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企业风采 > 互相报喜不报忧 年轻人和父母如何“靠近”彼此

互相报喜不报忧 年轻人和父母如何“靠近”彼此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2-09-30 12:06:37 | 点击:1283

9月28日,《南方周末》在其公众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访谈了3个家庭,一些中国式代际关系的细节和矛盾逐渐展开,人们或多或少可以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和父母相处的痕迹。这也让我想到自己和家人的相处。

每天和妈妈一通电话,已经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电话那头,她会告诉她的近况,但大致意思就是:不用担心,她很好。

可这句话的背后,我知道:她不太好。今年5月,她忍了一晚疼痛,等到医院开门:肾结石。要做激光碎石,过程有点难受。

她只是一个劲儿在电话里告诉我:医生说结石小了很多,要喝很多水,肚子胀,叫我不要担心。今年8月,她去医院检查妇科,查出老年性阴道炎,需要独自面对妇科检查和治疗过程,体验也不是很好。

我远在北京,距离足够远,我几乎体会不到她独自就医的恐惧和担忧。

我也不好。上半年几乎处于居家隔离状态,也几乎打乱了我的生活节律,吃上了抗抑郁药。随后换工作,又是处于一段适应期。但我也只会打电话告诉她:我换了一份可以早点下班的工作,每天居家隔离,真舒服。

我们俩人都假装欺骗对方自己过得很好,但实际上呢?各自有各自的鸡毛蒜皮。而我相信,这种母女关系在中国社会一定非常常见,报喜不报忧,不想让对方为彼此担心。一句话,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

明明是具备血缘关系的母女,到头来好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仔细想想,“报喜不报忧”最适合的关系应该是上下级,下级给上级只汇报好消息,以博取青睐和升职加薪的机会。可她是我的妈妈,我们俩硬生生地把关系陌生化,看上去是为彼此考量,实际上的距离好像越来越远。

很显然,这样的关系很压抑,从某种意义上这也意味着双方都没有把彼此纳入自己的生活圈,一方面可能是害怕对方担心,另一方面可能是即便真的发生糟糕的事情时,对方也似乎没有办法解决,与其增添烦恼,不如不说。

久而久之,双方交流越来越少,亲密关系也逐渐淡漠。“报喜不报忧”的背后实际上是一种隐忍的爱。我们的社会不鼓励表达脆弱,更不鼓励表达爱,父母和子女好像在某个年龄段突然达成了共识——不要给对方造成麻烦,这是爱的表现。

但不暴露脆弱,怎么是爱呢?亲情的价值该如何展现?

比如,当你在父母面前告诉他们,你一切都好。父母也许会受挫:“孩子好像不需要我,我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当双方没有相互亏欠,亲情的纽带该如何绑定?孩子刚入社会,明明四处碰壁,却还在父母面前强颜欢笑,说好的家是最后的港湾呢?

再进一步说,“报喜不报忧”真的会让对方放心吗?父母可能透过视频,发现你租着又小又破的屋子,尽管你不说,但他们还是会胡思乱想。父母年龄渐长,你也会隐约担忧他们的身体健康。与其猜来猜去,真的不如说出来好。

在与父母的关系中,适度表达脆弱,共同解决可能是更好的方式。血缘亲情我们也可以把它解释为:共享对方的一段生命历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赤裸裸来的,是与父母、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确,我们需要用喜悦让这个小群体充满快乐与安宁,但就好像应了那句话:别人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有真正在乎你的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

我们的疲惫、不堪、委屈甚至愤怒不给最亲的人看,还能给谁看?有那么一些时刻,不用假装成熟,不用假装懂事,只需要把生活的琐碎分享给家人,体会彼此的情绪,这样难道不好吗?

所以,大胆地表达忧愁吧。亲人,就是用来适度麻烦的。

顺然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唐玲

【作者:中国青年报】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明日起,12306这项服务升级!

 央视网消息:据“郑州发布”公众号消息,10月20日起,国铁集团将优化升级“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对14至28周岁常旅客会员实施更大幅度的积分优惠,会员积分在兑换火车票的基础上,新增座位升席功能,常旅客会员积分的应用...

“十四五”亮点丨新增170万亿元!金融“活水”激发实体经济活力

  170万亿元!这是5年来,我国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的新增资金总量。  “十四五”期间,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流入实体经济沃土,持续激发中国经济活力。  新华社发 程硕 制图&n...

更多、更美、更环保……逐“绿”向未来 绿色已成为当代中国鲜明底色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我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成了全球最大清洁发电体系。从城市到乡村,蓝天更多了、风景更美了、生活更环保了,绿色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鲜明底色。这五年,中国“增绿”全球最多,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以上,贡献了全...

在海上追风是什么体验? 风电场工作人员带你探秘风机内部

今天(10月17日),三峡集团发布最新数据: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多年累计发电量突破4万亿千瓦时。其中,今年前三季度,这条清洁能源走廊发电量达2351亿千瓦时,能满足全国普通百姓约62天的用电量。  一滴水发六次电  促...

特朗普授权中情局在委秘密行动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连日来,美国以“打击拉美贩毒集团”为由,在委内瑞拉附近海域开展军事行动,导致美委紧张关系持续升级。美国总统特朗普15日证实,已授权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委内瑞拉开展秘密行动。同一天,委政府指责美方举动...

北京继续给住房租赁企业减负,税收优惠新政明年1月1日起实施

央视网消息:据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消息,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会同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本市住房租赁企业税收政策适用有关事项的通知》,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关于进一步明确...

市场监管总局:我国新型智能穿戴产品总量突破18.1万种

央视网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统计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智能穿戴相关产品总量达18.1万种,涉及企业0.6万家,较2020年9月底,智能穿戴产品品种数量增长91.4%,年均增长13.9%,市场呈现...

拉法口岸重新开放 600辆救援卡车将进入加沙地带

10月12日,拉法口岸  当地时间10月15日早间,满载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卡车开始从埃及一侧的拉法口岸驶向加沙地带。装满燃料和天然气的卡车正从拉法口岸驶往凯雷姆沙洛姆和齐基姆口岸,以便向加沙地带运送援助物资。  拉法口岸...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落地答记者问

央视网消息: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落地答记者问,具体内容如下。  有记者问:美东时间10月14日,美国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正式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实施港口费等限制措施,请问中方对此...

公务员招录年龄放宽,释放了什么信号?

中新网北京10月14日电(记者 李京统 袁秀月)10月14日,国家公务员局发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6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其中,招考年龄的放宽引发关注。  公告显示,报考者年龄要求一般为18周岁以上、38周岁...

2022
09/30
12:06
中国青年报
浏览量: 1283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越博动力深刻领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积极深耕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体系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皇城相府酒业—董事长郭新胜获得阳城县“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森拓(加纳)炼油一期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十六化建承建的华鲁恒升项目竣工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区政协委员陈福容:办好企业勤奉献 用心履职展风采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