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白米饭真的是最差主食吗?

白米饭真的是最差主食吗?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6-08 22:37:31 | 点击:838

去111.png

  俗语说“人靠饭,铁靠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白米饭,是我国居民餐桌上的“常客”,有些人甚至一天三顿都离不开它。

  不过,近来对白米饭的质疑声音越来越多,有的人说白米饭会导致糖尿病,指出“白米饭是最差的主食”,甚至还有人将米饭归为“垃圾食品”,这些对白米饭的“指控”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

  白米饭并非糖尿病祸首

  在说白米饭与糖尿病的关系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升糖指数,它是指食物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当我们摄入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这些食物进入消化道后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而升高血糖。以葡萄糖的升糖指数为100作为标准,一般来说,升糖指数≥70视为高升糖指数食物,升糖指数56至69视为中等,升糖指数≤55视为低。

  从升糖指数来看,馒头为88、面条为82、大米为83,可见,这三类常见主食的升糖指数都不低,而且三者没有太大差别。

  那么,吃白米饭真的会导致糖尿病吗?2022年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发现,每天摄入白米饭300克(煮熟重量)可能是一个阈值,在此阈值以上,每增加摄入158克,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13%。不过,这一结果并不适用于中国人群。在纳入分析的4项中国人群研究中,有3项显示白米饭摄入量与2型糖尿病没有关联。

  研究者推测可能是由于中国传统饮食中,每餐不仅有米饭,还有蔬菜、肉类、海鲜等菜肴,减缓了血糖上升。因此,白米饭会导致国人患上糖尿病,这个观点是不成立的。

  白米饭确实不够完美

  虽说撇清了与糖尿病的关系,但通过精加工的大米对健康的贡献确实不够大。一粒完整的谷粒,可以被食用的部分包括谷皮层、糊粉层、胚乳和胚芽,其中谷皮富含纤维;胚芽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胚乳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在谷物碾磨加工过程中,谷皮层、糊粉层和胚芽常常被去除,精加工大米往往只保留胚乳,虽然口感细腻,但营养成分也少了很多。

  尽管如此,也不能说白米饭是最差的主食,毕竟它富含淀粉,进入人体很快就能转化为葡萄糖,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食物本身并不“垃圾”,只有采用不合理的吃法,才有可能让它变成影响健康的“垃圾食品”。

  重塑米饭营养的小妙招

  虽说精制大米确实比全谷物的营养价值低,但绝不是最差主食,只要搭配粗杂粮,控制好摄入量和软烂度,配合其他菜肴食用,也是营养健康的膳食。您可以试试下面4个小妙招:

  粗细搭配 在蒸米饭时放上一把粗粮,比如糙米、燕麦米、荞麦米,或者杂豆类,比如芸豆、绿豆等,又或者薯类,比如南瓜、土豆、红薯等。这样不仅能添加膳食纤维、矿物质、蛋白质和维生素,还能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肥胖等疾病。建议粗粮占比1/3左右,可以适当提前浸泡一下再进行蒸煮。

  控制总量 我国膳食指南建议,普通成人每天摄入谷类200~300克,建议其中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过犹不及”在饮食上同样适用,米饭再好吃,也不能吃到撑,每次七分饱,控制总量,对健康更有益。

  别煮太烂 如果米饭煮得过于软烂,会加快消化速度,升高血糖。因此,做米饭时不要加太多水,不要煮得太烂。

  细嚼慢咽 人的进食速度也会影响血糖波动,吃得快,肠胃消化吸收快,血糖浓度也会在短期内迅速升高;细嚼慢咽,减缓进食速度,多吃豆类和高纤维的蔬菜,可以减缓主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减少血糖波动。

  文/刘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张建伟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科学与健康|绕开误区,别让骨骼悄悄“变老”!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成为困扰许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但在骨骼保健方面,不少老年人存在认知误区,导致补钙效果不佳,甚至加重骨骼负担。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多位医学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应避开三大误区,调整生活方式,学...

晨起后的黄金时间别浪费!养成这4个习惯 让心血管受益

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此时应注意保养心血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居有律、饮食有节运动有度、舒畅情志不仅能让心血管更健康也有利于健康长寿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  中医认为,气温下降是心血管疾病重要诱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也发...

“最疼皮肤病”进入高发期 出现这些疼痛信号别大意

近日,伴随着季节交替、气温下降,一些人的身上突然冒出“一串红疹”,感觉隐痛、刺痛、电击痛。别不当回事儿,以为忍忍就过去了,这很可能是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等)在“作祟”!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

“酸汤子”再夺命!警惕餐桌上的致命毒素

 近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两名男子食用“酸汤子”后被紧急送医,其中一人不幸离世,医院开具的证明显示,系食物中毒死亡,另一名男子仍在抢救中。2020年10月,在黑龙江鸡西,也发生过9人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后,引发食...

频繁染发有什么危害?重要提醒→

 不管是为了追逐潮流发色,还是遮盖白发,“染发”是很多人每隔几个月就要进行的项目。同时,也有很多人关心,染发剂里到底有什么?频繁染发存在哪些健康风险?  染发时,身体在经历什么?  郑州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沈蓓莉表示,大多...

“一触了然”!我国视障人士无障碍环境改善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更便利

央视网消息: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日前,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无障碍世界地图》《触摸故宫珍宝》等系列出版物在北京发布。  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和《无障碍世界地图》采用3D滴胶技术批量印刷,加...

啥都不干就是休息?高质量休息有这3个关键特征

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我们关于“什么是休息”的观念正在悄悄发生转变。  以前我们用时间的长短衡量休息日,现在,用休息的节律。以前我们更关心什么时候休息,现在,我们会关心应该怎么休息。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休息才是高质量的休...

食物磨成粉 营养会打折吗?这些人群要慎食

为了营养均衡,每天要吃一些蔬菜水果,这已经是健康常识了。但是在现代生活节奏下,有人会觉得自己可能吃不够那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者觉得不爱吃,但又想要获得这些营养成分。针对这些需求,社交媒体和网购平台有商家开始推荐“果蔬粉...

这份自查清单,帮你扫除家里“风险点”

今天(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韧性建设”听起来很大,但最坚实的基石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  这里是一份 “家庭安全隐患自查清单”,看看家里这些常见的“隐患点”你...

世界血栓日 | 什么是血栓?血栓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一起来看!

央视网消息: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什么是血栓?它又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一起来看!专家介绍,血栓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状态下,凝聚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的血块。 血栓性疾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按照生成部位...

2025
06/08
22:37
浏览量: 83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