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银发游”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银发游”市场蕴含巨大潜力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3-06-24 07:39:40 | 点击:4409

 近年来,重庆万盛经开区积极发展以高山避暑纳凉旅游为重点的民宿经济、休闲养老等

  乘着旅游专列,去大山里避暑纳凉;坐着游轮,“慢游”世界;带着帐篷,去郊区露营……如今,“银发族”成为最活跃的旅游群体之一。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十四五”末,我国出游率较高、旅游消费较多的低龄健康老人将超过1亿人,老年旅游收入有望超过万亿元,老年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有力推动市场复苏

  近日,同程旅行“国民旅游新势力”发布会透露的信息显示,从消费客群和出游方式的变化看,“银发族”成为今年市场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同程旅行副总裁印书虎说,“银发族”目前是旅游机构服务的主要人群。

  可自由支配时间相对宽裕、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经济条件较以往优越等,都是老年人参加旅游活动的有利条件,也为老年旅游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2—2023)》显示,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老年旅游具有广阔前景。

  老年旅游的快速发展,还与我国老龄化的进程密切相关。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9.8%,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35年左右,这一占比将超过30%。

  除了大城市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中小城市、乡镇甚至农村地区的老年人也加入旅游行列。中国旅游研究院总统计师马仪亮指出,第一批外出务工人员中不少已超过60岁,他们长期在外工作,对家乡以外的世界充满期待,进入老年生活后,更愿意出去旅游。

  “候鸟式”旅居受欢迎

  退休后,每年夏天,北京的王先生都会到云南住上一段时间。“我最喜欢那里的雨林,在那里既能欣赏美景,也能呼吸好空气,对健康有好处。”

  如今,夏季北上避暑、冬季南下避寒的“候鸟式”旅居,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旅游新方式,避暑游、避寒游也逐渐发展为成熟的旅游业态。

  目前,我国“候鸟式”旅居群体在冬季的迁入地主要有海南省、广东省、福建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避暑地则集中于吉林、青海、贵州等地。

  老人旅居需求不断增多,许多地方着手大力发展旅居产业。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力发展“候鸟式”旅居养老产业,逐步形成多元化、多业态养老产业发展新格局。去年7月,宁夏民政厅与福建省民政厅签订了“闽宁协作—旅居养老”合作框架协议;今年,宁夏继续探索发展以福建、广东、山西、云南等省份为龙头示范的双向康养旅居养老,将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打造“乐享塞上·颐养宁夏”医养康养品牌,并同步推进春夏秋三季区内南北互动的旅居养老。来宁夏体验旅居养老的老人可以品尝到宁夏地方特色美食、看黄河美景、体验特色采摘等,感受宁夏之美。

  为老人建“智慧引擎”

  今年4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显示,低龄老人消费更具活力,升级型消费需求明显,老年人消费环境仍需适老化提升。

  河北的曹先生夫妇也是“候鸟”老人。北方冬季寒冷干燥的天气易诱发曹先生的呼吸道慢性病,因而,每年冬季,夫妇二人都会前往三亚过冬。年逾80岁的曹先生可以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但他的妻子却难以适应,尤其是到了一座不熟悉的城市,更加不便。曹先生说:“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我的老伴逐渐变得不愿出门。”

  “数字鸿沟”成为影响老年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应化“数字鸿沟”为“智慧引擎”,促进智慧康养与智慧文旅融合发展。营造全过程无障碍的老年旅游环境,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获得社会尊重,消除老年人心理上的“无形障碍”。此外,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身心需求,提供“需求导向”的精细化旅游服务。

  目前,许多地方正不断完善数字化适老服务。去年底,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发布了10个2022智慧旅游适老化示范案例。这些案例在内容上聚焦线上平台和功能的适老化改造、线下景区设施与服务模式的升级,将智能化贯穿景区预约购票、入园游览等多个环节,涉及从点到线到面的全流程适老化服务。例如,“畅游平潭”推出“智能语音”“智能识别”“智慧厕所”等功能模块,优化老年人出游体验,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责任编辑:靖强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网警侦破一起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消息,江西鹰潭公安网安部门成功侦破一起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犯罪嫌疑人程某、刘某、龙某3人通过制作游戏外挂,攻击游戏公司服务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30余万元。前期,公安机关...

台风“风神”将进入南海,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和海浪双黄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昨天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998百帕),今天(10月19日)早晨5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上。预计“风神”将以每小时30—3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

“南天门计划”硬核上新!未来真的要来了?

科幻IP“南天门计划”上新了!  “紫火”概念战机模型首次亮相  棱角分明的炫酷机身  可旋转的动力舱……  来看看这位“新成员”有多硬核!  01  新机型“紫火”有哪些“特异功能”?  在构想中  “紫火”作为通用垂...

深圳机场口岸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 创同期历史新高

央视网消息:据“深圳发布”公众号消息,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同比增长12.7%,创同期历史新高,彰显深圳空港口岸强劲的物流活力。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

【法治萌芽,护航成长】实验小学60余名师生走进县法院,“零距离”感受司法阳光!

每日新闻网讯()10月10日,万荣法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访客”——来自县实验小学的65名小学生,他们在法院开启了一场深度的法治研学之旅。孩子们用双眼观察,用双耳倾听,更用亲身扮演,“零距离”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威严,“沉浸...

万荣县: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落地见效见行

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委宣传部)10月11日,万荣县召开十四届县委第118次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42次专题学习会,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研究全县贯彻落实意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

财政部等三部门: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

央视网消息: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为进一步扩大政策效应,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现将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以下称离岛免税政策)调整事项公告如下:一、新增宠物用品、...

“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亮相广交会 全方位展示“中国智造”硬核实力

央视网消息:正在广州举办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继续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纷纷亮相,全方位展示出“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成为全球客商瞩目的焦点。服务机器人专区汇聚46家行业优质企业本届广交会服务机器人...

筑牢交通安全防线护航平安快乐童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中心小学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晓晴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近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中心小学组织开...

​聚焦育人实效 共探管理智慧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李传康 马艳)为切实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与班级管理效能,扎实推进新学期班级常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10月15日中午,烟台高新区第三实验小学举办以“聚焦育人实效 共探管...

2023
06/24
07:39
浏览量: 440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