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深度观察 > 高原晒出拉萨青年的新故事

高原晒出拉萨青年的新故事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4-10-10 16:49:33 | 点击:463

《日光之城》剧照。出品方供图

有一天,已经在拉萨采风数月的于小千走在八廓街头,身后有人用藏语跟他打招呼。那一刻,他知道,这剧“到位”了。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日光之城》,讲述了在拉萨的6个年轻人,在西藏这片热土上寻找自我、追逐梦想的故事。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专访时,《日光之城》编剧于小千说,接到任务时,摆在他面前第一个、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讲述当代的拉萨,“如何让拉萨人民认可这是他们当下生活的呈现,同时让内地观众产生情感的共鸣”。

此前关于西藏的影视作品,大多发生在过去,《日光之城》是首部反映西藏当代都市生活的剧集。

故事发生在拉萨,《日光之城》有着满满的“酥油味”:谈及爱情,“热壶里倒出的甜茶是热的,相爱的人眼窝里的目光是烫的”;论及友情,“买马要看口齿,交朋友要摸心底”。但同时,主人公是青年,他们和其他地方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面临着考公、创业、远嫁、追梦、家庭关系等各种各样的人生课题。就是在这些个性与共性中,对西藏的讲述第一次有了都市面貌与当下视角。

今天的西藏什么样,今天拉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干什么,可以从这部建立在采风基础上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得窥一二。

有这样一组数据:《日光之城》的剧本创作耗时两年,创作团队4上高原,足迹遍布拉萨的3区5县;采访132人,采访笔记100余万字;走访了78个大院、119个场景,采风总行程4126公里。

“我这一年和剧组一起吃饭的时间,比在家要多。”于小千说。

第一次进藏是2021年10月,于小千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建立了对拉萨的初印象;第二次则长达半年,“一开始创作,有点像‘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就只能用最笨的办法,和各种人聊”。甚至包括所住酒店的老板、服务员,于小千都暂时化身“E人”,上去攀谈。聊得多了,就有了一些人物的形象、一些沉淀下来的生活片段。

在创作过程中,首先要摒弃的是游客视角和猎奇视角,“我们希望从当地人自身的视角出发,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这就有了观众现在看到的,故事从八廓街上的一户典型人家讲起,剧中有城市森林,也有乡村草原,这里的年轻人也面临“考编”还是创业的选择,女性也遭遇事业与爱情的考验。

在拉萨,主创们住在八廓街一家由历史建筑打造的酒店。于小千特别喜欢溜达,每天出门,上午一圈下午一圈,也不注意防晒,很快就晒出了当地人的同款肤色。他常去拉萨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冲赛康,别人以为他是去进货。“自己不把自己、别人也不把我当游客,一切都挺自然。”于是,发生了本文开头所说的那一幕。

第三次进藏时,剧本大纲已经搭好,创业青年成为关键人物。于小千透露,剧中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有一个或多个原型,是在采风过程中发现的素材的融合。比如,整部剧都在一门心思创业的男主角索朗,就融合了多个创业青年的身影。

主创一行曾到拉萨的一个创业园区与年轻人座谈。“我们发现,在很多事情上,包括创业,西藏年轻人不需要区分开来描述,他们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对挑战的兴奋、对成功的渴望、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无比强烈。”于小千说,“当代西藏青年的格局和视野,不仅仅在家乡,他们希望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荡。”

除了获得经济上的成功,以索朗为代表的西藏青年,更有着对当地产品的高度认可和骄傲,他迫切地想把家乡的好东西——比如岗巴羊——推介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各地在援建西藏,西藏的年轻人希望自己也能创造价值,这是他们创业的一个独特动机。”于小千说。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需要青年用双手去奋斗争取,西藏的风土人情也是在人间烟火中热烈蒸腾。在拉萨,于小千遇到过形形色色的年轻人:甜茶馆的服务员、留学归来的潮牌主理人、艺术策展人、说唱歌手、脱口秀演员、古建筑修复师……剧中的扎西是一个热爱藏戏的00后实习医生,他的原型之一就是一名ICU护士,同时是一个藏语说唱乐队的主唱。

