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声音不再清亮? 护嗓也是健康必修课

声音不再清亮? 护嗓也是健康必修课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30 13:18:13 | 点击:654

■吴灵捷

人类作为唯一拥有复杂语言系统的生物,声音早已成为个人的“专属名片”。声音不仅是传递信息的交流工具,更是承载情感、性格甚至健康密码的“有声DNA”。然而,全球嗓音健康调查数据却拉响警报:教师群体嗓音障碍发生率超过65%,客服人员声带异常比例达52%,儿童嗓音问题年增长率突破4%。

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73%的受访者将声音嘶哑视为“职业勋章”,主动就诊率不足12%。当声音嘶哑成为职业用嗓者的“标配”,当清亮的童声逐渐被“烟嗓”取代,我们不得不正视:嗓音健康正成为现代人亟需补上的一堂“声”命必修课。

久治不愈的咽炎或是喉癌预警

解码我们的“声音工厂”,那真是一场从呼吸到共鸣的精密协作。我们的呼吸系统如同风箱,通过腹式呼吸,肺与横膈膜、肋间肌协同运作,产生稳定气流,并推动气流振动声带。我们的声带如同琴弦,这对仅15毫米至25毫米的黏膜组织,每秒可振动80次至1500次。

我们的咽喉、口腔、鼻腔则如同天然混响室,通过口腔和咽腔形状的改变实现音色变化,可以塑造出千人千面的独特音色。研究表明,专业配音演员可调整共鸣腔比例,模拟出200余种不同音色。

此外,舌、齿、唇如同调音师,发音咬字时,舌、齿、唇的精准配合,将气流“雕刻”成清晰的语言符号,塑造成特定语音。普通话21个声母、39个韵母的形成,正是这套生物“雕刻”系统的杰作。

当这个精密系统出现故障,可能引发一系列声音危机,包括声带“过劳肥”会长息肉、小结,如同声带上出现老茧,这是不少教师、主播的职业病。在感冒后过度发声则可能引发声门“生锈”,导致急慢性喉炎,让声带红肿如熟透的草莓。喉返神经“断联”的声带麻痹患者则如同失去琴弓的小提琴,甲状腺手术后如果声音嘶哑,就要警惕这种情况,及时就医。

此外,咽炎也可能是一种致命警报。要知道,喉癌在吸烟群体中的发病率比常人高15倍,它的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咽炎,未引起足够重视。

嗓子总不舒服?可能是枕头不对

嗓音也有“健身房”,三大攻略教你科学用嗓。

■攻略一:能量管理法则

参照“黄金用声”公式:音量≤环境噪音+10分贝,一般日常交流的音量为60分贝,室内教学场景中的音量为65至70分贝,要避免音量超过80分贝,后者相当于地铁进站的声音。每天连续说话不超过120分钟。教师、主播等职业用嗓者可将温盐水装入保温杯随身携带,每15分钟润嗓“充电”。

■攻略二:声带SPA套餐

晨起时,可进行数次气泡音“按摩”,像含水漱口时轻轻发出咕噜声+鼻腔喉腔共鸣训练,即发出“嗯——”音,持续几秒,感受鼻腔喉腔震动。

■攻略三:特殊场景护嗓指南

在超过120分钟的会议“马拉松”中,每45分钟让自己“静音”5分钟,可以用点头、手势等替代说话。连续数个小时KTV狂欢时,应避免冰饮造成“热嗓冷击”,此外,优先选择中音域的歌曲。感冒声音嘶哑时要启动“静音模式”,尽量用文字和动作进行交流,给声带放“病假”。

还要提醒的是,胃酸反流是隐形的“声带杀手”,建议养成“抗反流”生活方式:晚餐七分饱,并实行“211原则”,即2份蔬菜、1份蛋白质食物、1份主食;睡前3个小时禁食;床头或枕头抬高15厘米,可适当垫高床腿;用甘草柠檬水等替代咖啡,肉桂姜茶等代替酒精饮品。

这里再教一个家庭护嗓妙招:通过吹泡泡训练(将吸管伸入一杯水中,深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匀速吹气,在水中吹出泡泡,直到把这口气吹完,可重复数次)等发声游戏进行锻炼,目的是更温和地控制呼吸气流以保护声带。此外,建议每周有半天或一天的时间保持“静音”,用书写、绘画代替语言交流,让声带得到足够休息。

