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习水:“双椒”调出“麻辣味 农民实现“双增效”

习水:“双椒”调出“麻辣味 农民实现“双增效”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8-22 13:19:11 | 点击:8417

  无辣不欢,无麻不香对于身处潮湿环境的南方人来说,就是生活中的必备,奔放的麻与热情的辣不断地刺激着味蕾,让人食欲大开。在地处黔北川南渝西结合部枢纽地带的习水县,花椒与辣椒不再只是老百姓饮食中最基本的调味品,依托特有的地理优势,当地大力发展以花椒、辣椒为主的“麻辣”产业,“双椒”已成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又一支柱性产业。

  这两天正是辣椒采收的季节,在良村镇千亩辣椒种植示范点,椒农们拿着采摘工具,穿梭在“椒海”中,忙碌地采摘成熟的辣椒,到处一派丰收繁忙景象。

  正在地里劳作的村民任家英介绍:“以前我们种的是传统农作物,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几个钱,自2018年贵州一品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吼滩坝区发展辣椒产业以来,我不仅将自家土地流转给公司,还一直在基地里面务工,每年都有2万多元的收入。”任家英口中所说的贵州一品红公司是习水县2017年引进的一家以辣椒种植、收购、销售、加工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公司自入驻以来,以公司+基地+合作社和公司+大户+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辣椒种植,订单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

当地农户通过发展辣椒实现增收。王烨摄

  “目前,我们公司的订单辣椒已全面进入采收阶段,源源不断的红辣椒正从各个乡镇运送至我们的仓库,经过挑选、加工后一部分会以鲜椒的形式进入市场,更多的会进行深加工制作成油辣椒、泡椒等十余个系列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预计产值达5000余万元。”贵州一品红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彭甫静介绍。

  据了解,辣椒作为习水县的农业主导产业,近年来,该县通过“公司订单、农户种植、基地打造”模式,将全县从事辣椒加工的企业引进工业园区,充分发挥辣椒产业孵化平台作用,推进辣椒美食、辣椒工艺品等产业蓬勃发展,切实推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助力群众增收。

  “习水县今年辣椒种植面积13万亩,其中订单面积7万亩,涉及全县24个乡镇街道,预计辣椒产量达18万吨,产值达3.3亿元,有效带动12余万农户参与增收。”习水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袁烨介绍。

  和红艳艳的辣椒一样,绿油油的花椒在习水也是随处可见。每年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是椒熟季节,走进习水县的村村寨寨到处沉浸在一片麻辣的火热中。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上挂满了青绿饱满的果实,微风拂过,椒香扑鼻,随便走上一处山头,举目四望,只见从山底到山顶都是花椒树,三五成群的椒农穿梭在林间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的花椒长得特别好,我种植了30亩,鲜椒烘干后大约有2000斤,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可增收6万余元。”花椒种植大户何德银算起收入账时笑得合不拢嘴。何德银是三岔河镇大坝村村民,过去一家人靠外出务工和种植传统农作物过活,近两年,在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开始尝试发展花椒种植,随着花椒的丰收他家的收入也是年年攀升,成为全镇返乡创业就业代表之一。

  剪枝、采摘、装筐,在程寨镇红旗村花椒种植基地文建康手法娴熟地教授着受雇村民花椒采收要领。“今年,我一共种植了72亩,采收最忙的时候最少要20个人,人工工资都要发放好几万。”文建康脸上挂着笑容,掩不住欣喜。据了解,2022年11月,“程寨花椒”产品在浙江省义乌市举办的第十五届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荣获“博览会金奖”,并进行现场签约,销售浙江义乌的干花椒最高价格达到了82.4元/斤。

  习水县幅员面积3128平方公里,县内最高海拔1871.9米,最低海拔275米,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有着生长花椒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所产花椒色绿油重、粒大饱满,深受市场青睐。近几年来,习水坚持把发展壮大花椒特色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主导产业。目前,发展花椒基地20万亩,实现了花椒种植适宜区全覆盖,2022年进入盛产期4.3万亩,产鲜花椒5000吨,主要销往四川和重庆,注册了“程寨花椒”“三岔囤”“山里香”等10多个花椒品牌,2023年全县花椒初挂果面积约5万亩,产鲜花椒约6000吨,预计产值达7200万元以上,带动农户10043户35402人增收。

  乡村要振兴产业须先行,如今,习水因地制宜发展花椒和辣椒种植,用“双椒”调出了生活“麻辣味”,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富民的目的。(张川)

责任编辑:杨晴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剩菜盲盒”——食物品类可以“盲”,安全底线不能“盲”

  花9.9元可以买到品牌店价值25元的组合面包,还能为减少浪费出力——以“剩菜盲盒”形式低价销售临期或未出售食品的新消费模式,正迅速俘获都市青年的心。在消费者收获惊喜与性价比、商家节约成本的同时,一个重要的问题不容回避...

一边划船横渡大洋,一边开学术例会

  当地时间7月21日傍晚,快抵达坦桑尼亚的海岸时,刘勇挥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受访者供图  今年6月30日,刘勇在印度洋的海面上吃了一块巧克力——这是他收到的56岁生日礼物。他对着大海和星空许愿,第一希望世界和平,第二...

“借款”还是“受贿”?原万科高管8年刑期背后的罗生门

      2025年8月15日,深圳的蝉鸣声中,张海涛的家属仍在等待一个答案——原万科轮值总经理、城市更新群负责人张海涛,因“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判8年有期徒刑已服刑5年,但围绕“借款”与“受贿”的争议,

中国始终是促进非洲大陆发展的真诚朋友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推动下,非洲和中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在去年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非中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非中命运共同体,非中关系正处于...

“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曾走访中国多地,见证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为全球树立了成功范例。”埃及原子能研究院副教授穆罕默德·阿里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河北承德,当地不...

“浙BA”参赛队名单中为何出现了7位设区市副市长?

  业余篮球赛“浙BA”第二阶段的揭幕战8月15日晚在杭州队和诸暨队之间展开。当天,浙江省体育局官方公众号公布22支参赛队名单,澎湃新闻注意到,有7位设区市副市长作为领队出现在名单中,并与球员、教练、队医等一样标注了身高...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商品和服务消费潜力逐步释放 外贸多元化成效继续显现

央视网消息:8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7月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据介绍,受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降转涨,核心C...

河南汤阴县严查“校园餐”存在的问题 学校食堂的账,不能对不上

 “学校食堂的饭菜,像‘清水煮白菜’,可每天餐费15元,并不便宜,这钱到底花在哪儿了?”这封信,摆在了牛咏松的办公桌上。  作为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纪委监委派驻县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组长,牛咏松深感责任重大:“校园餐费管理不...

云南昆明市五华区 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

----关于昆明市五华区沙朗乡桃园甸头村村民我吴先树举报村领导的问题每日新闻网讯:近日,本网不断接到昆明市五华区沙朗乡桃园甸头村村民吴先树的反映,反映他在本村遇到迫害的实际情况,本网经过电话了解,认为有必要将内容如实刊发...

印度拉贾斯坦邦发生交通事故 造成至少11人死亡

  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新德里消息:印度警方称,当地时间13日凌晨,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段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至少11人死亡,多人受伤。  据《印度时报》以及《印度斯坦时报》等媒体报道,印度警方表示,13日4时至...

2023
08/22
13:19
浏览量: 841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