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参展规模预计超40万人次 从消博窗口看中国机遇

参展规模预计超40万人次 从消博窗口看中国机遇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15 15:16:04 | 点击:489

品尝全球美食,体验机器人收拾餐桌、打扫卫生,穿上腰部外骨骼设备体验提重物,到“深睡小屋”睡个好觉……连续举办5届的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开幕第二天,向不少人科普“机器人养老”的傲鲨智能市场总监张华不仅接到了订单,还听到不少来自中老年消费者的反馈:外骨骼设备体验感不错,重量能否再轻一些,体积能否再小一些。

“这很直接,是来自市场一线的反馈。”张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外骨骼机器人最早在医疗、工业等领域应用,7年前傲鲨智能成立,就是希望把专业工具变成通用产品,“让老百姓带回家用”。

实际上,签得下亿元订单的消博会,更能听见普通消费者的声音。

一个直观的数据是,去年消博会海南全岛办展,主会场进场观众数达37.3万人次,超过第三届5.2万人次,3个分展区观众数超10万人次。今年参展规模预计超40万人次。

“消博会对参展商来说是平台、是卖场,对消费者来讲,这就是一个节日,是‘大赶集’,每次都满载而归。”连续5年参展的科大讯飞副总裁战文宇去过不少消费类国际展会。他认为,中国的消博会更注重“消费者的体验和感受”,离消费者更近。

开幕仅两天,科大讯飞就吸引了不少想要开拓海外市场的外商朋友,还有想要跨境旅游的观展人。为增强互动性,该企业在现场设置趣味翻译挑战赛。“通过翻译红烧狮子头等词汇,让观展人感受到人工智能产品的魅力。”战文宇说。

接触潜在消费者、提升消费者体验,也是不少参展商持续参加消博会的共同期待。

“我们很多客商的线索都是消博会带来的,无论是来自国内,还是来自东南亚。”艾纳诗深睡小屋集团董事长助理李景明告诉记者,首届消博会开幕当天,该公司就落户海南,此后每届消博会成为公司必须参加的重要展会之一,公司产品的研发与核心部件的生产也都在海南完成。此次参展,这个消博会的“老朋友”专门在4个体验间之外设置等候区,方便更多消费者排队“睡个好觉”。

以消博会为窗口,更多企业看到消费者的需求:更安全、更健康、更科学、更高性价比,更多消费者体验未来生活的不同维度。

“杭州六小龙”之一、群核科技的副总裁汤锡峰以家装设计为例说,过去家装设计方案需要建模、渲染,需要花五六天时间跟客户交流,但现在只要5分钟,凭借关键词,比如“一个能养猫的loft”“一个北欧风的客厅”,勾选家庭结构、预算范围、功能需求等标签,AI智能设计平台就能自动完成设计方案,还能支持深化设计和修改。

“和客户喝着咖啡,设计方案就能生成,还能直接发到家装供应商,直接去生产、去落地。”汤锡峰说,AI重构了室内设计、家庭装修的逻辑,也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所想即所见,所见即所得”。

连续4年参展的Shokz韶音中国区品牌营销总监刘雅婷注意到,这两天来展位体验开放式耳机的,除了运动爱好者,还有不少上班族。“运动健康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生活需求之一,开放式耳机也被更多消费者熟知和喜爱。”她说,这也是团队探索开放声学边界的动力与机遇。开放式耳机能满足用户在散步、慢跑、登山徒步、瑜伽、通勤等多场景需求,“潜在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促进供需对接、以开放促合作,到开拓更多消费场景的可能性,从南海之滨释放的中国消费机遇正链接全球。

“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以消博会为纽带,搭建起全球品牌对话的桥梁,推动商品、技术与文化的跨洋交融。同时,中国品牌出海正从‘制造优势’向‘价值优势’跃迁。”连续参展5年的安永大中华区零售与消费品行业主管合伙人郑铭驹以智能电子产品为例分析,从早期以代工出口积累经验,到如今凭借创新技术和品牌生态拓展全球市场,中国智能电子品牌出海的每一步都彰显了发展韧性。

开幕第二天发布的《智能电子产品海外市场消费者洞察》显示,在来自11个国家购买过中国品牌的消费者中,有57%的消费者购买了与之前价格持平甚至更贵的新品牌,且四分之三的消费者明确表示,他们购买中国品牌,是因为“信任这些品牌”“能够满足我的独特需求”等。

该报告由此分析,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正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外消费者愿意为中国品牌的智能电子产品买单,这为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消费者基础。

本报海口4月14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彩云 任明超 见习记者 赵丽梅 戴瑶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15日 01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29千米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地震台网微信公众号消息,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0月20日17时45分在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29公里,震中位于北纬40.17度,东经77.22度。  基础背景  震中地形:...

《窗外是蓝星》总票房突破5000万元

据网络平台数据中国首部太空实拍电影《窗外是蓝星》总票房已突破5000万元这是首部挂总台电影台标并登陆全国院线的电影自9月5日全国公映以来迅速掀起观影热潮  累计总票房破5000万  票房口碑双丰收  今日(10月20日)...

美方“缉毒”行动被批侵犯主权 委内瑞拉:对美防御就绪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18日称,美军日前在加勒比海域对一艘“运毒潜艇”进行打击,打死两人,另有两人被遣返至原籍国。  美方近期在该海域军事行动遭到地区国家强烈批评。哥伦比亚谴责美方行动侵犯该国主权;委内...

【文化中国行】近300个稀有剧种,正蹚出繁花绽放新路

 阅读提示  9月的河北邯郸武安东太行景区,雁北耍孩儿的变脸绝技让台下掌声雷动,同州梆子《忠保国》的唱腔穿透山谷……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以下简称盛典)正在这里录制;10月1日,盛典在央视多平台播出,30多个稀...

新物种+1 四川发现九寨沟盆距兰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及重庆师范学院,在九寨沟风景区发现一种兰科盆距兰属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与分子证据确定其为新物种,将其命名为九寨沟盆距兰。相关研究成果...

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首节钢梁成功架设

10月17日,随着首节钢梁顺利吊装到位,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石沱长江大桥全面进入结合梁施工阶段,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石沱长江大桥正线长度1416.9米,是渝万高铁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及控制性工程,大桥建成通车后...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至2025年9月期间有关重...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 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 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

相约艺术盛会 奏响时代强音——写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之际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00余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174个群众文艺作品……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重...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长三角一体化涌动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南京10月13日电 题: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长三角一体化涌动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魏一骏、胡洁菲  金秋时节,稻香蟹肥。丰收秋景里的长三角,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曾经“多不管”的毗邻区,正变身为城...

2025
04/15
15:16
浏览量: 48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