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深度观察 > 美国提供集束弹药将加剧乌克兰人道主义危机

美国提供集束弹药将加剧乌克兰人道主义危机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8-23 15:49:16 | 点击:14015

郭晓兵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研究中心主任

赵可馨 上海美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为了让乌克兰战火绵延下去,美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美国给乌克兰提供海马斯火箭炮、F-16战斗机和国际上饱受争议的集束弹药,还要提供贫铀弹。7月20日,有报道称,乌克兰军队已开始在战场上使用美国提供的集束弹药。

集束弹药也称“子母弹”。此类弹药是弹中有弹,一颗集束弹药弹头内可能包含几十到几百枚不等的爆炸性子弹药。射出的弹头在空中爆炸,释放的子弹药攻击面积可达3万多平方米。集束弹药的使用饱受诟病,主要有几方面因素:

一是攻击难以区分军民目标,容易玉石俱焚,伤害无辜平民。由于爆炸性子弹药并非精确制导的,其准确性可能受到天气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很多集束弹药击中了军事目标之外的区域。

二是未爆弹会造成严重战争遗留问题,长期影响战后重建。有些子弹药发射后并未爆炸,而是遗留在战场上,不时造成人员伤亡。根据集束弹药联盟(CMC)的报告,截至2021年,全球共有23082人因集束弹药伤亡,其中因未爆炸遗留物造成伤亡人数达到18426人。2021年,共有149起集束弹药伤亡事件,都由遗留弹药造成。平民占伤亡总数的96%,儿童占三分之二。

此外,遗留炸弹还影响农业生产的恢复。伊拉克南部的一些地区由于遗留爆炸物的影响,大量农田和牧场都不能使用,农业区受到严重污染,居民也不能获得清洁水源。为应对集束弹药问题,2008年5月,107个国家缔结了禁止此类武器的国际条约——《集束弹药公约》,公约于2008 年12 月3 日开放签署,于2010 年8 月1 日生效。截至目前,已有120多个国家签署该公约,这些国家承诺禁止集束弹药的使用、开发、生产、储存、保留或转让,销毁现有的集束弹药库存,清理境内残留的集束弹药。

但美国并没有签署该公约。相反,它非常热衷于使用集束弹药。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在越南投放41.3万吨集束弹药,袭击了55个省市。而在所有战争遗留爆炸物中,集束弹药占70%以上,影响了32个省市。 老挝人民如今还在承受美国投放的2.7亿枚集束弹药所带来的伤害。

美国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都使用过集束弹药,造成大量民用设施损毁,大量平民死亡。其中,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及其盟友空投的6.1万枚集束弹药占总投放炸弹量的四分之一。此外,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投放1228枚,在伊拉克战争中投放近1.3万枚。

当前,美国向乌克兰提供集束弹药,主要是为了弥补北约弹药供给能力不足,让乌克兰继续打下去。据乌克兰国防部称,俄军炮弹比乌军多3倍到4倍,需用集束弹药弥补这一差距。美国此次向乌克兰提供的是155毫米M864集束弹药。根据五角大楼之前的估计,该炸弹的未爆率为6%,意味着每枚弹药携带72枚子弹药,平均每次发射有4枚为哑弹。2008年,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曾发布指令,禁止生产、使用或转让失败率超过1%的集束弹药,并规定10年内销毁超过该限制的现有武器。美国国会也曾通过立法,禁止生产、使用或转让未爆率超过1%的集束弹药。但为了便于拱火,拜登政府煞费苦心,援引《对外援助法》中极少动用的条款,基于“至关重要的国家安全利益”,规避立法限制,将现有军火库中的集束弹药提供给乌克兰。

此举在乌克兰将导致更多平民伤亡,还会增加乌克兰危机涉及地区后期恢复重建成本。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表示,联合国反对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集束弹药。英国、加拿大、新西兰、西班牙等美国盟国也反对美国的这种做法。国际非政府组织“人权观察”称,集束弹药 1% 未爆弹药标准被取消令人沮丧,这意味着将出现更多哑弹,也意味着对包括排雷人员在内的平民将造成更大威胁。

美国无视国际批评与反对,向乌克兰输送集束弹药是罔顾人道主义和地区安全的不义之举,凸显其霸权主义本质。

编审:唐华 郭素萍 张艳玲

【责任编辑:刘维佳】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阴雨天气带来严峻考验 各地如何打好秋粮“保卫战”?

央视网消息:秋粮占到了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三。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进度已过六成。但近期,多地的连阴雨天气给秋粮收获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地抢收抢烘保秋粮有哪些措施?10月16日起,新一股较强冷空气又将来袭,中...

舰载突击运输直升机直-20J首次亮相直博会

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昨日(16日)在天津滨海新区开幕,在本届直博会上,直20家族另一款舰载型直升机直-20J首次亮相。  航空工业集团展台讲解员 林子钰:首次亮相直博会的直-20J舰载突击运输直升机,它是在直-...

千年大计雅江集团,万亿水电工程震惊世界!

       每日新闻网讯(百度)"2025年7月19日,中国雅江集团成立,同步启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年发电量相当于3个三峡。这项'水电珠峰'工程突...

走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沉浸式感受长征精神

央视网消息:一座以信念与意志淬炼而成的精神丰碑是一条用双脚丈量过的路,它串联起的是一段段浴血的征程,这就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当年红军长征足迹从东南到西北,踏过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滚烫的记忆,留下的每一处旧址都刻着不朽的故事...

新增金资源量超40吨!我国发现一处大型金矿

据甘肃省自然资源厅日前消息,甘肃省玉门市前红泉—黑山北滩地区新发现一处大型金矿,新增金资源量超40吨,规模相当于两个大型金矿的资源量。  据介绍,甘肃省黄金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二,北山成矿带是甘肃省内重要的金矿床集中产出地...

国际人士评价中国经济增长为全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央视网消息:10月1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小幅上调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报告同时指出,关税冲击正进一步削弱全球经济增长前景,世界经济仍较为脆弱。  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

从“一根丝”到“全球链” 中国丝绸走向世界

丝绸曾是东方文明走向世界的“软名片”。当古代丝绸之路的驼铃在历史深处回响,承载千年美学的中国丝绸,正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度”,织起了从“一根丝”到“全球链”的锦绣之路。  丝绸出口竞争力,首先源于其千年传承的“美”,这...

委内瑞拉将关闭驻挪威和澳大利亚使馆

新华社北京10月14日电 委内瑞拉政府13日宣布,将关闭其驻挪威和澳大利亚使馆,在非洲国家津巴布韦和布基纳法索开设使馆。  委内瑞拉政府在声明中说,此次外交体系重组旨在优化国家资源,重新定位外交布局,“以加强与全球南方国...

安徽一业主私挖地下室致楼房开裂,已被逮捕

新华社合肥10月14日电 针对安徽霍山一小区业主私挖地下室致楼房开裂事件,记者14日从霍山县相关部门了解到,该违法开挖业主已被逮捕,受损房屋已进行基础加固。  据了解,今年8月,霍山县一小区业主发现,自家楼栋的一楼业主私...

“十四五”重大工程叶巴滩水电站下闸蓄水

10月13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华电金上叶巴滩水电站成功下闸蓄水,标志着我国在建海拔最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电站正式进入首批机组投产发电冲刺阶段。  叶巴滩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白玉县与西藏自治区贡觉县交界的金沙江干流上,...

2023
08/23
15:49
浏览量: 1401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