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超5万人连夜撤离 镜头记录安置点里的24小时守护

超5万人连夜撤离 镜头记录安置点里的24小时守护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7-30 10:58:08 | 点击:740



央视网消息:受强降水影响,7月28日到29日,河北三河市域内河流出现明显涨水。三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4次启动应急响应,由河道洪水防御IV级应急响应逐级提升至I级。29日凌晨5时,三河市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全部完成,累计转移53800余人,全市12个转移安置点共集中安置转移群众2400余人。


奋战一天一夜 超5万人完成紧急撤离


7月28日晚11时,记者赶到了三河市泃河岸边,可以清晰地看到湍急的水流已经淹没了人行步道。





记者了解到,从28日上午到第二天凌晨5时前,三河市要转移完泃河沿岸28个社区和13个村的5万多名群众,全市各机关、社区街道的5200多名党员干部分成小组,全力投入了群众转移工作。河北省三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主任杨树勋表示,坚守底线思维,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宁可万无一失,不能万一失防,这个时候就是体现党员先锋队作用的时候了。


记者来到紧邻泃河的城建新村社区,这里高龄老人比较多,转移压力很大。夜里12时,已经下起了大雨,转移工作还在紧张进行。





从上午到现在包片干部、共产党员符晓鹏和同事们已经连续奋战了17个小时,转移了大部分群众。正忙着,符晓鹏接到电话,一位78岁的老人不肯转移,他们赶紧赶了过去。原来,老人身体不好,不愿去安置点,符晓鹏立刻联系医院,协调床位,让老人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记者在现场看到,凌晨2时,雨还在下,小区的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正在做最后的排查,确保每一个居民都安全转移。





共产党员卢保东是燕郊镇康城派出所的副所长,晚上也赶到三河市参加群众转移。沿途看到哪户家里有亮光,他们也立刻去上门核查。“争取做到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让全体老百姓都安安全全撤到安全位置。”卢保东说。


雨越下越大,在泃河堤畔城区段,1000多名抢险人员也在加固堤防。





凌晨4时,记者赶到了三河市一中,学生宿舍都已经改成了临时安置点。先期安置好的人员大都已休息,不时还有专用车辆运送安置人员过来。清晨5时,经过一天一夜20多个小时的奋战,泃河畔的五万多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得到了妥善安置。


安置点里的24小时守护




这5万多名转移的群众,除了投亲靠友,其他人员来到当地政府设置的临时安置点。他们在这里情况如何?








29日上午,大雨渐停,记者来到位于三河市第一中学的安置点,这里入住的群众有1800多名。


记者:有没有担心呢?


群众:害怕,心里紧张,心脏腾腾跳,一到这都不害怕了。


记者:为什么?


群众:感觉安全呗,有政府管,在家又没有水没有电,你吃不了饭。这里什么东西都有,饿不着,冻不着,还有空调、被子,政府多好。





三河市防汛办调拨了应急专用棉被,并提供有矿泉水、方便面以及简单的生活用品。安置点有24小时值班岗,有用药等特殊需求的居民,在这里登记后,党员和志愿者都会帮助协调解决。临近中午,安置点为每位入住者提供免费用餐,当天的午餐是四菜一汤。





从连夜转移到住在安全整洁的房间,大家对党员干部们赞不绝口。工作人员的辛苦都被群众看在眼里:“党员干部起到带头作用,昨天晚上一直到3点多钟,他们还在外边打着伞接车,一车一车的来,太辛苦了。”


记者发稿前,三河市已终止防汛应急响应,紧急撤离的5万多名群众将陆续返回家中。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明日起,12306这项服务升级!

 央视网消息:据“郑州发布”公众号消息,10月20日起,国铁集团将优化升级“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对14至28周岁常旅客会员实施更大幅度的积分优惠,会员积分在兑换火车票的基础上,新增座位升席功能,常旅客会员积分的应用...

“十四五”亮点丨新增170万亿元!金融“活水”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170万亿元!这是5年来,我国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的新增资金总量。  “十四五”期间,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沃土,持续激发中国经济活力。  新华社发 程硕 制图&n...

更多、更美、更环保……逐“绿”向未来 绿色已成为当代中国鲜明底色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从城市到乡村,蓝天更多了、风景更美了、生活更环保了,绿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底色。这五年,中国“增绿”全球最多,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

在海上追风是什么体验? 风电场工作人员带你探秘风机内部

今天(10月17日),三峡集团发布最新数据: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多年累计发电量突破4万亿千瓦时。其中,今年前三季度,这条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达2351亿千瓦时,能满足全国普通百姓约62天的用电量。  一滴水发六次电  促...

特朗普授权中情局在委秘密行动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连日来,美国以“打击拉美贩毒集团”为由,在委内瑞拉附近海域开展军事行动,导致美委紧张关系持续升级。美国总统特朗普15日证实,已授权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委内瑞拉开展秘密行动。同一天,委政府指责美方举动...

北京继续给住房租赁企业减负,税收优惠新政明年1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消息: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消息,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税收政策适用有关事项的通知》,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明确...

市场监管总局:我国新型智能穿戴产品总量突破18.1万种

央视网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0.6万家,较2020年9月底,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数量增长91.4%,年均增长13.9%,市场呈现...

拉法口岸重新开放 600辆救援卡车将进入加沙地带

10月12日,拉法口岸  当地时间10月15日早间,满载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卡车开始从埃及一侧的拉法口岸驶向加沙地带。装满燃料和天然气的卡车正从拉法口岸驶往凯雷姆沙洛姆和齐基姆口岸,以便向加沙地带运送援助物资。  拉法口岸...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落地答记者问

央视网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落地答记者问,具体内容如下。  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0月14日,美国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正式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实施港口费等限制措施,请问中方对此...

公务员招录年龄放宽,释放了什么信号?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李京统 袁秀月)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招考年龄的放宽引发关注。  公告显示,报考者年龄要求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

2025
07/30
10:58
浏览量: 74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