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四川省资中县木偶剧团—— 每年进校园演出上百场(艺近人和)

四川省资中县木偶剧团—— 每年进校园演出上百场(艺近人和)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6-01 11:16:57 | 点击:7418

  2023年5月,资中县木偶剧团走进幼儿园,小朋友们激动不已。
  宋豪新摄

  资中县木偶剧团青年演员苦练基本功。
  资中县木偶剧团供图

  核心阅读

  从2009年起,资中县木偶剧团每年进校园演出上百场,基本覆盖了资中县城乡的学校。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送文化下乡、资中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越来越多,参加这些活动成了剧团的常态。

  早先的木偶戏,演员在帷幕后面,观众“只见木偶不见人”。这几年,演员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演起了“亮台戏”,真正做到了人舞偶、偶似人,人偶合一。

 

  变脸、吐火……提到这些川剧绝活儿,大家都不陌生。但让木偶变脸、吐火,恐怕很多四川本地人都没见识过。

  在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有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作为稀有地方剧种,资中木偶戏流传至今已有100多年,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培养了一大批“偶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曾有多支民间木偶队活跃在资中,1953年,合并成资中县木偶剧团,一路走到今天。

  从2009年起,资中县木偶剧团每年进校园演出上百场,基本覆盖了资中县城乡的学校。近年来,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送文化下乡、资中大舞台等文化惠民活动越来越多,参加这些活动成了剧团的常态。

  木偶戏的活态传承有了更广阔的平台。

  帷幕后,演员一手撑杆、一手握扦,头顶的木偶唱念做打一样不落,既热闹又稀奇

  球溪镇距离资中县城35公里,这里是资中县木偶剧团团长胡海的老家。

  71岁的林榜玉是土生土长的球溪人。孩童时第一次看木偶戏的场景,他回想起来仍旧鲜活如昨。“我那会儿才13岁,每天都盼着跟家里亲戚到县上,看木脑壳,好耍得很。”林榜玉说的“木脑壳”,就是当地人对木偶戏的爱称。

  那个年代,一场木偶戏门票要好几角钱,足够下馆子美美地吃上一顿大餐,可林榜玉从不心疼,一连好多年,每次去县城都要看。

  木偶戏在当地也叫“顶像”。林榜玉的记忆中,“顶”得最好的是跟他同一个生产队的杨启富。杨启富的父亲杨荣山因木偶戏闻名乡里,儿子杨武已经成长为资中木偶剧团副团长。

  “他顶的木偶翻来滚去,眼珠子都能转,跟真人一样。”这些技艺在幼年的林榜玉看来神乎其神,“学都学不来。”林榜玉还记得,那时的木偶比现在要小得多,每次都得费尽力气往前排挤,占个好位置,才能看得清楚。

  生在巴蜀之地,川剧唱腔和武打动作在资中木偶戏里也是常见。帷幕后,演员一手撑杆、一手握扦,头顶的木偶唱念做打一样不落,既热闹又稀奇。

  “现在跟老伴到儿子那儿住了,回来得少,但只要有木偶戏,就一定会看!现在的木偶戏内容有很多创新,更好看了。”多少年过去了,林榜玉的木偶戏瘾一点儿没少。

  资中县作家协会主席顾建德也是一名资深“偶粉”。从前在中学当校长,资中县木偶剧团常到学校演出,一来二往,顾建德便和剧团熟络起来。

  “以前是和学生们一起看,现在是带着小孙子一起看。”在资中县政府的支持下,木偶剧团每个月都要在自己的剧场里安排一场专场演出,顾建德祖孙几乎从不错过。“爷爷,我也想要个‘木脑壳’。”每次看完,小孙子总吵着想要一个木偶,顾建德只得向老朋友胡海求助。“剧团里没有空闲的,孩子这么喜欢,单独给他做一个。”接过“定制”的孙悟空木偶,小孙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会变脸、能吐火的木偶,一上台便技惊四座