“年轻人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尊重热爱传统,也不妨碍追求新潮的生活。”于小千说,“早上喝甜茶,中午喝咖啡,晚上喝啤酒,这就是今天的拉萨。”

剧中,从山东来到西藏参军、后来成为社区“第一书记”的许少杰,面临着服务期满后,留下还是回家的选择。在现实中,这个人物的原型也曾中途回到老家。他告诉于小千,有一天他在家里的床上醒了,一瞬间觉得自己在拉萨街头。

这种感觉,于小千也经历过。

开机后,于小千又到拉萨待了一个多月。回到北京时,午睡醒来,他感觉自己在八廓街头。“拉萨的6月是最美的季节,气温不凉不热,几乎每天会下一场小雨,雨洒在八廓街的青石板地面上,特别干净,美好得像梦一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责任编辑:白珂嘉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北京各所高校迎来新生报到季

  清华大学老生志愿者带领新生前去办理入学手续。北京晚报记者 和冠欣 摄  家长和新生来到梦中情校,喜笑颜开。北京晚报记者 和冠欣 摄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现场,家长和学生拖着大件小件的行李前来报到。 北京晚报记...

第29颗!天王星卫星家族“添丁”

  新华社北京8月20日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9日说,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新发现一颗绕天王星运行的卫星,为该行星目前已知的第29颗卫星。  这是2022年11月8日拍摄的月亮遮掩天王星(月亮左下亮点)时的情景。新华社...

不少大学生“怕落后”选择提前实习 如何避免“跑偏”?

  “早上7点赶地铁去实习单位,中午啃着面包做带教老师要求的PPT,晚上回宿舍还要补白天落下的课程,这就是我最近的日常。”近日,北京某高校环境工程专业大一学生蒋林向记者分享着他的每日日程,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  “我是大...

特朗普喊话泽连斯基:放弃克里米亚和加入北约可“立即结束冲突”

  当地时间8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可以几乎立即结束与俄罗斯的冲突”,但前提是其不再寻求加入北约,并接受克里米亚无法收回的现实。他表示“有些事情从未改变”。  特朗普同时透露,白宫...

哥伦比亚陆军遭反政府武装无人机袭击 造成1死7伤

  △哥伦比亚军人(资料图)  当地时间8月15日,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在社交媒体表示,哥伦比亚陆军在玻利瓦尔省圣罗沙德尔苏尔市执行任务时,遭到反政府武装无人机袭击,造成1名士兵死亡、7名士兵受伤,另有4名士兵失踪。  哥...

给“风光”标价、让绿电生“金” 内蒙古发布支持性文件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5日电(记者安路蒙)记者从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举行的全国生态日内蒙古主题宣传活动上获悉,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林草局、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的《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可再生能源生态产品价...

为何这所中学一届届学子将携笔从戎、报效国家作为人生追求

 “我们都是收信人”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传承红色血脉、涵养学子家国情怀纪实  ■谢婷婷  中国国防报记者  向黎鸣  郭中正  视频作者:郭亮 林沁 常欢  适逢暑假,本该宁静的安徽省...

事关充电宝,这一新规即将实施

  为强化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国家认监委制定了《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 移动电源、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试行)》。新版规则自2025年8月15日起实施。  新版规则指出:  相关指定认证机构应当...

一片荒漠能换来几个苹果?解码中国经济新算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缘起于浙江,践行于全国。竹林空气能否转化为真金白银?一盆仙客来能开出多大生意?一片荒漠能换来几个苹果?这并非诗意的想象,而是每一笔生态账,都是中国经济新算法。  早晨买杯豆浆,店员递过来一根...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调整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措施

  为落实中美经贸会谈共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公布公告,自2025年8月12日12时01分起...

2024
10/10
16:49
浏览量: 46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谁沧桑了我们的守望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武汉菊香迷人秋意浓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两部门联合开展打击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记者体验上门按摩APP:额外支付2000元技师可“过夜”、尺度大得惊人……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罪犯劳荣枝被执行死刑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