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英吉沙这样吃上“旅游饭”

“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英吉沙这样吃上“旅游饭”

来源:南方+ | 时间:2025-09-13 18:04:29 | 点击:935

南方+ | 2025年09月13日 15:42:28

原标题:“非遗+旅游”融合发展,英吉沙这样吃上“旅游饭”

  “旺季时,我一个月能生产650余件土陶。”在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土陶村,土陶艺人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热合曼告诉南方+记者。

  而在英吉沙县小刀村,店主麦麦提·斯依提正忙着向游客展示产品:“看我的英吉沙小刀多漂亮!从这里寄快递,可以发到全国各地。”

英吉沙县土陶村景区内的葫芦装饰品。南方+ 泠汐 拍摄

  近年来,英吉沙县积极探索“非遗+旅游”创新融合发展路径,深入挖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土陶和英吉沙小刀的文化价值,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土陶村AA级景区和非遗特色村。小刀村第一书记张以军表示:“村民在家门口真正实现了就业增收,真正吃上了‘旅游饭’。”

  古老土陶焕发现代活力

  英吉沙县土陶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琉璃陶”最富特色,分为罐、壶、盘、碗、缸、盆等类别,既是日常生活用品,也是精美的工艺品。2006年,传统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英吉沙县土陶村景区内的展览品。南方+ 泠汐 拍摄

  在英吉沙土陶村,当地依托这项国家级非遗技艺,打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AA级景区。在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热合曼开设的“土陶艺人之家”体验馆内,陈列着大量精美的土陶工艺品,还开设了学徒体验课,让游客亲身感受土陶文化的魅力。

  “20块钱体验当土陶学徒,感觉很有这边的民族特色。”从江西来的游客张丽情告诉记者。

  阿卜杜克热木是“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第七代传承人的儿子,从小深受家庭熏陶。随着“非遗+乡村旅游”产业模式的兴起,他与家人研制兼具文化内涵与实用价值的系列土陶产品,通过抖音、微信等渠道宣传,订单源源不断,“旅游旺季时,一个月纯收入可达5万元”。

英吉沙县小刀村内,工匠对英吉沙小刀进行淬火。南方+ 泠汐 拍摄

  据了解,英吉沙土陶村景区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带来就业岗位200多个,带动快递、民宿、农家乐、水果采摘园等产业发展。2015年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2018年被农业农村部授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2020年荣获“全国文明村镇”。

  木海麦提·阿卜杜萨塔尔是英吉沙县技工学校土陶课程班的学生。在土陶展览馆,他不仅带游客体验揉泥、拉坯、彩绘,还会讲解英吉沙土陶“千年不裂”的技艺秘诀。他说:“想把学到的技艺传播给更多人,让英吉沙土陶一直传下去。”

  小刀工艺铸就文化名片

  熔炼、打制、淬火、磨刀、镶嵌……在小刀村,制作一把精美的英吉沙小刀需要十几道工序。在店铺后方的庭院中,工匠们在开放场地演示这些工序,形成了独特的“前店后厂”模式,也成为游客了解小刀文化的“户外博物馆”。

  英吉沙小刀是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之一,以其精美的造型、秀丽的纹饰和锋利的刃口而闻名,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小刀村则是著名的“中国小刀之乡”,集英吉沙小刀制作、展示、销售等于一体。

  现年70岁的传承人胡甫尔·热合曼从事制刀50余年。他告诉记者:“新疆的70年就是我的70年。我已经培养了14个徒弟,未来还想培养更多人,把英吉沙小刀文化传承下去。”

英吉沙县土陶村内,工匠使用传统技法雕刻土陶。南方+ 泠汐 拍摄

  据了解,英吉沙县小刀村现有95家小刀店铺,从事制刀的工匠达412人。2023年山东省援疆建成非遗小镇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刀王故居,邀请众多传承人入驻,目前该产业合计就业人员610余人。2024年,英吉沙县小刀销售额达8000万元。