  据文献记载,资中中型杖头木偶戏始于清光绪年间,1877年左右。当时,木偶戏俗称“三根棒”,其中两根棒操纵木偶,俗称“手扦”;另有一根棒为木偶主心骨,上端连接木偶头部,下端由演员托举操纵,因形似“杖”,故名“杖头木偶”。

  不少地方都有杖头木偶,形态各不相同。大木偶形似真人,便于观看但操纵吃力;小木偶操纵方便,但观众难以看清。资中杖头木偶属于中型,由此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操纵方式。演员左手握棒把木偶“顶”起,通过手腕保证演出中木偶要“平且稳”;右手搓扦,通过两根钢钎操纵木偶做出各种动作表情,讲究“稳、准、活”。

  “我爷爷曾经是走江湖的民间艺人,‘大地山河一担装’,个中辛酸难以言表。新中国成立后成了剧团演员,翻身做主人。你看那时候的剧照,连木偶眼里都闪耀着光彩。”杨武说。

  父亲去世后,14岁的唐友民“顶班”进入剧团,开始学习木偶戏表演。演着演着,唐友民对木偶制作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回家自己捣鼓,渐渐学会了维修木偶和制作一些小道具。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演员加入,唐友民慢慢转向幕后。2010年开始,他全职从事起木偶制作。据他介绍,最初的木偶头部由麻柳树雕刻而成,整个木偶有五六斤重,“顶”起来不难,但长时间“顶”,演员就很辛苦了。演员出身的唐友民深知操作木偶的艰辛,便花大力气尝试给木偶“减重”。经过研究,他改进了材料和工艺流程,比如木偶头部改由纸壳糊贴,一下子减到只有两三斤重,大大减轻了演员的负担,而且不影响表演效果。

  作为木偶主心骨的棍上藏着各种机关,有了这些机关,木偶就能完成弯腰、眨眼等精细灵巧的动作。唐友民爱琢磨,总想着做出点儿不同以往的新东西来。2006年,他盘算着把川剧的变脸、吐火绝技跟木偶戏相结合,几个月“研发”,唐友民真的做出了会变脸、能吐火的木偶,一上台便技惊四座,“出去比赛拿了好几个金奖。”

  “木偶戏早年行走民间,一个戏班子就是一大家子人,每个演员啥子都得会。搭台布景,大家一起上,最快10分钟就行。”唐友民笑着说道。

  2008年,时隔20多年,木偶剧团重启面向社会招考。新鲜血液的加入,让剧团重新焕发出活力。

  1994年出生的周颜能歌善舞,从小也是一名“偶粉”。2012年,周颜高中毕业,正好赶上剧团招人,她便考入资中县木偶剧团,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10余年。

  10余年里,周颜完成了从青涩稚嫩的新人到技艺娴熟的老演员的转变。“木偶戏看着好看,练起来是真苦。”周颜一伸手,两个手心满是茧子。当年同一批进团的八九个年轻人,留下的只有三人。周颜心里也曾打过退堂鼓,但当台下观众的掌声响起,看到孩子们满心喜爱,她觉得还是“值得坚持下去”。现在,剧团里来了更年轻的00后,从打下手到上台演出,他们也正在完成自己的蜕变。

  木偶戏不仅在资中当地拥有众多“偶粉”,早在1995年,资中木偶剧团便首次走出国门

  一路走到今天,资中木偶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原因何在?顾建德认为,只有创新求变,才能“一直抓住观众的心”。

  以演出为例,早先的木偶戏,演员在帷幕后面,观众“只见木偶不见人”。这几年,演员逐渐从幕后走到台前,演起了“亮台戏”。“我们真正做到了人舞偶、偶似人,人偶合一,现场效果更好了。”胡海说,这对演员的基本功提出了更高要求。

  “静举”是木偶表演最基础的动作,要求将木偶举得高、举得稳。每天早上练功,演员们都要先举上半小时。除了“静举”,还要练习“木偶操”。“每天都要练,演员练不到位,木偶的动作表情自然也不到位,观众可不好糊弄。”胡海说。

