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声音不再清亮? 护嗓也是健康必修课

声音不再清亮? 护嗓也是健康必修课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30 13:18:13 | 点击:495

■吴灵捷

人类作为唯一拥有复杂语言系统的生物,声音早已成为个人的“专属名片”。声音不仅是传递信息的交流工具,更是承载情感、性格甚至健康密码的“有声DNA”。然而,全球嗓音健康调查数据却拉响警报:教师群体嗓音障碍发生率超过65%,客服人员声带异常比例达52%,儿童嗓音问题年增长率突破4%。

更令人担忧的是,超过73%的受访者将声音嘶哑视为“职业勋章”,主动就诊率不足12%。当声音嘶哑成为职业用嗓者的“标配”,当清亮的童声逐渐被“烟嗓”取代,我们不得不正视:嗓音健康正成为现代人亟需补上的一堂“声”命必修课。

久治不愈的咽炎或是喉癌预警

解码我们的“声音工厂”,那真是一场从呼吸到共鸣的精密协作。我们的呼吸系统如同风箱,通过腹式呼吸,肺与横膈膜、肋间肌协同运作,产生稳定气流,并推动气流振动声带。我们的声带如同琴弦,这对仅15毫米至25毫米的黏膜组织,每秒可振动80次至1500次。

我们的咽喉、口腔、鼻腔则如同天然混响室,通过口腔和咽腔形状的改变实现音色变化,可以塑造出千人千面的独特音色。研究表明,专业配音演员可调整共鸣腔比例,模拟出200余种不同音色。

此外,舌、齿、唇如同调音师,发音咬字时,舌、齿、唇的精准配合,将气流“雕刻”成清晰的语言符号,塑造成特定语音。普通话21个声母、39个韵母的形成,正是这套生物“雕刻”系统的杰作。

当这个精密系统出现故障,可能引发一系列声音危机,包括声带“过劳肥”会长息肉、小结,如同声带上出现老茧,这是不少教师、主播的职业病。在感冒后过度发声则可能引发声门“生锈”,导致急慢性喉炎,让声带红肿如熟透的草莓。喉返神经“断联”的声带麻痹患者则如同失去琴弓的小提琴,甲状腺手术后如果声音嘶哑,就要警惕这种情况,及时就医。

此外,咽炎也可能是一种致命警报。要知道,喉癌在吸烟群体中的发病率比常人高15倍,它的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咽炎,未引起足够重视。

嗓子总不舒服?可能是枕头不对

嗓音也有“健身房”,三大攻略教你科学用嗓。

■攻略一:能量管理法则

参照“黄金用声”公式:音量≤环境噪音+10分贝,一般日常交流的音量为60分贝,室内教学场景中的音量为65至70分贝,要避免音量超过80分贝,后者相当于地铁进站的声音。每天连续说话不超过120分钟。教师、主播等职业用嗓者可将温盐水装入保温杯随身携带,每15分钟润嗓“充电”。

■攻略二:声带SPA套餐

晨起时,可进行数次气泡音“按摩”,像含水漱口时轻轻发出咕噜声+鼻腔喉腔共鸣训练,即发出“嗯——”音,持续几秒,感受鼻腔喉腔震动。

■攻略三:特殊场景护嗓指南

在超过120分钟的会议“马拉松”中,每45分钟让自己“静音”5分钟,可以用点头、手势等替代说话。连续数个小时KTV狂欢时,应避免冰饮造成“热嗓冷击”,此外,优先选择中音域的歌曲。感冒声音嘶哑时要启动“静音模式”,尽量用文字和动作进行交流,给声带放“病假”。

还要提醒的是,胃酸反流是隐形的“声带杀手”,建议养成“抗反流”生活方式:晚餐七分饱,并实行“211原则”,即2份蔬菜、1份蛋白质食物、1份主食;睡前3个小时禁食;床头或枕头抬高15厘米,可适当垫高床腿;用甘草柠檬水等替代咖啡,肉桂姜茶等代替酒精饮品。

