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大工不巧 重剑无锋

大工不巧 重剑无锋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3-09-05 16:22:34 | 点击:32460

 ——“致敬时代”系列活动之《田柔对谈贾平凹》走进深圳虚拟大学园

啊11111111111111111.png

每日新闻网报道:(袁书航)“作为一个专业的科技研究园区,为什么会搞文化活动?这是很多朋友问的最多的问题。专业技术解决的是物的问题、点的问题,而文学艺术带给人的是思想的启迪和升华,解决的是人的问题、系统的问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可靠性研究中心王文利博士在9月3日深圳虚拟大学园举办“致敬时代”系列活动——《田柔对谈贾平凹:从文学与科技漫谈中国文化自信》对谈纪录片在深圳虚拟大学观影活动现场如是说。

此次活动由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和技术转移促进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联合主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可靠性深圳研究中心承办。来自深圳文学界、教育界、科技界的近200位文学艺术工作者和文学艺术爱好者参加了首映活动。

截至2023年,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坛已辛勤耕耘了50年,其作品累计出版1500万字之多,长篇小说近20部,荣获各种中外文学奖项不计其数。著作等身的他用中国文学的笔触,诚恳地记录了时代变革中中国人的生活与思考。

纪录片以文学对谈形式呈现,从《秦岭记》文本出发,就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世界性以及从古代自然界现象到现代科学等方面对中国文化自信等问题做了多纬度、多层次的交流与探讨。

啊22222222222222.png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钟春江致辞:

“作为一个工科高校,为什么会在深圳举办一个文化论坛?因为科技和文化是一体不可分的两个面,科学是术、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比如白纸上有个黑点,科学是研究怎样去掉这个黑点,研究的是方法、工艺,进而研究怎么不沾染黑点,研究材料、化学、物理等等,得到可重复的结果。文化是本,小到消弭个人非物质的情感困惑,建立个人、家庭的幸福快乐,大到救国于亡国之秋,救民于灭种之厄。40年多来,我们走得太匆匆,匆匆取得了科学方面长足的进步,但是兴奋之余我们是否慌张?如蜂鸟般嘈杂和烦嚣?我们有没有失去初心? 

   今天在座的一位教授,她的微信名字叫“晚来天欲雪”,当时我就想到“能饮一杯无?”。杯中论日月,壶里藏乾坤。作为一个理工科顶级科学家,她的内心也有人文的温暖,也渴望浊酒的微醺。相信在座的每一位朋友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软弱,一分温柔,也许在落雨的夜晚,也许在黄昏的街头,会有一个莫名的缺口,想要找一个人诉说。今天你有怎样的心情?今世你有什么样的追求?是言书于纸?是行践于地?还是传世于传记?

今天,我们能够抽出这一段时间在这里《暂坐》,静能生定,定可内观于心;定能生慧,慧助外成于行。相信大家通过今天的暂坐,从明天能够开启一个更身心健康的生活。

啊33333333333333.png

西电电子可靠性深圳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利博士致辞:

三年前,“致敬时代木南人文艺术展”开启了虚拟大学园“文化与科技耦合”的先河,三年来,致敬时代系列活动举办多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和认可。三年后的今天,致敬时代文化活动再次回到虚拟大学园,希望我们能给中国科技密度最高的园区带来文化的滋养和文学的思考。

    8月26日,深圳刚刚渡过43岁生日,一直以来,搞钱和文化沙漠是外地给深圳人的标签。文化是什么?年轻的城市如何形成自己的文化?20多岁的年轻人充满朝气,充满闯劲,充满幻想。人到了中年,有了底蕴,有了基本,有了思考,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化,而深圳文化离不开来到这里拼搏的人。

    开拓创新,兼收并蓄。这座城市跨越历史与地域发展,形成它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质,文化是流动的,人们的关注是它不可或缺的给养,每个人都是文化的创造者、践行者,今天,这么多爱好文学艺术的朋友们参加致敬时代活动,就说明了深圳不仅仅是个搞钱的城市,更是一个追求文化的城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军高校,作为一个专业的科技研究机构,为什么会搞文化活动?这是很多朋友问的最多的问题,专业技术解决的是物的问题,点的问题,而文学艺术带给人的是思想的启迪,人的升华,解决的是人的问题,系统的问题。

    电子信息解决的是信息传输的问题,而文学则是信息本身,这个世界,所有的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文学艺术短期看没什么直接用途,但它会不经意间在人的心底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不知道哪一天就会长成参天大树。能够在貌似不务正业的道路上坚持走下来,我们要感谢包括贾平凹老师,木南老师等文学艺术大家的鼓励与认可,要感谢虚拟大学园领导们的肯定与支持,要感谢包括在座各位在内的文学艺术爱好者的积极参与,从创业深圳走向创新深圳,从创新深圳走向文化深圳,我们都是深圳文化的缔造者、参与者。

