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唐玉文与旋挖工法 在中国的普及

唐玉文与旋挖工法 在中国的普及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3-05-23 17:57:40 | 点击:5074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梁培发)  无论万丈高楼平地起,还是一桥飞架南北,都得从坚实可靠的基础开始。而高楼和桥梁最坚实的基础一般都靠大口径混凝土灌注桩支撑。直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工程建设者们在进行大口径桩基施工时,基本上都是采用正循环和反循环钻机施工工法。该工法效率低,噪音大,泥浆污染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城市建设中环境噪音、振动等限制的加强,对建筑抗震、抗陷、抗裂要求的提高,使混凝土灌注桩及其超大口径钻孔施工机械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工程市场迫切需要机动灵活、施工效率高,而且能满足环保、高质、高效要求的先进设备。旋挖工法及其设备在中国的迅速普及,及时满足了这种需求。业内人士在说起中国这几十年来桩基施工的发展历史时,不能不提到素有“湘西才子”之称的唐玉文。

在1111111111111111.png 

(刚创业时的唐玉文)

工程外行“误入歧途”

创立西诺公司之前,唐玉文上过三年中师,当老师教过三年书,读过四年大学,当过四年兵,干过三年公务员,就是不懂工程。作为这家公司的创立者和操盘手,唐玉文竟然对工程一窍不通,用他的话说,在他误入桩基工程这个“歧途”的时候,连混凝土标号都搞不清楚,对旋挖钻机更是闻所未闻。

1994年,他辞去在武汉市政府的公职,在武汉创办“西诺顾问公司”,从事商务咨询。其间,公司代理了一项名叫“多分枝盘桩”的专利技术的转让工作,正是这份工作把他带入“歧途”。

混凝土灌注桩一般都是圆柱形的,靠“柱子”的端面和柱体与周边土壤的摩擦力支撑建筑物。多分支盘桩通过特殊的机械和工艺,在桩体上派生出众多分叉和圆盘,大大提高桩体的摩擦力,减少钢筋和混凝土等材料的用量,达到节约成本、降低建筑造价的作用。

唐玉文虽然不懂建筑专业知识,但这种一说就明白的道理很容易理解,再加上初入商海的无知无畏,他决定与这个来自天津的专利发明人签订专利代理协议,想凭借这个技术赚到一笔可观的代理费。

他在向桩基公司推销这项专利技术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技术人员和专家都对这项技术很认同,但其公司领导面对高达500万元的技术入门费望而却步,更不用说每干一个工程还要向专利权人缴纳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几的技术使用费。但从这些专家的反应中,对技术一知半解的唐玉文感觉到这项专利的巨大价值,经与专利权人讨价还价,唐玉文创立的另一家公司西诺实业公司在支付了首笔入门费后正式获得了该专利的使用权。

随后公司与汉阳区的一家农业机械厂签订了在该厂生产制造该专利技术的专用设备--多支盘桩机的协议。在设备制造和试用过程中,唐玉文才明白,一项看似先进的技术要转化为规模生产能力,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和漫长的时间。

他很快在这项技术的开发上耗尽了创业时筹集的资金,虽然该项技术也成功地应用于二汽襄樊轻型汽车厂二期工程中,但公司在该工程中获得的收益远不能弥补其在设备研发、制造、试用和市场营销上的花费。

在2222222222222222.png 

(西诺公司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进的旋挖钻机)

困境中寻突破,引入旋挖工法及其设备

困境中的唐玉文开始思考,桩基工程这个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如果能引进先进的成熟技术和设备,比自己研发的风险要小得多。他发挥他的英语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研究桩基工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意大利、德国的全液压桩基工程设备就这样进入他的眼帘。随后,他运用他在大学期间自学的国际金融知识,从国际上筹集资金,一口气从意大利进口了几百万美元的设备。

旋挖钻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由美国卡尔维尔特公司研究发明的,二战以后传播到欧洲。1948年意大利迈特公司在美国技术的基础上研发出新一代旋挖钻机,之后迅速在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得到推广,在欧洲的战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播到日本,成为当时日本工程机械行业的新贵。但时至今日,意大利、德国仍然代表着世界旋挖钻机技术的先进水平,是世界旋挖钻机制造的翘楚。