  其中,小刀村第一书记张以军介绍,作为英吉沙小刀发源地的小刀村有约400人从事小刀产业,现有6个合作社、2家公司共35家商铺,采用“合作社+商户+农户”的运营模式,年产10万余把小刀,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

  阿卜杜萨塔尔·毛拉木在小刀村开了两家店铺,每年能卖出1万余把英吉沙小刀,总营业额达100余万元。“我从小就看到爸爸在家制作英吉沙小刀,如今我继承家业,也是受到这种情怀的感召。”

  英吉沙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孙燕表示,为进一步构建非遗+产业格局,英吉沙县正大力推进和广东阳江刀具的常态化合作机制,已签订友好城市合作协议和五金刀剪合作协议,后期将深化文旅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合作。

  通过“非遗+旅游”的创新发展模式,英吉沙县不仅保护和传承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让当地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力。

  南方+记者 泠汐 刘长欣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秋满神州“丰”景万里 多视角解锁“海上粮仓”丰收新场景、新变化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稻浪翻滚、瓜果飘香,主产区秋粮及重要农产品迎来大面积收获。通过吉林一号卫星,从太空视角出发,沿着海岸线从南到北看“海上粮仓”丰收进行时。  “大国重器”驶向深蓝 海上养殖蓬勃发展播放视频画...

赏秋、捡秋点亮秋日文旅 别样新体验助力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央视网消息:在山西大同市左云县有一条乡间小路,路两旁杨树因秋日叶片泛黄,被网友亲切称为“大同版梧桐大道”。这里斑驳光影下的金黄秋景,吸引游客前来打卡。  这里是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管家堡村的“大同版梧桐大道”,光影透过树叶...

吉林龙潭区法院 这样的劳动关系请你们作出公正的判决

每日新闻网田洪 前言:法的核心价值是追求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如果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劳动者提出或...

故宫博物院新展汇集百余捐献文物

文物捐献是博物馆藏品的重要来源。10月17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展出。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包括郑振铎、孙瀛洲等捐献大家的捐献文物,展品类别包含书画、陶瓷、铭刻、玉石器、...

成都交警通报一起道路交通事故:致6人受伤,无生命危险

央视网消息:据成都交警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7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发布警情通报:10月17日10时28分许,成都市草市街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接警后,公安、消防、医疗救援等部门迅速到场处置。经初步调查,当事人林某...

1.78亿人次、同比增12.9%!多项便利政策释放红利 “跨境交流+边境文旅”满满人气

央视网消息:国家移民管理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全国口岸累计出入境人员1.78亿人次,同比增长12.9%,出入境流量稳步回升、人员往来持续活跃。来看具体数据表现。今年三季度,内地居民累计出入境8937.2万人次、港...

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唐建波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宿迁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唐建波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宿迁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总台记者 钱成)扫二维码 访问央视网

《月夜咏怀》艺术特色赏析及其他——

 作者: 云飞扬《月夜咏怀》以澎湃的家国情怀与精湛的古典笔法,构筑了一幅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盛世画卷。以下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与精神内核三方面展开赏析: 一、时空交织的创作语境作品诞生于2025年中秋国庆...

多平台搭建全球“数贸之桥” 全新“向智”多样化贸易吸睛全球客商

央视网消息:“中国第一展”138届广交会开展,数智化水平提升,服务全面升级;浙江义乌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开业运营,“数链全球”迎来“开门红”。中国通过多平台多维度焕新搭建全球“数贸之桥”,全方位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国际...

消费“主引擎”燃动经济活力 新场景激活内需新动力 百姓美好生活更鲜活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 期间,我国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模式正在成为激活内需的新动能。海南凭借自贸港政策和旅游资源优势,已经从传统免税购物目的地变成多元体验旅游目的地,这也是全国消费市...

2025
09/13
18:04
浏览量: 93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内蒙古科左中旗大瓦房村部分村民 竟然跨境提前抢夺我们吉林省边界的玉米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