  “在保留经典节目的基础上,我们每年还要报送新编创节目10余个,在主管部门那儿‘考’过了,才能继续进校园。”胡海说。

  进校园时,将学生们喜欢的经典动漫、音乐与木偶戏结合;送文化下乡,表演一些折子戏、小品,还会融入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木偶戏的艺术内涵越来越丰富,小小木偶,映射着大千世界。

  “剧团最困难的时候,只有4名演员能够上台,其中一个还是我本人。”胡海感慨万千,如今木偶剧团有演职人员46人,90后近20人,不再是聚散无常的“扁担剧团”了。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一切自信从容的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的思索;所有表面的风光,都是由常人难以理解的艰辛和努力在支撑。“但大家对我们的喜爱,从未少过一分。这份厚爱,支撑着我们这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地方戏走到今天,一路向前。”胡海说。

  木偶戏不仅在资中当地拥有众多“偶粉”,早在1995年,资中木偶剧团便首次走出国门,赴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拉木图进行友好交流演出。演出大受欢迎,谢幕时,孩子们纷纷涌上舞台找演员要签名,抱着木偶合影留念。“本来计划演一个月,演出太火爆,又延了一个月。”胡海说,这些年来,资中县木偶剧团先后赴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行走在基层,又能登大雅之堂,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资中木偶戏,一步步探出一条与时俱进的传承路。

 

  版式设计:张芳曼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01日 20 版)

(责编:袁勃、胡永秋)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秋满神州“丰”景万里 多视角解锁“海上粮仓”丰收新场景、新变化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稻浪翻滚、瓜果飘香,主产区秋粮及重要农产品迎来大面积收获。通过吉林一号卫星,从太空视角出发,沿着海岸线从南到北看“海上粮仓”丰收进行时。  “大国重器”驶向深蓝 海上养殖蓬勃发展播放视频画...

赏秋、捡秋点亮秋日文旅 别样新体验助力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央视网消息:在山西大同市左云县有一条乡间小路,路两旁杨树因秋日叶片泛黄,被网友亲切称为“大同版梧桐大道”。这里斑驳光影下的金黄秋景,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这里是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管家堡村的“大同版梧桐大道”,光影透过树叶...

吉林龙潭区法院 这样的劳动关系请你们作出公正的判决

每日新闻网田洪 前言:法的核心价值是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如果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提出或...

故宫博物院新展汇集百余捐献文物

文物捐献是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10月17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展出。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包括郑振铎、孙瀛洲等捐献大家的捐献文物,展品类别包含书画、陶瓷、铭刻、玉石器、...

成都交警通报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致6人受伤,无生命危险

央视网消息:据成都交警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7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发布警情通报:10月17日10时28分许,成都市草市街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接警后,公安、消防、医疗救援等部门迅速到场处置。经初步调查,当事人林某...

1.78亿人次、同比增12.9%!多项便利政策释放红利 “跨境交流+边境文旅”满满人气

央视网消息:国家移民管理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口岸累计出入境人员1.78亿人次,同比增长12.9%,出入境流量稳步回升、人员往来持续活跃。来看具体数据表现。今年三季度,内地居民累计出入境8937.2万人次、港...

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唐建波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唐建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宿迁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总台记者 钱成)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月夜咏怀》艺术特色赏析及其他——

 作者: 云飞扬《月夜咏怀》以澎湃的家国情怀与精湛的古典笔法,构筑了一幅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盛世画卷。以下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与精神内核三方面展开赏析: 一、时空交织的创作语境作品诞生于2025年中秋国庆...

多平台搭建全球“数贸之桥” 全新“向智”多样化贸易吸睛全球客商

央视网消息:“中国第一展”138届广交会开展,数智化水平提升,服务全面升级;浙江义乌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开业运营,“数链全球”迎来“开门红”。中国通过多平台多维度焕新搭建全球“数贸之桥”,全方位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国际...

消费“主引擎”燃动经济活力 新场景激活内需新动力 百姓美好生活更鲜活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 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成为激活内需的新动能。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和旅游资源优势,已经从传统免税购物目的地变成多元体验旅游目的地,这也是全国消费市...

2023
06/01
11:16
浏览量: 741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