八九十年代我国开始引进这项技术时,这类工法已经在发达国家相当的普及。1984年,中国天津探矿机械厂引进了美国 RDI 公司的旋挖钻机对其进行解剖分析,然后研发自制。意大利土力公司于80年末在北京首次展出其产品,1988年北京城建机械厂根据土力公司的样机生产出了1.5m直径的履带起重机附着式旋挖钻机。

由于旋挖钻机几百万、上千万的造价,众多桩基施工单位望而却步,致使该工法在我国的推行十分缓慢,九十年代上半叶旋挖钻机在中国仍然寥寥无几。遍布大江南北的大口径桩工设备还是十几万、几十万一台的反循环钻机。直到1996年,武汉一家名叫“西诺”的公司花费数千万元,一口气从意大利进口了包括全液压旋挖钻机、地下连续墙液压抓斗、全液压锚杆钻机、全液压大型吊机等在内的一系列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设备,并迅速在河北滦河大桥、北京东方广场、王府井大厦、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国贸大厦等众多工程中推广使用,才把旋挖钻机施工工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推上了快车道。

1998年,北京东四环开工建设。整个四环路工程分成13个标段,西诺公司拿下了9个标段的桩基工程,全部采用旋挖钻机施工。西诺自己的设备毕竟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施工需要,他们就大量向外租赁设备。当时中国为数不多的旋挖钻机大部分集中到这里,十几公里长的工地,从北到南,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当时有媒体就将此情景形容为“史上最壮观的旋挖钻机大会战”。

经此一役,新成立刚三年的西诺公司名声大振,旋挖钻机的“环保、安全、高效”迅速得到中国工程界的认同。随后,在北京国贸桥、三元桥机场连接线、西直门桥等旧桥改造工程中旋挖钻机施工工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几个区域都是北京车流量大、建筑密集、商业活动频繁的区域,西诺公司采用旋挖钻机施工,工期短,噪音和泥浆污染少,工地占地面积小,充分显示了旋挖钻机在城市中心区施工的优势。

在333333333333333.png 

(唐玉文为初创的西诺公司制订的品牌战略)

顺势而为,终成燎原之势

在唐玉文及其团队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基础工程施工企业愿意花大价钱进口全液压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设备,特别是旋挖钻机。国内的工程机械厂家也看到了商机。2003年以后,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徐工机械等十多家国内工程机械制造商纷纷推出自己制造的旋挖钻机,旋挖钻机的价格也逐步下降,使更多施工单位和个人能够承受得起。至2010年代,旋挖钻机在中国基本得到普及,无论在青藏铁路、北京奥运工程、上海世博会、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国家大型项目的建设工地,还是各中小城市房屋建筑和城镇乡村路桥建设工地,都能看到高大的旋挖钻机的身影。同时,国内的旋挖钻机制造技术也得到长足发展,由原来进口机一统天下到现在的国产机占主导地位。

西诺公司犹如一匹生猛的黑马,在国内地基基础工程界异军突起,短短几年时间就发展为国内这个行业的头部企业。考虑到华北的地质条件更适合旋挖钻机,北京在桩基工程技术力量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西诺进口的设备在96年到港后直接运往北京组装,同时公司总部也从武汉移师北京。他随后从中国地质大学和长江水利委员会聘请了岩土和地基专业的教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作为技术核心,组建了一支由岩土工程学教授、博士、硕士组成的国内顶级技术团队。唐玉文同时为公司的技术发展制定了“安全、高效、环保”的“技术三原则”。

在技术和设备方面建立强大优势后,唐玉文开始在市场营销方面纵横捭阖,先后与北京城建道桥公司、中建一局四公司等当时北京影响力最大的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中建一局成立合资企业。 

唐玉文为公司制定了“人才创品牌、品牌占市场”的经营战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西诺已经成为业务涉及地基基础、隧道、岩土工程的“地下工程专家”。二十多年来,西诺公司业务遍及湖北、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河南、内蒙、广西、新疆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完成近百项重大工程,成为中国内地地基与基础、隧道、土石方等工程领域的佼佼者。

