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名医·健康 > 这样做,远离胃肠道肿瘤(健康直通车·关注肿瘤防治③)

这样做,远离胃肠道肿瘤(健康直通车·关注肿瘤防治③)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4-22 07:22:58 | 点击:1388

  徐 骏作(新华社发)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前6位高发癌症中,消化道系统癌症占4个。近年来,胃肠道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预防胃肠道肿瘤?

  近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等联合举办的“逃不掉的肠胃镜”科普活动上,多位专家分享了远离胃肠道肿瘤的门道。

  

  息肉是癌症的“种子”

  “息肉是癌症的种子,如果及时做肠镜发现息肉,把它去掉,就把癌症扼杀在了摇篮里。如果及时做肠癌早筛,有可能一辈子不得肠癌。”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主任医师林国乐说,从肠道息肉变成肠癌一般需要5—10年时间。息肉是否会发展成癌症与它的大小有很大关系,小于1厘米的息肉,癌变几率只有1%左右;1—2厘米的息肉,癌变几率约是5%;大于2厘米的息肉,癌变几率达到30%—40%。

  林国乐介绍,息肉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肿瘤性息肉,比如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另一种是肿瘤性息肉,临床也叫腺瘤,腺瘤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管状腺瘤癌变几率约是5%,绒毛状腺瘤癌变几率达到2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直径超过1厘米的息肉和带有绒毛成分的息肉属于进展期息肉。”林国乐说,肠镜检查后,如果结果正常,可以3—5年后再检查,如果发现进展期息肉,应在切除后的半年至一年内再进行肠镜复查。

  “肠癌的发生与人的年龄、家族史、遗传疾病、肠病病史、其他癌症病史、生活环境和习惯等密切相关,肠癌是可以预防的癌。”林国乐说,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一般40岁或者最多不超过45岁就应该进行肠镜检查,尤其是以下人群: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本人有癌症病史;本人有结直肠息肉病史;出现以下这6种情况中的2项者:慢性便秘的病史、慢性腹泻病史、黏液血便、不良的生活事件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的病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的病史;粪便潜血或多靶点DNA检测阳性等,应该及时做肠癌早筛。

  根据《中国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诊疗现状调查》,得病前,超过一半(64%)的患者完全不了解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85%的患者不了解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知识;97%的患者未做过肠镜筛查,其中86.5%的患者未做肠镜筛查的原因主要是不知道需要定期做肠镜筛查;首次确诊时,83%的结直肠癌患者处于中晚期;仅6.9%的患者是主动体检时发现。

  “我特别理解大家为什么不愿意做肠镜:有的人怕疼,我也怕疼,但我做过肠镜后感觉还可以,能耐受;同时,做肠镜前吃泻药比较难受,我也是强忍着咽下去;有的人抱有侥幸心理,觉得癌症离自己很远,实际上人人都可能得癌症;有人得知无痛肠镜需要麻醉,担心麻醉会让人变傻,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有的人怕麻烦,一想到做肠镜需要挂号、排队就打退堂鼓;有的人怕花钱,但是如果得了癌以后再放疗化疗需要花更多的钱。”林国乐说,今天的早筛技术完全有可能帮助人们不得肠癌,建议公众尤其是高危人群行动起来,积极预防肠癌。

  预防消化系统癌症有“三忌”

  北京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齐海梅接诊过一对老年夫妻,经过检查诊断,两位老人双双得了早癌。“一个屋檐下、一张餐桌上,两人一起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应该是有共同的因素导致他们患癌。”齐海梅询问后发现,老两口都嗜咸,每天咸菜不离桌、不能没有咸鱼干,还喜欢羊肉串等烧烤食物和油炸食物;由于怕胖、怕得糖尿病,老两口很少吃碳水化合物;由于怕塞牙,老两口也较少吃蔬菜和粗粮。“老两口和孩子一起吃饭,每天晚上做很多菜,吃不完的饭菜,老两口就留到第二天中午吃,经常吃隔夜菜、剩菜,也是致癌因素之一。”

  “预防消化系统癌症有‘三忌’:预防胃癌要忌‘咸’,预防肠癌要忌‘腻’,预防食道癌要忌‘烫’。”在齐海梅看来,癌症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吃”,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就是“三高一少”的饮食习惯。“三高”即高盐、高脂肪、高蛋白,“一少”是少膳食纤维。“我和老两口做了复盘,他们说回去以后一定远离‘三高一少’的饮食习惯,努力避免再次发生癌症。”齐海梅说。

  “肠镜被称为肠癌筛查的‘金标准’,预防肠癌应从年轻时开始,一般来说,从40岁开始就要进行癌症筛查。有一位中年男性看门诊时说,他的父亲53岁时由于直肠癌去世了,他自己53岁时也查出患有直肠癌,他担心自己的孩子在53岁时也会落入直肠癌的魔掌。”齐海梅说,“有家族史的人需要更早预防癌症,一般要在发病年龄前10年就开始筛查。例如家族里第一个肠癌患者发病时是45岁,则其一级亲属应该在35岁时开始筛查。”