这里再教一个家庭护嗓妙招:通过吹泡泡训练(将吸管伸入一杯水中,深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匀速吹气,在水中吹出泡泡,直到把这口气吹完,可重复数次)等发声游戏进行锻炼,目的是更温和地控制呼吸气流以保护声带。此外,建议每周有半天或一天的时间保持“静音”,用书写、绘画代替语言交流,让声带得到足够休息。

你以为的“保护”可能是伤害

生活中,还有不少自以为在保护、实际在伤害“声”命的行为,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误区。

■误区一:喉咙痛就吃润喉糖

真相:多数润喉糖含薄荷醇,短期有清凉效果但麻痹黏膜,掩盖炎症信号。建议选择含地喹氯铵的医用含片。

■误区二:压着嗓子低声耳语比正常说话更护嗓

真相:压低声音耳语时声带需部分闭合,气流摩擦加剧,对声带的损伤程度堪比喊叫。在失声时应完全禁声,不要勉强压着嗓子低声说话。

■误区三:多喝水就能缓解声音嘶哑

真相:持续性声音嘶哑超过2周需就医,这可能是声带息肉或喉癌早期信号。

嗓音健康管理不是专业人士才要注意的事,而是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今天开始,请像护肤一样呵护声带。晨起后用黄金10分钟完成温水润喉、气泡音按摩、鼻腔喉腔共鸣训练。要知道,晨起一杯温水是声带的“精华水”,腹式呼吸是声带的“按摩仪”。科学护嗓,有助于延长健康“声”命力。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票房赢家+文化自信见证者 透过数据看国产动画电影的“三重底气”

央视网消息: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目前,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99.50亿元。《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暂列档期票房前三名。数据看国产动画电影的三重底气这个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刷新了中国...

没有水,外星球还能孕育生命吗

【科普园地】  ◎本报记者 张佳欣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离不开水,所以科学家在找外星生命时,总会先问一句:“那里有水吗?”  不过,这条“水定律”或许并不是唯一答案。最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意外发现,某些行...

江西南昌:中医夜市 寓教于乐

“中医夜市”上,中医师正在教授市民识别人体穴位。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12345678下一页人民网南昌8月17日电 (记者时雨)16日晚,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秋水广场人潮涌动,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夜市”在此热闹举行。活动通过...

黎真主党领导人谴责政府决定 重申不会放弃武器

  当地时间15日,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伊姆·卡西姆发表演讲,强烈谴责黎巴嫩政府推动实现国家对武器统一管控的决定,称这一决定剥夺了黎巴嫩在持续敌对行动中的防御能力。  卡西姆称该决定十分“危险”,损害了黎巴嫩的社会凝聚力...

警钟长鸣 震慑常在

  中国纪检监察报讯(通讯员 常松 魏琼)“身边人身边事身边案最容易让人受到震撼和触动。”近日,在参观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警示教育展后,国家税务总局泰州市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刘志坚表示。  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

烟台莱山:医疗护理员首考落地 政企校联动促就业新局

每日新闻网讯(军荣驿家)2025年8月11日15时,烟台市莱山区军荣驿家联合会成员单位——烟台三知教育培训学校考场内,一场重要活动正在有序开展——由烟台三知教育与青岛恒星科技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场医疗护理员理论考试正式拉开帷...

铺展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李氏梨膏糖”店里香气扑鼻,店主李清标忙着将车里的梨膏糖礼盒搬进屋。去年,店门口安装了充电桩,给店里节省了不少运货成本。  这些年,随着乡村全面振兴深入推进,李祖村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村...

开票时间定了!十五运会票务系统今日正式上线

  8月13日,“盛情邀约 共享全运”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会上宣布赛事官方票务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一个平台,三地购票”,可售门票预计超过500万张,...

公园夜游、草原观影……暑期游“点燃”文旅新活力

   荷风纳凉夜  “公园经济”点亮夏夜活力  现在,各地的城市公园正在成为市民、游客消暑纳凉的热门选择。在辽宁沈阳,部分公园推出特色活动,让大家不仅能纳凉,还拉动了夏日消费,让“避暑经济”成为城市活力的新亮点...

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气象局消息,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年第11号台风“杨柳”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将于8月13日中午前后、13日夜间至14日凌晨先后在台湾东南部沿海以及福建南部到广东东部一带沿海登陆。经综...

2025
04/30
13:18
浏览量: 49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