为患...

万荣县司法局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国庆、中秋节前警示教育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司法局)为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强化矫正对象法治意识和纪律观念,确保国庆、中秋期间社会安全稳定,2025年9月29日,万荣县司法局组织全县16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节前警示教育活动。活动中,...

【交通安全百日行动】万荣公安交警进辖区开展“一盔一带”安全主题宣传

       每日新闻网讯(供稿:王 豆  编辑:贺资森  审核:李婉娜)为深入推进生命至上平安同行—“一盔一带”安全守护主题宣传活动,10月13日,万荣县公安...

践行绿色使命 服务绿色发展 国寿财险助力绿水青山成色更足

北宋画家王希孟用石青石颜料绘成的传世名作《千里江山图》,用鲜艳的青绿色调,描绘出绿水青山的锦绣恢弘。2025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走过了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

多方协同共建普惠新模式 中国人寿财险筑牢文旦种植“防风墙”

“我们最怕的就是台风,辛苦这么久眼看就要收成了,一场大风可能什么都没了,心里没底呀。”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农户们的共同心声。文旦作为浙江省玉环市特色农产品,是当地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但热带气旋(台风)带来的大风灾害极易导致果...

直-20T性能有哪些变化?听驾驶员亲自为你讲解→

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昨天(16日)开幕。本届直博会参展参演直升机主要包括陆军直-10、直-19,直-20等主力机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款明星机型就是直-20T。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直-20,大家应该都非常熟...

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去世

当地时间17日,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在大分市一家医院去世,享年101岁。村山富市 资料图  村山富市1924年3月3日出生于大分市,1972年首次当选国会众议员,1994年出任日本首相,2000年退出政界。(总台记者 何欣...

端牢中国饭碗 共护大国粮仓——写在第45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

  10月16日,我们迎来第45个世界粮食日。  粮安天下。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这背后有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加剧全球粮食危机的忧虑,有对全球携手共护粮食安全的期许。  作为全球...

2025
07/18
12:49
浏览量: 80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成渝中线高铁全线最高的柳湾特大桥21号主墩封顶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中科卫国健康行动”京津冀健康论坛发布会 日前在石家庄举行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四川东坡:坚守岗位保春节市场供应

从争论到共识:预制菜与中央厨房的理性解读

从争论到共识:预制菜与中央厨房的理性解读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全民健康,医路同行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