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黑龙江讯 黑龙江省方正县人民法院于2022年3月2日作出的一纸判决,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原方正林业局有限公司社会事务部市场管理员张成林,因涉嫌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一万元。
然而,张成林坚称自己无辜,并指控办案人员存在不当行为。
一、案件背景与人生转折
在2022年的判决书中,张成林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他踏上控告之路,指控的不是案件本身,而是办案人员的办案方式。
二、核心争议:借款还是诈骗?
张成林的案件起源于2021年5月的一次市场改造计划。他向朋友借款4万元,明确表示其中3万元用于孩子学费,1万元用于市场开支。但后来因为财务人员的失误,他不得不使用这笔钱支付市场改建的人工费。张成林强调,所有借款均在2021年10月15日前还清,且从未虚构任何借款理由。
三、审讯室里的“车轮战”与“诱供”
张成林在审讯过程中遭受了长时间的轮番审讯,并称办案人员使用了诱供的手段。他在持续的心理压力下最终妥协,签署了认罪认罚具结书。
证据链断裂:被忽视的无罪证明
在案件审理中,张成林提交了多项证据,包括微信聊天记录、市场改造设计图纸及证人证言,但这些证据均未被采纳。
更令人疑窦的是,关键证人鹿先印和财务人员孙丽娜的证词发生了逆转,与之前的操作完全相悖。
1. 证据采纳问题: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全面考虑所有相关证据,包括被告提供的证据。证据的采纳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公正性。
2. 证人证词的逆转:关键证人证词的逆转令人质疑是否存在外部压力或不当影响。这需要进一步的调查和核实。
3. 审讯方式与道德:张成林指控的“车轮战”和诱供”如果属实,将严重违反了法律程序和伦理道德。
4. 对此,应当启动内部调查,确保执法过程的公正性。
4. 公众信任与透明度:此类案件的发生可能会影响公众对司法系统的信任。保持案件的透明度,公开调查结果,是重建信任的关键。
本网将持续关注此案,追踪调查进展,并努力提供准确、公正的报道。
编辑:唐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