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懂点“肠”识,守护健康“肠”态

懂点“肠”识,守护健康“肠”态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5-23 16:45:06 | 点击:722

●目前在我国IBD已从过去的少见病逐渐发展成常见病。这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西化、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由于IBD具有慢性进展、反复发作的特点,又被称为“绿色癌症”。与普通感染性腹泻不同,IBD病程长、难治愈,随着时间推移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

●肠外表现是IBD的另一重要特征。患者可能出现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眼部炎症、口腔复发性溃疡等,克罗恩病较溃疡性结肠炎更常见这些肠外表现。这些症状可能与肠道炎症共存,但相互之间多无直接影响,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

●临床观察发现,IBD的误诊率较高,特别是克罗恩病发病比较隐蔽,部分症状体现为间断的腹痛及腹泻,患者易疏于就诊。提高公众对IBD症状的认知,缩短从症状出现到确诊的时间,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雨桐

每年的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World IBD Day),2025年正值第十六个纪念日,主题为“IBD无国界——打破禁忌,畅所欲言”。这一全球性健康日旨在提高公众对炎症性肠病的认知,消除社会偏见,促进科学防治。肠道作为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屏障,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整体生活质量。

炎症性肠病又称“绿色癌症”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两大类型。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现快速攀升态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IBD患者总数将突破150万。

此病地域分布特点在我国尤为明显——溃疡性结肠炎(UC)在北方更流行,而克罗恩病(CD)则在南方更常见。这种差异可能与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遗传背景的综合作用有关。值得注意的是,IBD已从过去的少见病逐渐发展成为常见病,这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西化、环境变化等多重因素密切相关。

炎症性肠病对患者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身体健康角度看,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症状包括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等,主要累及大肠,尤其是直肠和乙状结肠;而克罗恩病则可发生在从口腔到肛门之间的任意胃肠道部位,以小肠末端和结肠多见,症状更为复杂多样。重症患者每日腹泻可达10~30次。儿童青少年患者还会因长期营养不良而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老年患者则面临更高的并发症风险。

除身体症状外,IBD还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由于症状涉及排泄功能,许多患者特别是年轻群体羞于启齿,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

研究表明,IBD患者出现焦虑的概率是健康人的两倍,疾病活动期患者常伴随抑郁情绪。这种心理问题与肠道炎症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病情。经济方面,IBD需要终身治疗,生物制剂等新型药物费用高昂,给患者家庭带来持续压力。

由于IBD具有慢性进展、反复发作的特点,又被称为“绿色癌症”。与普通感染性腹泻不同,IBD病程长、难治愈,随着时间推移还可能增加癌变风险。病程超过20年的患者发生结肠癌风险较正常人高10~15倍。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提高公众认知、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识别“肠”警报,把握治疗黄金期

了解炎症性肠病的早期信号对于及时就医、把握治疗黄金期至关重要。

IBD的症状复杂多样,既包括典型的消化道表现,也涉及全身性症状和肠外表现。一般而言,IBD起病缓慢,少数可急性起病,病情轻重不一,但具有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青春期或成年初期,如果出现腹痛、腹泻、黏液性脓血便、里急后重、腹部包块、肛周脓肿等症状时,应警惕IBD的可能性。

消化系统症状是IBD最直接的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最主要的症状是血性腹泻,粪中含血、脓和黏液。轻者每日腹泻2~4次,严重者可达10~30次,呈血水样;而克罗恩病腹泻多为糊状或水样,一般无脓血或黏液,便血量较少。

腹痛表现也有所不同:溃疡性结肠炎常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痉挛性绞痛,排便后疼痛暂时缓解;克罗恩病腹痛多为隐痛、阵发性加重或反复发作,以下腹多见,也可表现为全腹痛或餐后腹痛。

值得注意的是,克罗恩病10%~20%患者可出现腹部包块,多位于右下腹与脐周,这是由于肠粘连、肠壁增厚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

全身症状反映了疾病的系统性影响。IBD患者常有轻度贫血,急性暴发时可致严重贫血;约1/3克罗恩病患者有中度热或低热,间歇出现。由于肠道吸收障碍和消耗过多,患者常出现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营养不良表现,年幼患病者还伴有生长发育迟缓。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或误认为普通消化道问题,导致诊断延误。

肠外表现是IBD的另一重要特征。患者可能出现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眼部炎症、口腔复发性溃疡等,克罗恩病较溃疡性结肠炎更常见这些肠外表现。这可能与肠道炎症共存,但相互之间多无直接影响,增加了诊断的复杂性。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IBD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等多方面证据。

提高“肠”认知,以防延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通过结肠镜检查通常可以确诊,但克罗恩病的诊断更为复杂——约1/3的病人只累及小肠,另有1/3的病人结肠、小肠均受累,因此仅通过常规的大肠镜检查无法明确诊断,还需进一步通过小肠CT、小肠镜等检查方能确诊。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以及粪便钙卫蛋白等特异性指标;影像学检查如CT小肠造影、MRI等有助于评估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患者因将IBD误认为普通腹泻而延误治疗,最终导致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后果,表现为体重急剧下降。

临床观察发现,IBD的误诊率较高,特别是克罗恩病发病比较隐蔽,部分症状体现为间断的腹痛及腹泻,患者易疏于就诊。提高公众对IBD症状的认知,缩短从症状出现到确诊的时间,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目前IBD尚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用药、长期规范管理与综合干预,患者完全可实现与疾病和谐共处。治疗策略应根据疾病类型(UC或CD)、病变范围、疾病活动度及并发症情况制订个体化方案。

