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科技前沿 > 我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只会越来越好

我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只会越来越好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24 19:15:29 | 点击:1428

2023-04-24 08:54

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字体:小大

4月21日,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并通过了《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文件。今年以来,全国各省市也分别推出了各地支持和保护民营企业的新政策。又有外媒据此称,中国官方对民营经济的看法发生了转变。事实上,他们口中的这种转变并未发生过。

过去一段时间,民营企业家们信心不充足的背后有多重原因。比如,三年疫情对很多民营企业的冲击巨大,一些人对国际经济形势是否能够迅速恢复并不看好,前几年所谓“消灭私有制论”“民营经济离场论”等否定民营经济地位的言论在互联网流传,给一些民营企业家造成心理压力。因此,为了让企业家们真正了解和正确把握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梳理。

首先,党和国家始终在维护并不断地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早在改革开放初的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指出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更是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很显然,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是越来越看重的。

其次,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环境。在市场化方面,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提出了“非公经济36条”,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为民营企业进入部分垄断性行业与国有企业进行市场竞争提供了政策支持。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的混改。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二选一”垄断行为进行限制,其根本用意就在于营造电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此外,从20世纪90年代初,证券监管部门就鼓励民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随后还针对性设立了“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实现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在资本市场稳居第一。

在法制化方面,为了使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更具稳定性,党和国家十分重视通过法律方式固定政策措施。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明确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并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去年党的二十大也特别强调,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在国际化方面,鉴于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WTO)并开始大规模融入世界经济的现实,商务部等四部委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若干意见》,从多个方面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2022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对外贸易法的决定,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不再需要办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手续,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自动获取进出口权。

再次,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发挥民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随着新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仅一般的技术创新风起云涌,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也在相继发生。这次通过的《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积极鼓励、有效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创新,推动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重大原创技术突破中发挥作用。企业家创新对于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将日益凸显。

以上梳理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积极支持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而且力度也越来越大。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系统性的政策措施,民营经济能有今日的辉煌吗?因此,民营企业家一定要抱有足够的信心,抓住当下机遇积极投身市场,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乐水】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装修工干活受伤,雇主、业主、工人三方谁担责?

阅读提示  装修行业用工模式呈现灵活用工等特点,存在工人冒险作业、雇主安全保护缺位、业主选用无资质施工方等情况,容易让农民工陷入“雇主是谁”“谁来担责”的维权困局。对此,律师建议,业主尽量选择正规装修公司;工人要树立风险...

《沉默的荣耀》热播后 他墓前的鲜花摆了5米长

近期,总台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这也是国内首部基于在台隐蔽战线真实人物和故事创作的主题电视剧。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隐蔽战线的英雄的事迹引发了观众强烈共鸣。  剧集在两岸同时掀起观剧热潮,位于北京的吴石将军墓前,...

海南自贸区封关在即 今年海南出入境人员突破200万人次

随着海南自贸区封关在即和免签政策持续优化升级,当前已有86个国家可免签入境海南。据海口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统计,今年截至昨天(15日)16时,海南出入境人员已超过2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4%。  目前,海南省可适用的免...

中国对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这7个事实必须厘清

  责任编辑:刘文欣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刘亮

月满华诞 童贺双节——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山韵校区)开展假期学科实践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李艳玲)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刚刚度过了一个特别又温馨的假期——举国同庆的国庆节与阖家团圆的中秋节美好相遇。为了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家”的温暖与“国”的荣耀,烟台市莱山区实验小学(山韵校区)特开展了以“月满华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践行】美育新风浸润烟台高新区:创新实践构建全民共享新格局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郭健)一场机器人互动展演,让孩子们触摸到人工智能的温度;一次社区职业教育体验,让市民亲手制作鲁菜、体验漆扇非遗技艺;这些,正是烟台高新区美育实践中的生动片段。2025年以来,烟台高新区以创新...

AI赋能新篇章 示范引领促成长——烟台市莱山区第一初级中学举办AI课堂示范课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任海英 曹晏宁)为重塑教学形态,推动教师角色向引导者、创新者转型,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AI赋能示范课在莱山区第一初级中学精彩上演,为师生呈现了一场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智慧盛宴。课堂中,王婧老师...

浪潮(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揭牌成立 构建人工智能“全链条赋能枢纽”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10月10日,浪潮(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烟台高新区创业大厦揭牌。烟台市大数据局、烟台高新区管委、浪潮云信息技术股份公司和烟台市大数据协会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活动。近年来,烟台市积极探索人工...

供销社党组织联动企业搭建“烘干保障线” 与时间赛跑全力守护秋粮

央视网消息:连日来,持续的连阴雨天气给秋收带来了严峻挑战。眼下,多地多措并举抢收抢烘,与时间赛跑,全力守护秋粮。  多机械协同 昼夜不停抢收  这两天,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多个乡镇,农户们正与时间赛跑,趁着阴雨间歇期抢收成...

空气定制时代:大金“大数据+真人”双驱动,创造空气新价值

AI时代的到来,正悄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基于大数据的AI算法让很多场景都变得更快速、更高效。然而,这样是否就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近日,全球空气先驱大金发布全新“空气定制”战略,可根据不同空间、不同人群、不同心情打造“...

2023
04/24
19:15
浏览量: 142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上海:受台风“康妮”外围环流影响 市民街头顶风行走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武安市连翘产业插上腾飞翅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全国昆虫农业与微生物农业无抗产业链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青铜峡市举行 2023年全国科普日暨怡园社区科普馆揭牌仪式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安徽淮北:科普宣传日 感受科技魅力【2】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