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头条快讯 > 人民币国际化再破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势在必行

人民币国际化再破局,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势在必行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07 19:26:49 | 点击:816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近期,人民币国际化“再下一城”。3月29日,巴西政府表示,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开展贸易结算。这意味着中国与巴西在未来可以绕过美元,直接用人民币兑换雷亚尔进行大规模贸易和金融交易。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的破局时刻正在临近。

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而巴西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经济体。据中国海关统计,2022年,中巴双边贸易额为17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9%,连续5年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也连续14年成为巴西最大贸易伙伴。但是美元结算却成为中巴贸易快速发展过程中“成长的烦恼”。由于所有美元结算都需要经过CHIPS(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高额的转账费用、美元汇率变动的风险、二次换汇到账时间的延迟等因素,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贸易成本。而使用本币结算必将推动中巴贸易再上层楼,并为人民币国际化按下“加速键”。

巴西央行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人民币已经取代欧元成为巴西外汇储备中第二重要的货币。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已经不是新鲜事。早在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与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一起成为IMF的180多个成员国的官方使用货币。2022年,IMF又将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进一步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其实,中国与巴西达成本币结算协议只是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大动作”之一。就在3月28日,中海油与法国道达尔公司在上海用人民币完成了液化天然气交易。这也是中国首次在油气能源领域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长期以来,石油美元体系被视为美元霸权的象征,而此举对于美元霸权的挑战意味不言而喻。事实上,这并非中国挑战美元霸权的“第一枪”。中国在2016年就与俄罗斯达成了使用人民币结算部分原油贸易的协议;2017年,委内瑞拉宣布本国石油采用人民币计价;2022年7月,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首次使用人民币结算与中国的铁矿石贸易;今年2月,伊拉克央行也宣布允许使用人民结算对华贸易。如今,在上合组织、欧佩克等国际组织中,共有29个国家已经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根据中国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达42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3.4倍。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份额增至7%,成为近三年来市场份额上升最快的货币。

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上升只是全球各国“去美元化”的冰山一角。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联储先“放水”后加息的窒息操作,令美元指数的波动性明显加剧,以美元定价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频频经历过山车行情。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美西方国家公然将俄罗斯剔除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系统,甚至禁止俄罗斯在国际结算中使用美元。这一系列疯狂的制裁措施,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元霸权的横行无忌,同时也提醒各国依赖美元所隐含的巨大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敏锐观察到,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与其国际清偿能力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简言之,美国为了让美元在全世界流通,必须不停增加美元的供给量并常年保持贸易逆差。美元的流动性泛滥又必然对美元构成贬值压力,进而动摇国际社会对美元的信心。美国前财政部长康纳利就曾留下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却是你们的麻烦。”

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势在必行。继多国同意使用人民币结算之后,印度、东盟、阿根廷等国家和国际组织近期也纷纷商讨放弃美元,改用本币结算。与此同时,减持美债也渐在全世界蔚然成风。美联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海外投资者累计减持美债4259亿美元,其中,中国和日本分别大幅减持1732亿美元、2245亿美元。今年1月,中国再度减持77亿美元至8594亿美元,创下2009年5月以来最低点。

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正为建立更加稳定、公平、多元的国际货币体系贡献自身独特的力量。前方的道路依然漫长,但破局点已经临近。我们相信,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那一天将不再遥远。

(责任编辑:华章 宇馨 原京)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方“缉毒”行动被批侵犯主权 委内瑞拉:对美防御就绪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18日称,美军日前在加勒比海域对一艘“运毒潜艇”进行打击,打死两人,另有两人被遣返至原籍国。  美方近期在该海域军事行动遭到地区国家强烈批评。哥伦比亚谴责美方行动侵犯该国主权;委内...

【文化中国行】近300个稀有剧种,正蹚出繁花绽放新路

 阅读提示  9月的河北邯郸武安东太行景区,雁北耍孩儿的变脸绝技让台下掌声雷动,同州梆子《忠保国》的唱腔穿透山谷……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以下简称盛典)正在这里录制;10月1日,盛典在央视多平台播出,30多个稀...

新物种+1 四川发现九寨沟盆距兰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联合西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及重庆师范学院,在九寨沟风景区发现一种兰科盆距兰属植物,根据其形态特征与分子证据确定其为新物种,将其命名为九寨沟盆距兰。相关研究成果...

渝万高铁石沱长江大桥首节钢梁成功架设

10月17日,随着首节钢梁顺利吊装到位,重庆至万州高速铁路石沱长江大桥全面进入结合梁施工阶段,为全线按期建成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石沱长江大桥正线长度1416.9米,是渝万高铁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及控制性工程,大桥建成通车后...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

10月16日出版的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倡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至2025年9月期间有关重...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强调 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 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专业人才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在中国农业大学建校120周年之际,向全校师生员工、广大校友表示祝贺。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希望你们弘扬优良办学传统,矢志强农报国,深化教育...

相约艺术盛会 奏响时代强音——写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之际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00余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174个群众文艺作品……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重...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长三角一体化涌动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南京10月13日电 题:城乡融合、协同创新双提速——长三角一体化涌动发展新活力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魏一骏、胡洁菲  金秋时节,稻香蟹肥。丰收秋景里的长三角,涌动着蓬勃的发展活力。曾经“多不管”的毗邻区,正变身为城...

今日起新疆2条自驾公路实施冬季性封闭

今日(14日)起,新疆两条自驾公路实施冬季性封闭:一、伊昭公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省道237线(伊昭公路)K35+000-K72+000段有降雪天气,部分路段已结冰,冬季有严重的风吹雪和雪崩等灾害,不具备车辆通行条件,存...

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来袭 降温日历看看你家何时降温

中国天气网讯 进入10月,冷空气频繁影响我国。今年下半年来最强冷空气即将抵达,今天(10月14日)起将自北向南横扫我国,影响范围可直抵华南。华北北部、东北地区南部、湖南、贵州等地将为降温核心区,不少地方气气温降幅可超10...

2023
04/07
19:26
浏览量: 816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秋色正浓 北京大觉寺千年银杏已至最佳观赏期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习近平会见荷兰首相吕特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铁路迎来“五一”假期客流高峰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孟宪明一行参访曹瑾纪念馆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掘金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梁辉先生获评“中关村创业合伙人”高级创业导师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