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监督与法 > 上海检察:去年以来网络犯罪主体年轻化,90后、00后占被起诉总人数的七成

上海检察:去年以来网络犯罪主体年轻化,90后、00后占被起诉总人数的七成

来源: 澎湃新闻 | 时间:2024-10-13 19:19:09 | 点击:410

网络犯罪主体年轻化特征明显,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上下游关联犯罪占比居高,“流量经济”伴生新型网络犯罪……

  10月11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通报2023年以来上海网络检察工作情况,发布《2023年度上海网络犯罪检察白皮书》。澎湃新闻记者从中获悉上述犯罪特点。

  “流量经济”伴生新型网络犯罪趋多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介绍,2023年以来,上海市检察机关受理审查逮捕网络犯罪案件4550件8099人,受理审查起诉网络犯罪案件9838件16146人。网络犯罪主体年轻化特征明显,“90后”“00后”涉案人员合计占起诉总人数的近70%。此外,办理涉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案件共计309件338人。

  审查起诉案件数量前三名犯罪分别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3963件,诈骗罪(电信网络诈骗)1759件,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1190件,共占审查起诉案件数的70.4%。

  近年来,直播行业的兴起孵化催生出了“流量经济”,与此伴生的新型网络犯罪趋多态势明显,除“网络水军”利用网络流量实施非法刷单炒信、刷量控评等犯罪外,不法分子还借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热度”,通过流量变现获取违法所得。

  同时,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上海检察机关保持打击高压态势,2023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嫌疑人1700余人,追捕追诉1200余人。全链条打击“网络水军”造谣引流、刷量控评、有偿删帖等网络黑灰产犯罪,并联合本市打击网络黑灰产联盟起草《网络游戏黑灰产治理调研报告》,形成《网络黑灰产问题处置指南》。

  男子将未成年人隐私照片发布上网,获刑一年三月

  相关典型案例中,有一起隐私权纠纷民事支持起诉案。

  该案中,2022年,袁某在网上结识未成年人项某并获取其隐私照片。同年12月,因双方发生矛盾,袁某为威胁恐吓项某继续保持二人恋爱关系,将其隐私照片发布在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运营的视频网站并发送给项某多名同学,截至案发共计获得点赞30余个、评论60余条。

  2023年2月,袁某被公安机关抓获。袁某到案后,以账号密码遗忘为由,拒绝对其发布的照片视频进行删除,导致项某隐私相关照片及视频仍保存于涉案视频网站袁某账号内且能够查看。项某监护人向某公司申诉要求删除相关内容,某公司拒绝。

  2023年7月,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松江区检察院)以寻衅滋事罪对被告人袁某提起公诉。后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寻衅滋事罪判处袁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同年10月,项某及其法定代理人在法院对袁某及某公司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两名被告彻底删除侵权网络信息并赔礼道歉。同日,项某及其法定代理人申请检察机关支持起诉。

  2024年1月,经松江区检察院支持起诉,法院作出一审判决,支持项某全部诉讼请求和检察机关支持起诉事项。两名被告均未上诉,现判决已生效。

  松江区检察院在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发现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履行支持起诉职责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符合法律规定。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怠于履行义务,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连带责任,督促下架撤销相关信息。经与法院协商采取必要措施,在公开法律文书中作必要屏蔽或者隐名处理,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和市高级人民法院指导下,松江区检察院、松江区人民法院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民事诉讼案件未成年人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的实施意见》,将个案做法上升为制度,确立了涉未成年人民事诉讼案件法律文书“当隐则隐”“无从推断”规则,鼓励被侵害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宋静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漫评美债突破37万亿美元:“烫手山芋

  漫画作者:谭希光(人民网版权图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据美国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截至8月11日,美国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突破37万亿美元。  在2023年1月,美国联邦政府的债务规模就已经达到31.4万亿美元的法定债务上...

西安警方通报“多人购买演唱会门票被骗”:嫌疑人已到案

  央视网消息:据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8月15日,雁塔分局大雁塔派出所接群众报警,称购买某明星演唱会门票被骗。  目前,嫌疑人冯某某已到案接受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北京:持续完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

 今年3月,第112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开幕,吸引来自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600余家企业参展。会后不久,北京市司法局收到一封来自法国驻华大使馆的感谢信,为会上的高质量公证法律服务点赞。  原来,从2017年起,北...

坚决维护记者正当采访权利

本文作者:钟记平近日,昆明广播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市民反映的装修问题时,突遭施工方梵高公司人员粗暴阻挠,致记者受伤,设备受损。经调查,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夏某某故意损毁公私财物、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处行政拘留十日...

花式骗术迭出,暑期生活如何避坑?

 机票退改签业务被诈骗分子盯上,有人损失数十万元;暑期兼职,被“轻松赚钱”广告吸引“垫资工作”,有人在转账后被“断联”  花式骗术迭出,暑期生活如何避坑?  阅读提示  近日,针对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北京公安部门通报了...

公安机关依法严打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

 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共立案侦办危害鸟类等野生动物犯罪案件7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有力保护了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全力护航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国生态日”来临之际,公安部公布...

点“绿”成金让生态“颜值”变为文旅“价值” 夏日经济迸发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透过大美中国,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福建南平光泽县的清溪村地处武夷山国家公园西部,是福建省级传统古村落。近年来,当地统筹推动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文旅产业。这个暑期,清溪村迎来了客流高峰。走进清溪村,青山环...

塞尔维亚总统:将采取措施恢复国家和平与秩序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17日说,国内多地持续发生的抗议示威是“纯粹的恐怖主义”,政府将采取强有力措施恢复国家和平与秩序。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资料图)  武契奇当天发表电视讲话说,持续数月的抗议示威由西方策动,其目的是要击...

强对流蓝色预警!辽宁河北等地部分地区小时雨量最大或超70毫米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8月16日10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预计8月16日14时至17日14时,内蒙古中西部、东北地区中东部、华北南部、黄淮北部、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8级以上雷暴大风或冰雹天...

暴雨蓝色预警!10余省区市有大到暴雨 山东海南等局地有大暴雨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8月16日10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8月16日14时至17日14时,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天津南部、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山东北部、四川盆地西部、云南北部、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

2024
10/13
19:19
浏览量: 41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华润雪花啤酒以见到销售主管目中无人为由对经销商罚款18000元、 因拒绝给回扣深圳光明一经销商惨遭华润雪花啤酒人员报复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营口—芦屯镇多个村中集体土地被承包户私下售卖他人建墓地,村民多次反映未果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辽宁鲅鱼圈芦屯镇驼台铺村多户村民将几百亩果园林地私下出卖改变土地性质变脸为私家墓地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山西潞安化工集团五阳煤矿连年发生事故,这个安全责任,应该谁来负?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兰陵两户民房再现强拆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