    贾平凹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大家,今年恰逢他从事文学创作50周年,希望他半个世纪的文学智慧,能在这个焦虑的时代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啊444444444444444.png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贾平凹文学艺术馆馆长木南致辞:

   这次“致敬时代的系列活动”走进虚大是继我们2020年在这里首次举办的《致敬时代》人文摄影展后的再回访。3年前正是因为有深圳虚拟大学园和深圳各界朋友们的支持才让我们首次走进了深圳。所以首先感谢的是我们的联合主办方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支持。

此次我们把与深圳耦合文化联合出品的《田柔对谈贾平凹:从文学与科技漫谈中国的文化自信》文学对谈录带给大家一起观看。贾老师的文学站在世界文学范畴来看他是代表中国文学的,他的文学自信也可以代表中国文学的自信,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一种具体体现。

啊555555555555555.png

在做文学对谈录的3 年过程中,对谈人、 深圳耦合文化的田柔女士付出了极大的热诚与努力,让我们非常感动。今天我就给她送一幅字,我觉得她能承受这幅字,叫“大工不巧·重剑无锋”。同时也希望以后“致敬时代”的系列活动能继续走下去。同时贾平凹先生提议我把他题写的“万象秦岭”真迹装裱后代表我们西安创作团队转赠给田柔老师。再次感谢大家!

啊666666666666666666.png

深圳之窗著名读书栏目主持人姜维勇在主持现场观影后的互动环节时说:

  在之前致辞的时候,王文利博士说了句话特别有水平,说文学有什么用处?其实如果从功利的角度来说,文学没什么用处,但是文学最大的用处可能就是像老庄所讲的无用之用。生活中如果没有文学,看似好象没什么关系,但是实际来说,有了文学就大不一样,今天这可能也是田柔老师搞的文学对谈录的一个核心价值所在。

    我想起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信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人问钱钟书先生,他说想采访钱钟书先生,钱先生说了一句话:“如果你说一个鸡蛋比较好吃,你好象没有必要认识这个母鸡。”但是这个话说完之后,我们回头想想,钱先生,包括杨绛先生都已经不在了,如果当时能够留下关于钱钟书珍贵的影像资料或者他的访谈,对后人来说是不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基于这个逻辑来讲,我们跟田柔老师今天进行的系列的贾平凹先生的文学艺术对谈录,我相信它就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这种生命力随着时间的推演,一定会绽放出它的价值,而且一定会广为大家所认可。我想从这个逻辑来讲,今天这件事情意义非常大,而且这件事情也体现出来了今天在座的朋友们对文学的关心。

    大家都知道,在深圳,提到深圳这个词,跟很多的词汇连接起来,比如说创新,科技,金融,但是往往最不搭的一个词就是文学,但是今天我们看到在今天虚大的演播厅里面有这么多的朋友,而且据我了解,有些是外地来的,有些是珠海来的,有些朋友是科技工作者,有些朋友是金融工作者,还有一些小朋友也到这儿了,这个文学的种子在深圳创新之城里面如果能够开花,我相信一定为深圳未来的发展插上更好的翅膀。

    《深圳之窗》作为深圳的门户网站,一直致力于城市文化的推广,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里,我们一起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一起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美丽的星期天,我相信都是我们每个人愿意看到的。

接下来我也想请问一下主创人员的田柔老师,我想跟田柔老师有几个问题,田柔老师采访了贾先生,我也想采访一下田柔老师,有一个很著名的登山之问,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清楚。很多的登山者不远万里去挑战极限,又花钱,又费事,可能还有生命的危险,但是他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把这件事放到田柔老师,田柔老师花了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而且要调动极大的知识储备全做一个文学的访谈,我想您做这件事的初心是怎样的? 