你以为的“保护”可能是伤害

生活中,还有不少自以为在保护、实际在伤害“声”命的行为,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误区。

■误区一:喉咙痛就吃润喉糖

真相:多数润喉糖含薄荷醇,短期有清凉效果但麻痹黏膜,掩盖炎症信号。建议选择含地喹氯铵的医用含片。

■误区二:压着嗓子低声耳语比正常说话更护嗓

真相:压低声音耳语时声带需部分闭合,气流摩擦加剧,对声带的损伤程度堪比喊叫。在失声时应完全禁声,不要勉强压着嗓子低声说话。

■误区三:多喝水就能缓解声音嘶哑

真相:持续性声音嘶哑超过2周需就医,这可能是声带息肉或喉癌早期信号。

嗓音健康管理不是专业人士才要注意的事,而是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今天开始,请像护肤一样呵护声带。晨起后用黄金10分钟完成温水润喉、气泡音按摩、鼻腔喉腔共鸣训练。要知道,晨起一杯温水是声带的“精华水”,腹式呼吸是声带的“按摩仪”。科学护嗓,有助于延长健康“声”命力。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美国一大学宿舍发生枪击 或因派对上“意见不合”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一带19日清晨发生枪击事件,造成包括一名学生在内的至少三人受伤。据推测,这起枪击事件或与早些时候一场校外派对上发生的争执有关。  美联社援引该大学的校警警官迈克尔·贝克纳的话报道,校警接到地方警...

毒株与去年不同!流感进入高发季防护要趁早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显示,目前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今年流感有何特点?主要流行的毒株是哪种?  今年流行毒株  与去年不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介绍,今年日本从10月份就开始进入流感季,...

科学与健康|绕开误区,别让骨骼悄悄“变老”!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成为困扰许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但在骨骼保健方面,不少老年人存在认知误区,导致补钙效果不佳,甚至加重骨骼负担。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多位医学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应避开三大误区,调整生活方式,学...

晨起后的黄金时间别浪费!养成这4个习惯 让心血管受益

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此时应注意保养心血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居有律、饮食有节运动有度、舒畅情志不仅能让心血管更健康也有利于健康长寿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  中医认为,气温下降是心血管疾病重要诱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也发...

“最疼皮肤病”进入高发期 出现这些疼痛信号别大意

近日,伴随着季节交替、气温下降,一些人的身上突然冒出“一串红疹”,感觉隐痛、刺痛、电击痛。别不当回事儿,以为忍忍就过去了,这很可能是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等)在“作祟”!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

“酸汤子”再夺命!警惕餐桌上的致命毒素

 近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两名男子食用“酸汤子”后被紧急送医,其中一人不幸离世,医院开具的证明显示,系食物中毒死亡,另一名男子仍在抢救中。2020年10月,在黑龙江鸡西,也发生过9人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后,引发食...

频繁染发有什么危害?重要提醒→

 不管是为了追逐潮流发色,还是遮盖白发,“染发”是很多人每隔几个月就要进行的项目。同时,也有很多人关心,染发剂里到底有什么?频繁染发存在哪些健康风险?  染发时,身体在经历什么?  郑州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沈蓓莉表示,大多...

“一触了然”!我国视障人士无障碍环境改善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更便利

央视网消息: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日前,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无障碍世界地图》《触摸故宫珍宝》等系列出版物在北京发布。  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和《无障碍世界地图》采用3D滴胶技术批量印刷,加...

啥都不干就是休息?高质量休息有这3个关键特征

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我们关于“什么是休息”的观念正在悄悄发生转变。  以前我们用时间的长短衡量休息日,现在,用休息的节律。以前我们更关心什么时候休息,现在,我们会关心应该怎么休息。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休息才是高质量的休...

食物磨成粉 营养会打折吗?这些人群要慎食

为了营养均衡,每天要吃一些蔬菜水果,这已经是健康常识了。但是在现代生活节奏下,有人会觉得自己可能吃不够那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者觉得不爱吃,但又想要获得这些营养成分。针对这些需求,社交媒体和网购平台有商家开始推荐“果蔬粉...

2025
04/30
13:18
浏览量: 65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