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陈晟:房地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陈晟:房地产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9-16 20:07:33 | 点击:30057

每日新闻网讯:近来房地产领域的利好政策和消息不断,也有很多关于未来房地产发展的讨论。这一行业确实在一定时间内经历了一些困难,但这很大程度上是阶段性、短期性的,从房地产历史的角度和规律来分析,中国房地产的未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房地产占GDP比重约7%,加上建筑业也才约14%,这比很多国家的房地产占比都低,这意味着还有很大的房地产服务行业发展空间,这就是未来的机会。各类房地产服务业,包括金融租赁、细分赛道的房地产、空间衍生服务、存量更新与租赁、经纪、资管等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甚至还有些赛道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关于中国房地产的讨论不应仅局限于供需平衡这一个维度,还应将各个赛道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纳入考虑。

房地产以及各种衍生服务业的增长,是我们可以坚定相信的,因为房地产的未来不会拘泥于当下的发展模式,而是会有新发展模式的转型。那什么是新的发展模式呢?过去高规模、高杠杆、高周转、高负债的粗放发展模式,将发展成为以产品品质为中心,以客户服务为核心、以人为本的新房地产模式。新模式要求我们回归房地产产品本身。新时代能够引领潮流的一流房企必然品质卓越、品牌卓著、治理现代、创新领先。

房地产业的发展永远没有终点,目前还保持着10万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需求,已经是非常大的市场。另外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绿色环保的居住环境的追求也是永无止境的。科技的进步、审美的提高、人口结构的变化都能够给房地产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现在也许还有一些困难要解决,但这是阶段性的、周期性的。2022年中国城镇化率为65.22%,从世界发展规律来看,在城镇化率达到75%之前,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出现过持续的、不可挽回的泡沫崩溃。中国城镇化发展预计会保持在年均0.5%到0.8%的增长区间,再叠加城市间的人口迁移、经济恢复带动居民住房消费等因素,整体上中长期刚性住房需求充足。同时,房产库存与现阶段需求存在区位、户型和品质不匹配的情况,优质住房供需不平衡以及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这也将催生持续性的增量需求。

品质改善的需求将催动市场新的活力。我国2000年前建立的城镇老旧小区有21.9万个,面积小、质量低、配套差、物业管理不足,将近35%的家庭还居住在这样的住房环境之中。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仍然比较迫切。另外,一些国家的存量房流通率峰值在5%到6%,而我国当前仅为1%到2%。这意味着我们在这方面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预计平均每年将产生超过800万套的改善性需求。

相关研究显示人们对房地产的产品与服务有了比以往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后疫情时代的健康家居需求以及新家庭结构的演变意味着行业有了更多的增值可能性。新需求、新功能的诞生,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迭代,也将为行业上下游企业带来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这就是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底气。

同时,我们的房地产还蕴藏着强劲的结构性增长潜力。在以产品为核心的时代,结构性的发展机会意味着房企要及时做出相应的转变。目前的发展状况也印证了这一点。尽管有些房企经历了发展困难,但是也有一批坚持产品品质的企业能够保持平稳发展,甚至一些以项目著称的企业还迎来了销售火爆。不可否认,旧模式下有一些旧企业依然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方面,我们需和旧模式切割;另一方面,要构建新模式的发展赛道。

房企要抛弃过去只把消费者当作埋单者来看待的心态,而是要把消费者作为利益共同的伙伴,坚持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要从重金融、重开发的思维回归到专业与客户本原的思路上,主动改变企业管理和房企业务开展的逻辑,打造始于客户研究、终于客户体验的产品服务体系,打造好产品、好服务、好生活的三好体系,把更好的服务品质贯穿销售交付的全周期。这样才能时刻与消费者保持良性互动,以品牌势能反哺企业的发展动能。

切割过去的错误模式,构建新的发展模式,未来房地产发展有着众多的可能性。坚持长远目标、稳固信心,坚持以人、以产品、以服务为核心,努力打造好产品、好社区、好服务的发展模式,是房企未来发展的关键。(作者是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高霈宁】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始终是促进非洲大陆发展的真诚朋友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推动下,非洲和中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在去年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非中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非中命运共同体,非中关系正处于...

“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曾走访中国多地,见证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为全球树立了成功范例。”埃及原子能研究院副教授穆罕默德·阿里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河北承德,当地不...

“浙BA”参赛队名单中为何出现了7位设区市副市长?

  业余篮球赛“浙BA”第二阶段的揭幕战8月15日晚在杭州队和诸暨队之间展开。当天,浙江省体育局官方公众号公布22支参赛队名单,澎湃新闻注意到,有7位设区市副市长作为领队出现在名单中,并与球员、教练、队医等一样标注了身高...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商品和服务消费潜力逐步释放 外贸多元化成效继续显现

央视网消息:8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7月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据介绍,受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降转涨,核心C...

河南汤阴县严查“校园餐”存在的问题 学校食堂的账,不能对不上

 “学校食堂的饭菜,像‘清水煮白菜’,可每天餐费15元,并不便宜,这钱到底花在哪儿了?”这封信,摆在了牛咏松的办公桌上。  作为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纪委监委派驻县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组长,牛咏松深感责任重大:“校园餐费管理不...

云南昆明市五华区 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

----关于昆明市五华区沙朗乡桃园甸头村村民我吴先树举报村领导的问题每日新闻网讯:近日,本网不断接到昆明市五华区沙朗乡桃园甸头村村民吴先树的反映,反映他在本村遇到迫害的实际情况,本网经过电话了解,认为有必要将内容如实刊发...

印度拉贾斯坦邦发生交通事故 造成至少11人死亡

  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新德里消息:印度警方称,当地时间13日凌晨,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段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至少11人死亡,多人受伤。  据《印度时报》以及《印度斯坦时报》等媒体报道,印度警方表示,13日4时至...

这些坚果降血脂很有效,很多人没吃对!

  很多人体检时经常被告知“血脂异常”,常见有胆固醇超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标等。《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冠...

多点突破、协同跃升!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迈入技术突破→资本加码→场景落地延伸加速期

  央视网消息: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12日闭幕,通过火爆现场展示的机器人领域最新“黑科技”,透视出产业新动向。专家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呈现多点突破与协同跃升态势。人形机器人产业和应用正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迈入...

“红毯”湿地焕新生、科技破解“水困” 生态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交出亮眼答卷

  央视网消息:黄河奔涌5000余公里,滋养着两岸生灵,也考验着治水管水智慧。山东守护湿地孕育生机,宁夏以科技破解缺水难题。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 “红毯”湿地的守护与新生  河水与海潮交汇的地方总有新的生命开始。这里...

2023
09/16
20:07
浏览量: 3005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