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各类现代化新型农机装备“护航”秋粮颗粒归仓 科技赋能让“蓝色粮仓”提产量

各类现代化新型农机装备“护航”秋粮颗粒归仓 科技赋能让“蓝色粮仓”提产量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10-05 15:27:18 | 点击:382

央视网消息: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进度近三成。各类现代化新型农机装备涌入秋收一线,助力粮油作物颗粒归仓。

东北主产区秋粮面积占全国秋粮面积的35%,目前已陆续开镰收获。

在黑龙江,当地2.2亿亩粮食作物长势整体好于去年,玉米、水稻、大豆成熟期同比提前了3—5天。北大荒投入一批新研制的大马力、大喂入量的收割机,加快了机收进度。

黄淮海秋粮面积占全国秋粮面积的27%。国庆假期,安徽北部玉米进入收获期。在亳州谯城区,由于近期连续阴雨天气导致部分地块土壤水分饱和,常规玉米收割机难以下地干活,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及时从江苏等地联系调配200多台履带式收割机,加快抢收进度。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赵桥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朱志富称:“积极协调履带式收割机80台,利用降雨的间隙,帮助农户进行抢收,同时我们也积极协调了3家烘干设备,对已经收获的玉米进行烘干,防止发生霉变,确保颗粒归仓。”

在甘肃定西鲁家沟镇,在一片片大小不一的梯田里,新研发的丘陵山地履带式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正式“上岗”,成为采收的主力。相对于传统人工采收,这批联合收获机既能适应丘陵山地地形,还能实现同步完成挖掘、分离、输送等工作。


甘肃省定西市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聚东称:“我们合作社种植马铃薯在2000亩以上,收获期非常长,要两个多月时间。现在咱们有了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以后,缩短了收获时间,提高了效益。”

今年的秋收中,一大批专用收获机满足了不同作物的精细化作业需求。

新疆巴州近百万亩玉米正在收获,当地推广的籽粒收获机总数达到了261台,覆盖玉米收获总面积65%。在焉耆县七个星村,村民们第一次用上了这种机器,由于可以直接收获玉米粒,不再需要后续集中脱粒,每亩地节本增效超过50元。

预计今年秋季农业生产期间,全国将投入各类农机具3000万台(套),确保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秋冬种不误农时。



特色种养殖模式提升水产品供给能力

今年以来,我国科学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打造“蓝色粮仓”。各地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水产品供给能力。 

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水产品产量占全国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的12.55%。这几天,四川泸县17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迎来集中收获。在玄滩镇稻虾基地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加紧捕捞罗氏沼虾。这批水产品将直供成都、重庆等周边市场,丰富百姓节日餐桌。

四川省泸县海牧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唐建国称:“今年最后一批大头虾上市了,又正赶上国庆中秋节,价格比平时好,卖60多元一斤,预计双节期间我们专合社有2000多斤大头虾要销往各个市场。”

今年,泸县依托56万亩稻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通过“水稻+小龙虾”“水稻+鳜鱼”等共生模式,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提高水产品产量。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股股长罗其刚称:“截至目前,我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7万亩,小龙虾产量1.38万吨,产值达7亿元。”

科技赋能让越来越多鲜活水产“游”进百姓餐桌。在山东烟台这家虹鳟鱼养殖企业,4万尾虹鳟鱼苗正在茁壮成长。企业研发的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生物杀菌、投放饵料等环节的自动化操作,为虹鳟鱼苗提供优越的生长环境。

养殖车间的鱼苗长到2公斤左右,就需要“搬家”到深远海的网箱中继续养殖。今年,企业将虹鳟鱼养殖扩大到4个网箱,产量将同比增加两倍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深海“安家”关键在于网箱的抗风浪能力。

山东烟台经海渔业公司负责人郭福元称:“我背后这个深水网箱,它可以承受百年一遇的浪高是8.6米,最大海水流速是1.6米每秒,平常只需要两三个人就可以运营,智能化和信息化手段都在这个网箱上有所体现。”

今年以来,我国大力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预计水产品总产量保持稳定,当前鱼、虾、蟹、贝等各种水产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方“缉毒”行动被批侵犯主权 委内瑞拉:对美防御就绪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18日称,美军日前在加勒比海域对一艘“运毒潜艇”进行打击,打死两人,另有两人被遣返至原籍国。  美方近期在该海域军事行动遭到地区国家强烈批评。哥伦比亚谴责美方行动侵犯该国主权;委内...

【文化中国行】近300个稀有剧种,正蹚出繁花绽放新路

 阅读提示  9月的河北邯郸武安东太行景区,雁北耍孩儿的变脸绝技让台下掌声雷动,同州梆子《忠保国》的唱腔穿透山谷……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以下简称盛典)正在这里录制;10月1日,盛典在央视多平台播出,30多个稀...

新物种+1 四川发现九寨沟盆距兰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及重庆师范学院,在九寨沟风景区发现一种兰科盆距兰属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与分子证据确定其为新物种,将其命名为九寨沟盆距兰。相关研究成果...

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首节钢梁成功架设

10月17日,随着首节钢梁顺利吊装到位,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石沱长江大桥全面进入结合梁施工阶段,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石沱长江大桥正线长度1416.9米,是渝万高铁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及控制性工程,大桥建成通车后...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至2025年9月期间有关重...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 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 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

相约艺术盛会 奏响时代强音——写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之际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00余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174个群众文艺作品……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重...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长三角一体化涌动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南京10月13日电 题: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长三角一体化涌动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魏一骏、胡洁菲  金秋时节,稻香蟹肥。丰收秋景里的长三角,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曾经“多不管”的毗邻区,正变身为城...

今日起新疆2条自驾公路实施冬季性封闭

今日(14日)起,新疆两条自驾公路实施冬季性封闭:一、伊昭公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道237线(伊昭公路)K35+000-K72+000段有降雪天气,部分路段已结冰,冬季有严重的风吹雪和雪崩等灾害,不具备车辆通行条件,存...

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来袭 降温日历看看你家何时降温

中国天气网讯 进入10月,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即将抵达,今天(10月14日)起将自北向南横扫我国,影响范围可直抵华南。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南部、湖南、贵州等地将为降温核心区,不少地方气气温降幅可超10...

2025
10/05
15:27
浏览量: 38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