啊777777777777777.png

田柔:

谢谢姜先生的提问,这个问题说起来话长,为什么会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我来自深圳,刚才王文利先生讲过,在深圳搞钱,搞科创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搞文化,属于特别不着边的,属于吃饱了撑着。但是正由于这样的缘故,我觉得深圳特别需要文化,需要文学来滋养这座快速崛起的城市。

我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因为综观中国的历史,综观世界来看中国这段时间,中国进入到一个非常好的时代,最起码这个时代,我们基本上消除了绝对的贫穷,绝大多数的人不再愁吃不饱饭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当你能够吃饱饭,能够穿暖,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每个人有了基本生存环境以后,生命的多样选择就产生了,可以有选择的自由度。譬如:你可以选择是不是控制你的物欲,追求你的精神,当然也可以孜孜以求你的经济,这是每个人选择的权力。同时这个时代也是一个最充满诱惑,最容易产生迷茫的时代,如果你没办法控制自己的物欲,你会越走越狭窄。

    在这个时候,说到深圳,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不仅是在经济上走出了世界的样板,在这里,聚集了中国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各种英才在这里汇聚。

    深圳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是我们所有在这里的人员和来深的各种各样的,我们叫深归人员和在深人员共同创造的,是中国这个时代当中所有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和集体结晶而创造的深圳的奇迹。虽然我们也饱受其中的痛苦折磨,但是我们也享受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40年的时间走过资本主义200年的发展,在第一个阶段,我们要完成物质的极大丰富,奠定物质基础,快速发展中冲突与压力也是最激烈的,所以这个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诱惑和迷茫的时代,我们怎么去选择在这个当中,担当这个时代的责任呢?

    我们来看一看深圳,深圳拥有海归人才回来建设祖国,也越来越多有经济条件的家庭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海外去学习,接触更多的广阔视野,但是无论是海归人才,还是出去的中国的孩子,还是深圳的孩子,其实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你出去之前,你一定要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文化有足够的了解,你才拥有真正的人格健全和民族自信,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你出去的时候是很难有真正的自信,因为你自己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文化不足够了解的时候,你只有艳羡别人的份。 

啊88888888888888888.png

我来到深圳20多年,我现在也是孩子的家长,我也正好特别幸运,能有机会这样的条件能够去做这样的事情,何乐不为呢?我就是想把中国当代最精粹的最宝贵的文化艺术用影像的方式保留下来。而各种文学艺术表达形式其实都是以文学为基础、为根本而展开的分枝,所以你要想去了解文学艺术最根本的是在文学,而文学又是文学家使用母语进行创作的,所以在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和文明是靠什么,是靠文字,而谁又掌握这个时代当中最精粹的文字,最熟练的文字,就是文学家,所以我经常会说,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的文学家是什么样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文明程度,所以深圳虽然在改革开放前40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果,这是我们共同劳动的结晶,但是我觉得深圳未来一定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当中,一定有华夏文明,华夏文脉散发出来的新的枝,新的芽,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希望能做这样的事情。

    第一、告诉大家,我们在一个时代当中,我们尽量去了解这个时代当中最精粹的文字是什么,你了解你自己母语的文字,也是在增加你自己作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第二、我特别希望大家一起来努力,我可以作为一个小小的星星之火,但是我希望能够燎起来的是整个深圳爱文化,重视文化,重视华夏文明的风气。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要从文学出发,因为是我们的母语文学。

    我特别幸运,在这个过程中,有幸认识到木南先生,通过木南先生跟他的合作走进了贾平凹先生,为什么会选择贾平凹先生作为文学对谈当中的首发,我觉得有一个想法,要就要干,要干就从最难的地方干,这也是非常符合深圳精神,凡事从最难的事做,凡事也不投机取巧,做大的事情。既然有幸来做,虽然付出一点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我非常清楚它的社会意义,时代意义和它的历史意义,所以我也想用我的实际行动告诉全国的朋友,深圳不仅仅只有科技和经济,深圳一样也有文化,虽然我们现在不茁壮,没关系,我们有小小火苗,像今天在现场有这么多火苗都来了,我们一起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希望大家能跟我一起,今天用各种各样的力量,未来把深圳的文化,把中国最精深的文化介绍到更远的地方去,让世界真正了解什么是中国文化,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我们也不要妄自尊大,我们要客观的、脚踏实地的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我们还要做好保有和发展。

    这就是我想做这件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这三年来克服很多的困难,能够走到今天,最根本的动力,我觉得这个非常符合深圳精神,深圳人就是这股劲。谢谢!

啊99999999999999999.png

谭肇国观影后分享说:

  今天这个观影会,我感想挺多的,现场发布的形式非常的赞赏,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在求快,都在追求流量为王,我觉得木南田柔老师他们选择这样的方式是反潮流的,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在深圳,和一些文艺爱好者,一个科技工作者,一些社会工作者来思考,它能给我们带来哪样的心灵的触动,这是非常好的。

