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跨越山海 家国情深——中国在海外建设者书写“新时代之歌”

跨越山海 家国情深——中国在海外建设者书写“新时代之歌”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10-07 19:06:39 | 点击:492

金秋十月,家国共好,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广袤的中华大地奏响踔厉奋发的新时代乐章。

千里之外,万里之遥,中国建设者跨越山海,投身“发展路”“梦想桥”“繁荣港”建设,以昂扬奋进姿态为祖国送上生日祝福。

同唱一支歌 奏响合作共赢乐章

2日一大早,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机电工程管理部经理任珂来到项目办公楼对机电系统进行巡查。国庆期间,正值项目进入内部装修、部分机电设备及管线贯通等工作的冲刺收尾阶段,也是任珂作为项目机电“护航人”最紧张忙碌的时候。

9月18日,任珂(左一)和同事站在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内。新华社记者 隋先凯 摄

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埃合作的典范。埃及总理马德布利将这一项目称为埃中友谊的标志。他表示,中国企业使用并推广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建造技术,带动当地就业,推动了埃及产业发展。

“正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我才得以参与多个海外大型项目,在奋斗中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2013年,任珂加入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的海外队伍。11年来,从行业“小白”到独当一面,任珂笑言他是与“一带一路”共成长的“同龄人”。

这是8月31日拍摄的埃及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黎炳宏摄)

在任珂的“洋徒弟”马哈茂德·哈基姆眼中,“师父”的奋斗精神最具感染力。“加入团队后,任经理手把手教我,让我学到了很多现场安装和质量管理技能,真心感谢中国师父!”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11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任珂这样有抱负、敢作为的中国青年提供了在海外奋斗成长的广阔舞台,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真诚愿望。

9月10日,在喀麦隆克里比,施智辉在克里比深水港二期工程建设现场巡查。新华社发(科普索摄)

升国旗,唱国歌,致敬意,献祝福。这是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项目中方员工施智辉和同事10月1日清晨的特别安排。升旗仪式结束后,他立即返回岗位,开始准备当天与业主开会所需的材料。“我在非洲的11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大地开花结果的11年。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付出,为祖国赢得更多赞誉。”他说。

施智辉2013年加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亲身参与并见证了项目所在地从小渔村到中部非洲大港的历史性变化。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克里比深水港项目二期建设正进入冲刺阶段。在深水港和疏港高速公路带动下,港口后方的工业园区也在拔地而起。

9月12日,一艘来自中国的大型特种运输船运载着数架港口起重机停靠在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二期码头。新华社发(科普索摄)

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施智辉在海外不仅成长为岗位能手、行家里手,更将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带出“得意门生”——喀麦隆青年埃里克·埃尔曼·德福·福措。在施智辉带领下,福措短短几年就从普通员工迅速成长为项目技术顾问。

从交通、能源到电力、住房,中国建设者在非洲实施了一批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项目,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并努力改善民生,用埋头苦干、只争朝夕的行动力,把中非合作共赢纽带拉得更紧。

共护一抹绿 厚植绿色发展根基

国庆期间,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局)秘鲁项目工区经理王汉涛雷打不动做着每天的必修课——在秘鲁安第斯国家公路项目沿线细心查看树木生长状况。“海拔500米,是喜光喜温的欧洲榉木最适合生长的高度;海拔超过1500米,耐寒性不强的桉木已不能继续种植……”王汉涛转任施工现场林业管理不到一年,对安第斯山脉每种苗木的“性格”了如指掌,成了同事眼中的“园林专家”。

因横跨多个纬度和海拔高度,中铁二十局承建的秘鲁安第斯国家公路沿线分布着多种多样的物种。如何在建设一条高质量公路的同时,呵护好安第斯山脉的原生态环境,是王汉涛和同事们的必答题。

“不能因施工让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去年12月起,王汉涛带领同事向累计上万名项目员工和沿线居民普及森林保护知识。为保护沿线原生树林,他与秘方员工一道将红线范围内的树木一一做好标记,采用先进移栽技术实施“迁移”,待施工结束后再将它们移回原位悉心照料。

7月30日,王汉涛(左二)和中秘两国园林工程师在秘鲁安第斯国家公路项目的树木温棚合影(手机照片)。新华社发(中铁二十局供图)

中国企业对环保承诺的坚定守护,换来了项目所在的瓦努科省林业局连续三年的三封感谢信。信中写道,中国企业是有责任和担当的国际承包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环保承诺,为秘鲁培养大批技术工人,更为安第斯山脉森林保护作出巨大贡献。

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中国建设者踊跃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努力帮助项目所在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发展之路,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积极贡献力量。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市区以南的沙漠腹地,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五期900兆瓦光伏项目引人注目。国庆期间,项目经理助理方志超和往常一样,上午9时准时开启一天的现场巡检,一丝不苟监测每一项运行指标,确保电站各发电单元平稳高效运行。

推广绿色发展理念,用中国技术打造沙漠“能源绿洲”是方志超的职业梦想。4年前,刚刚完婚的他来到此地,眼前还只有一望无垠的沙丘。他与阿方技术人员一道扎根沙漠、反复试验,对13万根光伏支架基桩完成桩长、桩型优化。2022年3月,在电话里听到女儿从国内传来的第一声啼哭时,方志超还在一线全力保障项目区块并网发电前的系统调试。

“女儿出生时没有陪在家人身边,我挺愧疚。能见证中企在迪拜承建的第一座大型光伏电站从蓝图变为现实,我又很骄傲。”方志超说,“今年国庆,我依然无法回国陪伴女儿。但项目也像我的孩子一样,看着‘绿色电能’安全稳定输出,一切辛苦和付出都值得!”

