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群众来信 >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引导孩子假期科学触网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7-04 12:06:01 | 点击:477

  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并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

  暑期已经开始,许多孩子放假在家,容易沉迷网络。这既影响学习,也伤害视力和身体,甚至可能有其他隐患,令人担忧。如何引导孩子科学使用网络呢?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其一,尽可能地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假期是孩子沉迷网络的高发阶段,在安排合理的学业任务之余,家长要想方设法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把孩子的注意力从网络中吸引过来。

  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并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只是需要被发现。有的孩子喜欢艺术,有的孩子喜欢运动,有的孩子喜欢阅读,甚至有的孩子喜欢做家务,这些爱好都应该被尊重,而不是完全让位于学业任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线下体验和社交的机会。例如,购买一些必要设备和工具,参加暑期研学项目,多进行一些亲子活动。

  另一方面,优化家庭生活,利用社区家庭互助力量。暑假闲暇时间较多,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共同设计规划暑期家庭生活。现代的家庭“原子化”比较严重,不利于孩子成长。社区相近的家庭如果比较熟悉,可以建立“家庭共育互助小组”,共商孩子们的学习和游戏活动,帮助孩子们相互监督、共同成长。

  其二,明确网络使用原则。现在的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不可能不接触网络。防止孩子假期沉迷网络,关键是明确网络使用的基本原则,帮助孩子提升网络素养。具体而言,包括科学性、文明性、安全性与合理性。

  就科学性而言,家长要帮助孩子认清网络的工具属性,让网络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避免陷入“信息茧房”。家长不妨提醒孩子,上网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要上网、目的是什么;下网的时候,要问问自己目的是否达到。就文明性而言,要帮助孩子建立文明用网习惯,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就安全性而言,家长不妨利用一些系统软件了解孩子的上网情况,同时提醒孩子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家庭信息,警惕网络欺凌,不参与网络打赏等。就合理性而言,就是要上网有节制、内容有选择,少看短视频、少玩游戏,避免影响自己正常的假期生活。

  其三,共同商定家庭网络使用细则。基于上述网络使用原则,父母和孩子可以在假期初始阶段一起制定具体的网络使用细则。制定细则时,家长要与孩子开诚布公地沟通,让孩子充分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以及制定细则的意义。对于孩子为什么会喜欢玩手机,平时上网主要做什么,容易犯什么样的错误,家长心中要有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具体而言,网络使用的细则可以包括使用范围(如联系朋友、获取信息、适当娱乐),以及使用时长、前提条件、违规处罚举措等。例如,网络使用时长(主要指游戏和社交)一般小学初中每天不高于1小时为宜,高中不高于2小时为宜,每次连续使用不超过30分钟;吃饭、家庭活动时间、睡前1小时、早上起床后1小时内等不使用手机;手机不用时不要放在身边,使用手机时不在卧室关起门来玩游戏;等等。当然,细则也要有灵活性,比如在生日、家庭聚会等特殊日子,或者孩子确实需要长时间用手机完成某项任务时,也可以提前商量后临时适当调整。

  执行相关细则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这将直接影响细则能否真正起到正面效果。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其次,制定的细则最好张榜公布,贴在家庭和孩子房间醒目的地方,必要时可以让孩子读一读。再次,如果孩子违规时,家长要及时提前提醒,温和且坚定地要求其停止,避免情绪化的惩罚。最后,父母、祖父母等所有的看护人对细则的理解和执行要一致。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始终是促进非洲大陆发展的真诚朋友

  今年是中非合作论坛成立25周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的推动下,非洲和中国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已成为全球南方合作的典范。在去年举办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非中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非中命运共同体,非中关系正处于...

“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曾走访中国多地,见证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可推广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中国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为全球树立了成功范例。”埃及原子能研究院副教授穆罕默德·阿里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河北承德,当地不...

“浙BA”参赛队名单中为何出现了7位设区市副市长?

  业余篮球赛“浙BA”第二阶段的揭幕战8月15日晚在杭州队和诸暨队之间展开。当天,浙江省体育局官方公众号公布22支参赛队名单,澎湃新闻注意到,有7位设区市副市长作为领队出现在名单中,并与球员、教练、队医等一样标注了身高...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商品和服务消费潜力逐步释放 外贸多元化成效继续显现

央视网消息:8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7月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据介绍,受服务和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带动,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由降转涨,核心C...

河南汤阴县严查“校园餐”存在的问题 学校食堂的账,不能对不上

 “学校食堂的饭菜,像‘清水煮白菜’,可每天餐费15元,并不便宜,这钱到底花在哪儿了?”这封信,摆在了牛咏松的办公桌上。  作为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纪委监委派驻县教育系统纪检监察组组长,牛咏松深感责任重大:“校园餐费管理不...

云南昆明市五华区 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

----关于昆明市五华区沙朗乡桃园甸头村村民我吴先树举报村领导的问题每日新闻网讯:近日,本网不断接到昆明市五华区沙朗乡桃园甸头村村民吴先树的反映,反映他在本村遇到迫害的实际情况,本网经过电话了解,认为有必要将内容如实刊发...

印度拉贾斯坦邦发生交通事故 造成至少11人死亡

  中新网北京8月13日电 新德里消息:印度警方称,当地时间13日凌晨,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段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至少11人死亡,多人受伤。  据《印度时报》以及《印度斯坦时报》等媒体报道,印度警方表示,13日4时至...

这些坚果降血脂很有效,很多人没吃对!

  很多人体检时经常被告知“血脂异常”,常见有胆固醇超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超标等。《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总体患病率高达35.6%。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动脉硬化、冠...

多点突破、协同跃升!人形机器人产业应用迈入技术突破→资本加码→场景落地延伸加速期

  央视网消息: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12日闭幕,通过火爆现场展示的机器人领域最新“黑科技”,透视出产业新动向。专家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呈现多点突破与协同跃升态势。人形机器人产业和应用正展现出强劲发展潜力,迈入...

“红毯”湿地焕新生、科技破解“水困” 生态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交出亮眼答卷

  央视网消息:黄河奔涌5000余公里,滋养着两岸生灵,也考验着治水管水智慧。山东守护湿地孕育生机,宁夏以科技破解缺水难题。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 “红毯”湿地的守护与新生  河水与海潮交汇的地方总有新的生命开始。这里...

2025
07/04
12:06
浏览量: 47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北京顺义区南彩镇  这样的举报是否存在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冲击连片亩产1200公斤——袁隆平超级杂交水稻蒙自示范基地移栽秧苗见闻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顺义村干部涉嫌伪造评估报告,侵害百姓合法权益,法治尊严在哪里?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宁夏青铜峡市 为何如此违背民心强拆砖厂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上海市信访部门 这样解决信访问题是否正确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