    第三个感受,田老师跟我谈及和贾老师的对谈,会给当下这个时代提供一些思考,我觉得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时代太快了,我们内心常常非常不安,或者惶恐,这个片子里面让我看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贾老师的一些金句,真的让我有种放下之感。比如说田老师也这么讲了,就算是贾平凹老师这样的人,他既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如果说仅仅这一句话,我就已经找到了非常多让我心安的地方,我可能平时或多或少在计较,在患得患失,或者在我有委屈的时候,我会很轻易的去放手,我觉得我过了人生的这些年头,我以为我看懂了很多,但其实在我的生活中我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也会去逃避,但我看到贾老师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就笑了,真的非常棒。  还有许多许多关于他提到得如何面对现实,面对焦虑的法门,我觉得很棒很棒。比如大墙要靠壁,所以就认了这个命,我们就做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我觉得这样的文学对谈是充满力量的,尤其是深圳快节奏的社会,值得我们花10分钟,以及接下来的探讨来好好的领悟。

 最后再次感谢田柔老师,好的提问才有好的答案,感谢木南老师的“致敬时代”系列策划,是他的努力,深圳和西安因为贾平凹先生,因为文学,牢牢地链接到了一起。田柔、木南、贾平凹他们三人可以没有深圳,但深圳需要他们,深圳需要文学。 

据了解,2020年11月“致敬时代木南人文艺术摄影展”开启了虚拟大学园文化与科技耦合的先河,三年来致敬时代系列活动举办多场,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和认可,三年后的今天致敬时代文化活动再次回到虚拟大学园,希望能给中国科技密度最高的园区带来文化的滋养和哲学的思考。

主办方认为,从创业深圳走向创新深圳,从创新深圳走向文化深圳,深圳的文化就是全体深圳人的文化,是兼收并蓄、开拓创新、跨越历史、跨越地域的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引入和碰撞中,每个人都是文化耦合的见证者、创造者、践行者。  编辑:王贝贝  审核:同期声

 

【作者:袁书航】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第二批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消息,为集中体现人民法院通过监督、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依法保护市场主体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司法实践和成效,进一步防止同类行政违法情形的发生,最高人民法院分两批发布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

300分也能上“本科”?警惕社交媒体精准“钓鱼”

  招生话术文字素材。受访者供图  正值高招接近尾声、高校开学前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一些机构和个人用“全日制在校学习4年”“毕业获得本科学历”等话术吸引考生报名,并收取上万元的高额学费。  实际上...

矿坑“长出”城市公园(家乡的山水能生金)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推进矿坑生态修复,实现多业态发展本报记者 白光迪2025年08月18日05: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南京汤山矿坑公园航拍。  段传龙摄  核心阅读  曾因长期开山采石,江苏南京市汤山山体植被遭到破...

西南华南等地强降雨持续 大范围持续高温闷热来袭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天气网,今天(8月16日)起至18日,云南南部、华南等地将会出现强降雨。8月17日至19日,华北、东北地区的降雨和强对流天气也较多。此外,未来10天,黄河中下游到江南的广大区域将陷入旷日持久的高温闷...

特朗普评价美俄总统阿拉斯加会晤:打10分

 当地时间8月15日,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向福克斯新闻表示,给这次会晤打10分(满分是10分)。  当天早些时候,特朗普和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郊区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举行了近三小...

万荣:K歌乡村里 声动后土祠

每日新闻网讯(运城新闻网 董战轩)8月9日晚,由万荣县文化和旅游局、万荣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以“声动后土 唱响笑城”为主题的“K歌乡村里”全民歌手大赛在万荣县后土祠景区激情开赛,10名参赛选手同台竞技,用歌声诉说烟火人...

买过这款无印良品铜锣烧的消费者注意 可能混有异物

  据日本良品计划公司当地时间13日发布消息,由该公司运营的品牌“无印良品”对一款食品进行自主回收。相关食品为一款4枚装栗子铜锣烧,回收理由为部分原料中可能混入了异物。  △召回产品的批次和保质期(2025年9月22日、...

印度拉贾斯坦邦发生交通事故 已致至少10人死亡

  当地时间13日凌晨,印度拉贾斯坦邦一段高速公路上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中。据当地警方通报,事故已造成至少10人死亡。(总台记者 张玥)

高铁穿越金色花海 解锁初秋限定浪漫

初秋时节,山西省晋城市高铁东站外,千亩向日葵接力盛放。微风拂过,金色花浪起伏;列车从花海中穿行,把“限定版”秋日浪漫定格在每一位旅客的窗前。大片的向日葵迎着阳光昂首生长,一簇簇、一丛丛,连绵成一望无际的金黄,远远望去,仿...

近观“两山”丨大漠绘丹青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辽阔的中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分布着我国84%的沙化土地,合称“三北沙化地区”,总面积超过全国现有耕地面积的总和。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土绿化工作一直高度重视。他反复强调:“我国...

2023
09/05
16:22
袁书航
浏览量: 32460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