强大的技术实力、过硬的工程质量、负责的职业态度,这是项目外方业主、执行总监穆罕默德·迪纳尔对中方建设者的由衷评价。

新时代以来,中国建设者积极推进“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广泛开展生态治理国际合作,扎实推动改善生态环境,为“全球南方”共同发展开拓新思路、注入新动力。

亲密如一家 诠释命运与共情怀

3日清晨,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尼亚比胡项目负责人李冰依然坚守岗位,开着皮卡车巡线检查。这是他在卢旺达项目一线度过的第八个国庆节。在他眼中,坚守和奉献,就是送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生日礼物。

去年5月初,卢旺达西方省遭遇强降雨并引发洪灾,中国路桥卢旺达办事处迅速成立青年突击队赶赴灾区救援,抢通长48公里、灾区与外界相连的唯一交通要道。暴雨中,李冰和突击队员冒着塌方和洪水上涨危险,奋战30多个小时修通道路,让救援物资和人员及时抵达受灾村庄。李冰谈起那次惊心动魄的抢险救灾经历时说,当时洪水淹没了好几处村庄并冲毁了道路,遇难人数达到130人。“灾情当前,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危急时刻,中国公司伸出援手,这令我深受感动。我很幸运在中企工作,我爱我的公司!”受灾当地员工塞特动情地表达谢意。

作为最早进入卢旺达的中国企业之一,中国路桥扎根卢旺达半个世纪,“有困难,找路桥”成为当地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每一次灾难和危机面前,这句承诺从未落空。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身在海外的中国建设者们书写着一个个与当地携手互助、亲如一家的感人故事,成就一段段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动人佳话。

在中马两国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简称“马东铁”)项目上,承建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刘洋早已把马来西亚看作第二故乡。国庆期间,刘洋奔忙在一线,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安全无虞。

这是5月6日在马来西亚彭亨州航拍的马东铁项目的铺轨现场。新华社记者 程一恒 摄

严保安全,是刘洋坚守的工作准则。去年12月,马来西亚登嘉楼州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发生洪涝灾害。中交马东铁项目第三分部接到当地政府部门紧急求助后,由分部负责人刘洋牵头,迅速成立由中方和本地员工共同组成的中马协作救援团队,第一时间调派人员和装载机、重型卡车等投入救灾一线,成功将200余名受困人员和大量生活物资转移至临时避难所,尽最大努力保护了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马东铁项目建设已完成超过70%。迎着曙光,刘洋畅想着这条现代化铁路建成后穿过沃野、掠过海岸、连接起马来西亚东西海岸的美妙景象。他说,那时的自己或许已奔赴另一片山海,但这条铁路承载的中马两国人民心心相通的美好回忆将留存在心底。

一条路,一湾港,一片林,一份情……在中国海外建设者的汗水浸润下,万丈高楼平地起,跨越山海心连心,诠释着命运与共的行动与力量。

文字记者:闫洁、常天童

【责任编辑:刘桢珂】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较强降雨过程来袭北京等地存在积水内涝风险 暴雨天行车如何避险?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天气网消息,未来三天(8月26至28日),北方地区将出现新一轮较强降水过程,中央气象台今天10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内蒙古河套地区、陕西北部、山西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今天...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关通全球、物达八方——“十四五”海关交出守国门、促发展亮眼答卷

新华社北京8月25日电 题:关通全球、物达八方——“十四五”海关交出守国门、促发展亮眼答卷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张晓洁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5日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海关守...

经世智能工业级具身智能机器人 亮相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李楚禹)近日,2025第六届中国机器人学术年会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作为我国机器人领域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年会吸引了3000余名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参会,围绕机器人前...

美政府拟对芝加哥派兵 伊利诺伊州州长:特朗普“滥用职权”

当地时间8月24日,据《国会山报》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向芝加哥派遣军队,伊利诺伊州州长普里茨克指责其“滥用职权”。  今年6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未获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请求的情况下向洛杉矶派遣国民警卫队,8月又以打击...

失能老人补贴政策“满月” 消费券能否真正减轻家庭照护负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的照护问题日益凸显。上个月,我国首次推出面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消费补贴政策,以发放电子消费券的形式来缓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照护困境。  这项政策在全国多地试点实施...

总台报道有反馈丨云南大理:加强苍山保护区管理 核心区禁止进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今天(24日)播出有关大理苍山《“采菌游”爆火之后的生态观察》节目后,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今天下午,大理市人民政府发布通告,要求进一步加强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  通告强调,违法违规进入苍...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62686人死亡

当地时间24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以军过去24小时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共导致64名巴勒斯坦人死亡、278人受伤。  声明表示,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已导致62686人...

处暑时节如何应对“秋老虎”?——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 题:处暑时节如何应对“秋老虎”?——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彭韵佳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8月23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这个时节,如何应对“秋老虎”?如何科学开展户外...

美国一联邦法官叫停扩建“鳄鱼恶魔岛“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 美国一名联邦法官21日签发初步禁令,要求佛罗里达州停止移民拘留设施“鳄鱼恶魔岛”的扩建施工。  根据环保组织和佛州大沼泽地原住民部落的诉讼请求,联邦地区法官凯瑟琳·威廉姆斯签发上述禁令。禁令针对扩...

泽连斯基才说“不现实” 匈牙利抛来橄榄枝

△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资料图)  当地时间8月21日,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表示,匈方愿意为乌克兰和平谈判提供场所。  西雅尔多表示,匈牙利始终认为,要结束战争,必须保持外交渠道的畅通,匈牙利能够与美国和俄罗斯保持基于相互尊...

2024
10/07
19:06
浏览量: 49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