在444444444444444444.png 

2000年6月23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机关报《科学时报》以《鼠标+水泥--打造网络时代的专家型地下工程企业》为题,重点报道唐玉文及其西诺公司取得的成就。

2003年,三一重工推出首款旋挖钻机后,在北京举行的1000多人参加的市场推广大会上,唐玉文作为主讲嘉宾向工程界隆重推介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旋挖钻机。著名歌唱家李谷一随后唱起那首欢快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2005年,中建西诺董事长唐玉文被中国市场协会信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消费者报》评为“2005中国诚信企业家”,被《中国建设报》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2005中国建设行业百名管理英才”。

 2013年,唐玉文应邀出席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APEC亚太工商领袖峰会”,与亚太地区工商界领袖共商亚太经济发展之道。

唐玉文不但在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有诸多创新,同时注意积累技术知识和经验,先后在多家专业杂志发表了多篇工程技术论文,并经过七年的艰苦学习和研究,在2019年他55岁时获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学博士学位,成为了真正的专家。

旋挖工法在中国建筑施工市场的普及,大大加速了中国建筑施工技术的现代化,对在改革开放后四十年间中国发展成为世界建筑强国起到重要作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铭  审核:同期声

 


【作者:梁培发】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装修工干活受伤,雇主、业主、工人三方谁担责?

阅读提示  装修行业用工模式呈现灵活用工等特点,存在工人冒险作业、雇主安全保护缺位、业主选用无资质施工方等情况,容易让农民工陷入“雇主是谁”“谁来担责”的维权困局。对此,律师建议,业主尽量选择正规装修公司;工人要树立风险...

《沉默的荣耀》热播后 他墓前的鲜花摆了5米长

近期,总台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这也是国内首部基于在台隐蔽战线真实人物和故事创作的主题电视剧。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隐蔽战线的英雄的事迹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  剧集在两岸同时掀起观剧热潮,位于北京的吴石将军墓前,...

海南自贸区封关在即 今年海南出入境人员突破200万人次

随着海南自贸区封关在即和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升级,当前已有86个国家可免签入境海南。据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今年截至昨天(15日)16时,海南出入境人员已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4%。  目前,海南省可适用的免...

中国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7个事实必须厘清

  责任编辑:刘文欣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刘亮

月满华诞 童贺双节——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山韵校区)开展假期学科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李艳玲)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刚刚度过了一个特别又温馨的假期——举国同庆的国庆节与阖家团圆的中秋节美好相遇。为了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家”的温暖与“国”的荣耀,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山韵校区)特开展了以“月满华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践行】美育新风浸润烟台高新区:创新实践构建全民共享新格局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郭健)一场机器人互动展演,让孩子们触摸到人工智能的温度;一次社区职业教育体验,让市民亲手制作鲁菜、体验漆扇非遗技艺;这些,正是烟台高新区美育实践中的生动片段。2025年以来,烟台高新区以创新...

AI赋能新篇章 示范引领促成长——烟台市莱山区第一初级中学举办AI课堂示范课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任海英 曹晏宁)为重塑教学形态,推动教师角色向引导者、创新者转型,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AI赋能示范课在莱山区第一初级中学精彩上演,为师生呈现了一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智慧盛宴。课堂中,王婧老师...

浪潮(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构建人工智能“全链条赋能枢纽”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10月10日,浪潮(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烟台高新区创业大厦揭牌。烟台市大数据局、烟台高新区管委、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和烟台市大数据协会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探索人工...

供销社党组织联动企业搭建“烘干保障线” 与时间赛跑全力守护秋粮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持续的连阴雨天气给秋收带来了严峻挑战。眼下,多地多措并举抢收抢烘,与时间赛跑,全力守护秋粮。  多机械协同 昼夜不停抢收  这两天,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多个乡镇,农户们正与时间赛跑,趁着阴雨间歇期抢收成...

空气定制时代:大金“大数据+真人”双驱动,创造空气新价值

AI时代的到来,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基于大数据的AI算法让很多场景都变得更快速、更高效。然而,这样是否就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近日,全球空气先驱大金发布全新“空气定制”战略,可根据不同空间、不同人群、不同心情打造“...

2023
05/23
17:57
梁培发
浏览量: 507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