总之,炎症性肠病的有效管理不能仅依赖药物,生活方式调整在疾病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种整体管理理念涵盖了饮食、运动、心理和日常监测等多个维度,为患者提供了超越药物治疗的全面支持。

相关链接

走出炎症性肠病八个误区

近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在中国呈迅速上升趋势,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发病率为1.96~3.14/10万。这个好发于年轻人,却常被误认为“普通肠胃炎”的疾病背后,是数百万中国患者与慢性肠道炎症的长期斗争。以下是有关炎症性肠病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IBD只是拉肚子?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和克罗恩病(简称CD),是一类常发生于青壮年,主要损害胃肠道的慢性炎症。其核心是肠道免疫系统“失控”,导致黏膜反复溃疡、出血甚至穿孔。

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通常局限于黏膜表面,我国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大便混合黏液及血,伴随有腹痛、不停想要排便的感觉,还可能出现发烧、全身乏力和体重下降等。

克罗恩病在我国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常见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血,还可以出现肛周不适、发烧、食欲不振、疲劳、乏力和体重下降等。其炎症可能贯穿肠壁全层,引发肠梗阻、瘘管等严重并发症。数据显示,我国克罗恩病患者中,约30%首发症状为肛周脓肿或瘘管,易被误诊为痔疮。

误区二:IBD是“吃出来的病”?

IBD与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失衡及免疫紊乱相关,饮食并非直接病因。但高糖、高脂饮食可能加重炎症。

误区三:IBD的症状缓解就能停药?

IBD需长期“维持治疗”,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病情反复。

误区四:IBD一定会癌变?

不一定。长期未控制的炎症确实可能增加肠癌风险,可以达到普通人群的十几倍,但规范治疗与定期监测是防癌的关键。建议每1~2年进行肠镜监测,早期癌变可通过内镜切除。

误区五:手术就能根治IBD?

不能。手术仅适用于并发症(如肠穿孔、癌变)或药物无效者,但无法根治疾病。

误区六:IBD只能靠西药控制?

目前,西药还是IBM治疗的核心手段。还可以通过中药、针灸、肠内/外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非药物手段辅助。

误区七:IBD是“不治之症”?

IBD虽无法根治,但已从“致残性疾病”转变为“可控慢性病”,并非“绝症”。

误区八:IBD未来不可能被攻克?

从“粪菌移植”重建肠道菌群,到CAR-T细胞疗法精准清除致病性免疫细胞,在一些基础研究(包括免疫学、微生物学、基因组学等)以及临床研究(包括内科、外科、营养科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我国已有多个IBD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钟艳宇)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国一大学宿舍发生枪击 或因派对上“意见不合”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一带19日清晨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一名学生在内的至少三人受伤。据推测,这起枪击事件或与早些时候一场校外派对上发生的争执有关。  美联社援引该大学的校警警官迈克尔·贝克纳的话报道,校警接到地方警...

毒株与去年不同!流感进入高发季防护要趁早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今年流感有何特点?主要流行的毒株是哪种?  今年流行毒株  与去年不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今年日本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

科学与健康|绕开误区,别让骨骼悄悄“变老”!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成为困扰许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但在骨骼保健方面,不少老年人存在认知误区,导致补钙效果不佳,甚至加重骨骼负担。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多位医学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应避开三大误区,调整生活方式,学...

晨起后的黄金时间别浪费!养成这4个习惯 让心血管受益

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此时应注意保养心血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居有律、饮食有节运动有度、舒畅情志不仅能让心血管更健康也有利于健康长寿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  中医认为,气温下降是心血管疾病重要诱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也发...

“最疼皮肤病”进入高发期 出现这些疼痛信号别大意

近日,伴随着季节交替、气温下降,一些人的身上突然冒出“一串红疹”,感觉隐痛、刺痛、电击痛。别不当回事儿,以为忍忍就过去了,这很可能是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等)在“作祟”!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

“酸汤子”再夺命!警惕餐桌上的致命毒素

 近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两名男子食用“酸汤子”后被紧急送医,其中一人不幸离世,医院开具的证明显示,系食物中毒死亡,另一名男子仍在抢救中。2020年10月,在黑龙江鸡西,也发生过9人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后,引发食...

频繁染发有什么危害?重要提醒→

 不管是为了追逐潮流发色,还是遮盖白发,“染发”是很多人每隔几个月就要进行的项目。同时,也有很多人关心,染发剂里到底有什么?频繁染发存在哪些健康风险?  染发时,身体在经历什么?  郑州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沈蓓莉表示,大多...

“一触了然”!我国视障人士无障碍环境改善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更便利

央视网消息: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日前,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无障碍世界地图》《触摸故宫珍宝》等系列出版物在北京发布。  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和《无障碍世界地图》采用3D滴胶技术批量印刷,加...

啥都不干就是休息?高质量休息有这3个关键特征

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我们关于“什么是休息”的观念正在悄悄发生转变。  以前我们用时间的长短衡量休息日,现在,用休息的节律。以前我们更关心什么时候休息,现在,我们会关心应该怎么休息。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休息才是高质量的休...

食物磨成粉 营养会打折吗?这些人群要慎食

为了营养均衡,每天要吃一些蔬菜水果,这已经是健康常识了。但是在现代生活节奏下,有人会觉得自己可能吃不够那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者觉得不爱吃,但又想要获得这些营养成分。针对这些需求,社交媒体和网购平台有商家开始推荐“果蔬粉...

2025
05/23
16:45
浏览量: 72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