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可以双向赋能

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可以双向赋能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8-02 08:41:24 | 点击:5681

原标题:【文化评析】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可以双向赋能

近期,大小屏幕上都掀起了一股传统文化热。电影《长安三万里》用精美动画呈现唐代诗人立体丰满的形象和唐诗作品丰盈悠远的意境,将电影院打造成了诗词文化课堂。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震撼视效激发观众对神话世界的向往,不少人观影后,饶有兴致地结合原著考证电影里的情节。还有剧集《后浪》《梦华录》、文化类节目《登场了!北京中轴线》《经典咏流传·正青春》、动画短片合集《中国奇谭》等,都是近些年影视行业布局传统文化题材创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这些作品在丰富的文化知识中开掘新颖的讲述视角,将真挚的民族情感融入创新的视听语言,赋予传统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劲的传播力。

这些深受欢迎的作品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适应当下时代需要的内容,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振和心灵共鸣。《长安三万里》的高适历经挫折磨难,始终不忘对理想的追求、对正义的坚守,以勇气和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相似的人生阶段、具体的人生烦恼,与现代观众的人生课题遥相呼应,使人感叹“大诗人居然和我有一样的困惑”。《中国奇谭》中《小妖怪的夏天》以《西游记》的故事为背景,借着小野猪的视角展现时下打工人的生存状态,传达“我们生而平凡,却活出精彩”的理念。这些作品鉴古思今,打通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链路,通过展现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生活的深层探索,梳理出一条中国文化发展脉络。

近期涌现的影视作品不仅在内容上找到了传统文化与现实需求的结合点,还在形式上锐意创新,用耳目一新的艺术表达,贴近当下观众的审美喜好。从单纯的专家讲述、选手比赛、剧情演绎到综合运用实地考察、情境再现、沉浸体验、跨媒介改编等,很多作品以新述古,把专业性较强的知识变成了通俗易懂的故事、可敬可亲的人物、美轮美奂的场景,大大增强了年轻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如,《登场了!北京中轴线》让观众与“中轴时空旅行团”一道乘坐“中轴时空列车”,前往北京中轴线上700余年的任意时间和地点,亲临历史现场、探索传奇故事、见证高光时刻,将北京中轴线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的各种知识娓娓道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突破了传统节庆晚会的固有形态,将叙事性的穿越剧和展示性的文艺表演有机结合,挖掘传统节日蕴含的中国智慧。尤其是最新一期《2023端午奇妙游》创新性地采用职场场景串联剧情,借新人编剧小午的视角展开一场跨时空之旅,带领观众体验不同地区过端午节的奇妙风俗,感受多姿多彩的节日文化。

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双向奔赴,推动了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促进了影视创作的价值突破。接下来,要想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影视创作者还需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让厚重感与时尚化、传统性与当下性、文化想象力和现实观照性浑然一体,在互显互彰上下功夫。

首先,作品中的一言、一曲、一景、一物,均可成为指引观众走向传统文化纵深处的“引路星”。作品如果稍有偏差,就可能影响观众的认知,甚至对他们造成误导。所以,创作者必须秉持严谨的创作态度,下真功夫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其次,影视创作不能仅仅满足于使用浅层的文化元素,还原表象的历史风貌,而应在“承古”的基础上“烁金”,即在营造古代情境和讲述历史故事中融入时代精神,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下观众心灵契合和情感连通之处,使人们从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精神引领。最后,将传统文化影视化,获得一定舆论关注度、观众认可度后,还应思考如何以“文化+”的理念实现价值延展,让相关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更广的范围内被感知、被分享。比如,与商家联名定制汉服,与品牌联合推出特色饮品,打造文化主题街区等,精细化的IP运营和创新性的营销手段可以有效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共情力和喜爱值。

总之,传统文化与影视创作可以双向赋能,相互成就。相信在影视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作者:李蕾)

(责编:王连香、李楠桦)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网警侦破一起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消息,江西鹰潭公安网安部门成功侦破一起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犯罪嫌疑人程某、刘某、龙某3人通过制作游戏外挂,攻击游戏公司服务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30余万元。前期,公安机关...

台风“风神”将进入南海,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和海浪双黄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昨天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998百帕),今天(10月19日)早晨5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上。预计“风神”将以每小时30—3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

“南天门计划”硬核上新!未来真的要来了?

科幻IP“南天门计划”上新了!  “紫火”概念战机模型首次亮相  棱角分明的炫酷机身  可旋转的动力舱……  来看看这位“新成员”有多硬核!  01  新机型“紫火”有哪些“特异功能”?  在构想中  “紫火”作为通用垂...

深圳机场口岸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 创同期历史新高

央视网消息:据“深圳发布”公众号消息,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同比增长12.7%,创同期历史新高,彰显深圳空港口岸强劲的物流活力。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

【法治萌芽,护航成长】实验小学60余名师生走进县法院,“零距离”感受司法阳光!

每日新闻网讯()10月10日,万荣法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访客”——来自县实验小学的65名小学生,他们在法院开启了一场深度的法治研学之旅。孩子们用双眼观察,用双耳倾听,更用亲身扮演,“零距离”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威严,“沉浸...

万荣县: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落地见效见行

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委宣传部)10月11日,万荣县召开十四届县委第118次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42次专题学习会,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研究全县贯彻落实意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

财政部等三部门: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

央视网消息: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为进一步扩大政策效应,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现将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以下称离岛免税政策)调整事项公告如下:一、新增宠物用品、...

“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亮相广交会 全方位展示“中国智造”硬核实力

央视网消息:正在广州举办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继续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纷纷亮相,全方位展示出“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成为全球客商瞩目的焦点。服务机器人专区汇聚46家行业优质企业本届广交会服务机器人...

筑牢交通安全防线护航平安快乐童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中心小学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晓晴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近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中心小学组织开...

​聚焦育人实效 共探管理智慧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李传康 马艳)为切实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与班级管理效能,扎实推进新学期班级常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10月15日中午,烟台高新区第三实验小学举办以“聚焦育人实效 共探管...

2023
08/02
08:41
浏览量: 568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