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监督与法 > 任晓:须警惕“排华”在美国阴魂不散

任晓:须警惕“排华”在美国阴魂不散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12-20 14:32:59 | 点击:9624

12月17日,拜登总统就美国废除《排华法案》80周年发表声明。1943年的这一天,美国宣布废除实施了60余年的《排华法案》。如今80年过去了,白宫就此再次予以确认,重申人人生而平等,应该受到平等对待。此举值得肯定。

《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法案之一。于1882年通过的该法案,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单一族裔实施歧视、排斥和打压的法律,多年间对在美华人造成了严重伤害。《排华法案》被废除是理所当然的。80年来,应该说美国在种族平等这方面是有进步的。2012年,美国国会众议院还曾通过决议,为1882年的《排华法案》道歉。然而,历史的发展并非一条直线,而是始终存在着起伏。

在美国社会,种族主义是一个很严重的指控,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因为它以种族(race)划线,对特定种族抱有歧视。数年前,普林斯顿大学在其公共与国际事务学院前去掉了“伍德罗·威尔逊”这位前校长的名字,就是因为他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为“种族主义”的总统。然而,种族主义的顽疾在美国并没有得到根治,而是阴魂不散,一有风吹草动又会兴风作浪。拜登在声明中也承认:“尽管我们取得了进展,但仇恨永远没有消失。它只是隐藏起来。今天,有些人仍在妖魔化移民,煽动不宽容。这是错误的。”

事实上,随着近几年间中美关系急速下滑,美国社会中类似过去“排华”的做法在一些地方有卷土重来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反映,而且一些企图以“反华”来营造政治效应和刷存在感的政客频繁借此表演,须引起高度警惕。

例如,在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针对亚裔(包括华裔在内)的仇恨犯罪激增。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的两年间,美国发生了1.1万多起仇恨亚裔的案件。此外,美国司法部一度启动了以特定族群为对象的“中国行动计划”,有不少在美的华人科学家被牵连,个人事业和生活受到严重伤害,而相关指控最后基本上都被证明是子虚乌有,有的华人科学家至今仍在法律诉讼中勉力抗争。由于名声太臭,司法部不得不于2022年宣布终止了“中国行动计划”。

一年多以来,美国多个州立法或试图立法限制中国人或美籍华人在美合法权益的事件屡有发生。去年11月,得克萨斯州提出“得州参议院第147号法案”,禁止所有非美籍华人购买任何形式的房地产。在遭遇了数月的强烈抗议后,该州在今年4月不得不作出让步,只限制没有美国绿卡的中国公民购买农地、牧场、林地、石油和天然气用地和矿山用地(租赁不限)。5月,佛罗里达州通过法律,从今年7月起限制中国公民在该州任何关键设施10英里(约合16公里)范围内购买土地、房屋等不动产。7月又通过一项法律,除非经过豁免认定,否则包括中国在内的7个“受关注国家”的人员将不能在佛罗里达州的公立大学被聘为研究助理或博士后。其他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路易斯安那州、南卡罗来纳州等,且有扩展到其他州之势。

笔者认为,在废除《排华法案》80年的当下,这样明里暗里地“排华”以及改头换面针对华人的立法,性质十分恶劣,是极为可恶的。以笔者在美国的亲身感受,美国有识之士对此也是嗤之以鼻的。

另一方面,对于在美华人而言,不管有没有加入美国国籍,面对这股浊流应该大声疾呼、积极抗争,尤其重要的是成立组织、团结一致,才会显示出力量。长期以来,为什么针对华裔的隐性(或公开)“排华”行为,成为美国典型种族歧视的表现之一?因为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群体多年来被美国社会塑造为所谓“模范少数族裔”,换言之,就是不爱惹事。亚裔被称“哑裔”,不少人但凡遇事,不是息事宁人就是旁观了之,这种状况不改变必然还会继续吃亏。

美国有各种合法的渠道,在美华人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利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所有有效方式予以回击,才能产生作用和影响。此外,美国每一个州都有联邦国会议员和州议员,这些国会议员和州议员能将社会关注点转变为政治议题,同时也害怕失去手中握有选票的选民的支持。在美华人为自身利益更多地参与政治议题讨论,形成代表性和行动力,就能找到更多更较有效的应对之策。毕竟,那些具有排华性质的措施是摆不上台面的。(作者是复旦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申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中国电影《东极岛》在北美正式上映

新华社洛杉矶8月22日电(记者高山)中国电影《东极岛》22日在包括美国和加拿大在内的北美院线正式上映。  该片由美国Well Go国际传媒负责北美地区发行,将在洛杉矶、旧金山、纽约和多伦多等北美主要城市的约70家影院上映...

朝鲜军方谴责美韩联合军演

新华社平壤8月23日电(记者王超 冯亚松)朝中社23日报道,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言人22日发表谈话,谴责美韩进行“乙支自由之盾”大规模联合军演,称该军演极具挑衅性和侵略性,美韩是“破坏朝鲜半岛和平的主谋”。  谈话说,此...

漫评美债突破37万亿美元:“烫手山芋

  漫画作者:谭希光(人民网版权图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截至8月11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  在2023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就已经达到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

西安警方通报“多人购买演唱会门票被骗”:嫌疑人已到案

  央视网消息:据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8月15日,雁塔分局大雁塔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购买某明星演唱会门票被骗。  目前,嫌疑人冯某某已到案接受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北京:持续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今年3月,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开幕,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600余家企业参展。会后不久,北京市司法局收到一封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的感谢信,为会上的高质量公证法律服务点赞。  原来,从2017年起,北...

坚决维护记者正当采访权利

本文作者:钟记平近日,昆明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市民反映的装修问题时,突遭施工方梵高公司人员粗暴阻挠,致记者受伤,设备受损。经调查,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夏某某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处行政拘留十日...

花式骗术迭出,暑期生活如何避坑?

 机票退改签业务被诈骗分子盯上,有人损失数十万元;暑期兼职,被“轻松赚钱”广告吸引“垫资工作”,有人在转账后被“断联”  花式骗术迭出,暑期生活如何避坑?  阅读提示  近日,针对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北京公安部门通报了...

公安机关依法严打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

 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案件7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有力保护了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全力护航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公安部公布...

点“绿”成金让生态“颜值”变为文旅“价值” 夏日经济迸发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透过大美中国,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福建南平光泽县的清溪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部,是福建省级传统古村落。近年来,当地统筹推动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这个暑期,清溪村迎来了客流高峰。走进清溪村,青山环...

塞尔维亚总统:将采取措施恢复国家和平与秩序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17日说,国内多地持续发生的抗议示威是“纯粹的恐怖主义”,政府将采取强有力措施恢复国家和平与秩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资料图)  武契奇当天发表电视讲话说,持续数月的抗议示威由西方策动,其目的是要击...

2023
12/20
14:32
浏览量: 962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