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纪实现场 > 文化中国行丨窑洞做教室、砖石当桌椅 重温抗大里的热血青春

文化中国行丨窑洞做教室、砖石当桌椅 重温抗大里的热血青春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8-27 14:04:06 | 点击:1023

  央视网消息:80多年前,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记述了一所他认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大学:它以窑洞为教室,砖石当桌椅,土墙做黑板。

  从陕北边区到敌后战场,这所大学培养出十余万军政骨干,不仅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更树立了一座永恒的精神丰碑,它就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激昂的校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训,凝练着这所窑洞大学的使命与精神。

  民族存亡关头,“必须大数量地培养干部”成为紧迫任务。1936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不久,就在瓦窑堡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1月,红军大学迁至延安,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向全国革命青年敞开大门。在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这张泛黄的招生布告格外醒目:凡18至28岁,身体强健,无不良嗜好者,皆可报考!这张布告如星火燎原: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突破封锁奔赴延安。

  纪念馆里这张老照片令人动容,1938年,日军铁蹄践踏中国的消息传至南洋,19岁的印尼华侨青年孔迈瞒着父母毅然归国。途经香港时,他在随身携带的照片背面写下:妈,把我献给祖国吧!托人捎给母亲后,他只身奔赴延安。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讲解员 雷明娟:孔迈只是千千万万青年当中的一名代表,上海爱国青年所作的诗,“打断骨头连着筋,扒了皮肉还有心,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通过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救国救民的坚定理想信念。

  延安成为全国抗战的精神灯塔,而抗大则是无数热血青年理想的启航之地。1937年7月到1939年6月,延安接纳了3万多名青年学生,一半以上进入抗大学习。

  抗大在发展中也展现出“越抗越大”的蓬勃生命力和艰苦奋斗的边区精神。这块题有“伟大事业”的牌匾,是中央为表彰抗大师生半月内挖出175口窑洞而赠。在极端困难中,师生们以野桃核做算盘珠,桦树皮为纸,甚至制作出了机枪音响器以模拟实战环境。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抗大的教育方针。毛泽东等领导人常亲临抗大授课,他曾风趣地对学员们说:你们是过着石器时代的生活,学习当代最先进的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

  肩负抗日救国的使命,抗大先后在各根据地建立了14所分校,广育人才,播撒革命火种。1939年7月至1943年1月,抗大总校迁至太行山区,深入敌后办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又一战略创举。

  敌后办学异常艰难,这尊塑像记录下学员夜宿羊圈、抱羊取暖读书的真实场景。学员们一边反扫荡,一边坚持学习、开荒种地、发动群众。郑江英的爷爷等许多群众受抗大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

  信都区浆水镇寨上村村民 郑江英:原来这里是荒郊野外,抗大学员们就拿着小凳在这学习,也帮助村民学文化。

  即便环境艰苦,抗大依然保持着高质量的教育水准,这些涵盖国际政治、经济哲学、特种作战等内容的教材,很难想象是出自八十多年前的穷山沟。更让人惊叹的是这组版画,生动记录了抗大校庆五周年时,在敌后举行的一场盛大联欢。

  抗大办学九年,不仅为抗战和全国革命胜利培养了大批骨干,更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当年,中国共产党人虽身居窑洞,但已为“明日之中国”擘画了人才蓝图,仅在延安及周围就创办了鲁迅艺术文学院、陕北公学等30多所干部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国防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都与当初的“窑洞大学”一脉相承。

  无数牺牲奋斗,换来今天的和平昌盛。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在山东烟台,99岁的抗大学员孙佑杰给青少年上了一堂红色传统课。从延安宝塔、太行山麓,到各抗日根据地旧址,抗大先辈的足迹,已成为新一代继续奋进的路标。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员 孙佑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们的下一代要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使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代代相传下去。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烟台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新区大队深入开展摩托车专项整治行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宋先媛)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宋先媛)为切实加强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10月16日,烟台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高新区大队紧密结...

多举措协同全力推进秋收 高科技农机与时间“赛跑”抢收抢种

央视网消息:近日,黑龙江多地遭遇雨雪天气,这给秋粮收获带来一定影响,农户们加快秋收进度,昼夜抢收秋粮。  在同江市青河镇东明村的玉米地里,大型玉米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黑夜中加紧作业。气象部门预测48小时内会有大范围雨雪降温...

各地社区便民阵地上“新”服务 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央视网消息: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各地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社区便民阵地,不断创新服务举措,让民生实事落地有声、幸福生活可感可及。  创新治理 外卖小哥与社区“双向奔赴”  在山东威海,当地探索把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融入社...

金价今晨再创新高 一度触及4380美元/盎司

今晨 现货黄金突破4300美元/盎司一度触及4380美元/盎司再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国际金价的涨幅已达60%左右面对金价的持续大幅波动上海黄金交易所、工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接连发布风险提示↓↓↓紧急提醒  16日,上海黄金交易...

“一粒米”解锁“一桶金” 良种+良法模式绘制水稻收获好“丰”景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这五年,“建设农业强国”始终是发展蓝图的核心,三农领域交出了沉甸甸的答卷。粮食产量连续站稳1.3万亿斤台阶,2024年更首破1.4万亿斤;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提前一年达成“十四五”目标;农村...

千万中外学子参赛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圆满收官

由教育部等11部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15日在河南郑州落下帷幕。  千万中外学子参赛  4720个项目入围总决赛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

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在长春发布 实现零碳排放

全国首列氢能文旅列车“氢春号”16日在长春发布,这标志着我国氢能轨道交通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列车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属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内置氢能动力系统,实现零碳排放,运行时无需接触网,同时结合城市文...

校馆弦歌·文博日历丨湖南大学里,藏着本秦代“数学实战手册”

  数学是学生的“必修课”?  2000多年前的秦代官吏  早就把它当“基本功”了  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就藏着这样一本秦代“数学实战手册”秦简《数》  一本穿越2000年的数学教材  说到中国古代数学  你是不是只知...

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制图:张丹峰  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十四五’时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践行新粮食安全观,大力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扎实...

湖南发布“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 打造古籍修复“数字百科”

 中新网长沙10月14日电 (邓霞 邓菁岚 王芳)湖南图书馆创新推出的“古籍修复知识库系统”14日上线试运行。该系统不仅服务于全国古籍修复从业者,更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未来还将持续优化知识库功能。  古籍修复被誉为古籍的...

2025
08/27
14:04
浏览量: 102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 担负国企文化使命”座谈会在京成功举办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征程万里风正劲 奋楫笃行再出发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北京柘城商会换届暨博士团成立大会成功举办 企智融合 跨越腾飞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山茶妹:从艰辛创业到造福一方》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情系乡村幼教 共建“手拉手” 工程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