  慢性疾病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

  “我的病人常问我一句话,大夫,我这人平时身体特别健康,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得了这么重的病呢?我跟他们说,所有的慢性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薄世宁表示,人之所以会得癌症,有两个核心原因:一是基因突变,二是免疫逃逸。

  “衰老是癌症的最高危因素。理论上,只要活着,每个人都可能得癌症。”薄世宁说,美国研究数据显示,从40岁左右开始,癌症发病率突呈指数倍增长,癌症发病的终身风险是41%—42%,“生命如此美好,每个人都想好好活着,主动定期筛查才是对生命最好的保护。”

  “为什么要做胃肠镜检查?消化界有一句话,叫‘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胃肠道癌症中,晚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30%,而早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超过90%,这就是发现早癌的意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诊治部副主任医师张毅说,临床对于早癌的定义是病变只侵犯黏膜和黏膜下层,而没有到达肌层。早癌时期,可以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不需要外科开刀手术治疗,便可治愈病人。

  “胃肠道肿瘤筛查在常规体检中容易被忽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指出,对于健康的高危人群来说,胃肠镜不是刚需,因此经常被人们忽视。他建议在胃肠镜之前,引进无创初筛技术。

  鉴于肠镜检查供给相对不足,有些癌症筛查机构和人群选择了常卫清,这是一种通过检测大便来进行结直肠癌筛查的方法,在家里就可以自己取样送检。

  “以前有的病人想做胃肠镜,由于喝不了泻药而没做成。那时候我就想如果有一个像筛查早孕的东西就好了。”齐海梅说,现在有了常卫清之类的早筛产品,人们居家就可以根据说明对粪便进行采样,将样本寄出去,不久后用手机就可以看到结果,对老年人群来说比较方便。

(责编:岳弘彬、赵欣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科学与健康|绕开误区,别让骨骼悄悄“变老”!

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症成为困扰许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但在骨骼保健方面,不少老年人存在认知误区,导致补钙效果不佳,甚至加重骨骼负担。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多位医学专家提示,中老年人应避开三大误区,调整生活方式,学...

晨起后的黄金时间别浪费!养成这4个习惯 让心血管受益

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此时应注意保养心血管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起居有律、饮食有节运动有度、舒畅情志不仅能让心血管更健康也有利于健康长寿气温骤降心血管易“闹事”  中医认为,气温下降是心血管疾病重要诱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也发...

“最疼皮肤病”进入高发期 出现这些疼痛信号别大意

近日,伴随着季节交替、气温下降,一些人的身上突然冒出“一串红疹”,感觉隐痛、刺痛、电击痛。别不当回事儿,以为忍忍就过去了,这很可能是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等)在“作祟”!什么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

“酸汤子”再夺命!警惕餐桌上的致命毒素

 近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两名男子食用“酸汤子”后被紧急送医,其中一人不幸离世,医院开具的证明显示,系食物中毒死亡,另一名男子仍在抢救中。2020年10月,在黑龙江鸡西,也发生过9人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后,引发食...

频繁染发有什么危害?重要提醒→

 不管是为了追逐潮流发色,还是遮盖白发,“染发”是很多人每隔几个月就要进行的项目。同时,也有很多人关心,染发剂里到底有什么?频繁染发存在哪些健康风险?  染发时,身体在经历什么?  郑州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沈蓓莉表示,大多...

“一触了然”!我国视障人士无障碍环境改善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更便利

央视网消息:2025年10月15日是第42个国际盲人节。日前,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无障碍世界地图》《触摸故宫珍宝》等系列出版物在北京发布。  盲文版《无障碍中国地图》和《无障碍世界地图》采用3D滴胶技术批量印刷,加...

啥都不干就是休息?高质量休息有这3个关键特征

大家有没有发现,如今我们关于“什么是休息”的观念正在悄悄发生转变。  以前我们用时间的长短衡量休息日,现在,用休息的节律。以前我们更关心什么时候休息,现在,我们会关心应该怎么休息。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休息才是高质量的休...

食物磨成粉 营养会打折吗?这些人群要慎食

为了营养均衡,每天要吃一些蔬菜水果,这已经是健康常识了。但是在现代生活节奏下,有人会觉得自己可能吃不够那么多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者觉得不爱吃,但又想要获得这些营养成分。针对这些需求,社交媒体和网购平台有商家开始推荐“果蔬粉...

这份自查清单,帮你扫除家里“风险点”

今天(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韧性建设”听起来很大,但最坚实的基石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家里。  这里是一份 “家庭安全隐患自查清单”,看看家里这些常见的“隐患点”你...

世界血栓日 | 什么是血栓?血栓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一起来看!

央视网消息: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什么是血栓?它又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危害?一起来看!专家介绍,血栓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状态下,凝聚所形成的特殊结构的血块。 血栓性疾病涉及多个器官系统,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按照生成部位...

2023
04/22
07:22
浏览量: 138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德厚医精 守护生命之花 精诚昭彰 诠释生命尊严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古埃及文物展北京开展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河南洛阳:幼童不慎异物入体 妇幼专家巧手排除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党建引领医卫聚合力,健康生活科普进万家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候鸟”心梗脱危险,患者感激寄锦旗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