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讯(刘 超)【开头部分习语金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10月16日上午,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黄河泥埙传承人王建先生应邀莅临焦作市中站区政协文史资料室,开展文化交流与工作指导活动。中站区政协文史资料室相关负责人热情接待,双方围绕黄河文化传承、地方文史研究及泥埙艺术推广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中站区政协文史资料室向王建老师赠送了涵盖本地历史沿革、红色记忆、民俗文化的系列文史资料,集中展现了当地文史研究与资料归集成果;王建老师则回赠黄河泥埙文化研究专著及非遗传承资料,为资料室补充了黄河文化特色馆藏。
在座谈会上,王建老师结合自身深耕黄河泥埙艺术数十年的经历,分享了黄河泥埙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他提到,黄河泥埙承载着黄河流域的文明记忆,每一枚泥埙的制作都离不开黄河泥土的滋养,其音色更是凝聚着黄河儿女的情感与智慧。中站区政协文史资料室负责人则介绍了近年来在全国、地方文史资料搜集、整理及馆际交流等方面的工作成果,着重阐述了文史资料室在传承地域文化、服务政协履职中的重要作用。
黄河泥埙声动中站
王建老师现场奏响黄河泥埙,以经典曲目《鸿雁》带领在场人员感受非遗乐器与黄河文化的交融之美。
随后,王建老师现场为所赠书籍签名题字,以笔墨传递对地方文史工作的支持,这些签名著作将作为特色馆藏向公众展示,让更多人通过文字触摸黄河泥埙文化的深厚底蕴。
活动现场氛围持续升温,迎来文化创作的高光时刻。中国实力派馆藏名家王顺昌老师受邀登台挥毫,以本次交流的核心精神为脉络,凝神落笔创作主题书法作品。
只见宣纸上笔墨流转,“弘扬黄河文化,讲好泥埙故事”十二个大字一气呵成,笔锋遒劲有力,线条舒展流畅,既展现出传统书法艺术的厚重底蕴,更以文字凝练了黄河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的时代命题。这幅作品不仅是对黄河泥埙文化价值的生动诠释,更寄托了文化界对黄河文明与地方文史深度融合的殷切期许。
创作完成后,王顺昌老师亲手将这幅饱含心意的书法作品赠予黄河泥埙代表性传承人王建。接过作品的王建先生深表动容,双方以文化作品为纽带,完成了一场跨越艺术形式的文化对话,这幅墨宝也成为本次交流活动中连接书法艺术与非遗传承的珍贵见证。
此次交流活动不仅为中站区政协文史资料室注入了黄河文化新元素,更搭建起地方文史与国家级非遗文化互动的桥梁。下一步,中站区政协文史资料室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深化与各类文化传承群体的合作,推动地方文史研究与黄河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文史资料“活”起来,助力打造兼具地方特色与文化厚度的文史传播平台。
【链接延申】:
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黄河泥埙传承人王建
王建,河南武陟人,国家一级演奏师、制埙名家、中国黄河文化之乡黄河泥埙传承人,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民族管旋乐学会竹笛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省级乡村工匠名师、河南省文化产业豫匠代表人物、黄河交通学院教授、河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兼职教授、郑州师范学院客座教授、河南农业职业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工业大学特聘非遗导师、黄河泥埙专业委员会会长、河南省竹笛葫芦丝学会副会长、河南理工大学黄河泥埙乐团艺术指导、首届“焦作文化坚守者”称号获得者、焦作市政协委员,焦作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十佳“优秀退役军人年度人物”、武陟政协常委,武陟音乐家协会主席。黄河泥埙以造型各异、音准规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色泽自然、古朴淡雅、手感温润细腻,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喜爱。
个人经历
九十年代初考入沈阳空军某部文工团,担任笛子演奏员,期间师从著名笛子演奏家魏显忠老先生,同时学习乐器制作与演奏,成功复制商代妇好墓出土的五音孔埙。之后进修于中国音乐学院,多次担任全国器乐大赛评委。
三十余年积淀、三十余年潜心研究,他纯手工捏制而成的黄河泥埙,造型各异、音准规范、音色优美、音域宽广、色泽自然、古朴淡雅、手感温润细腻,散发着黄河泥独特的幽幽远古气息。作品被河南博物院、二里头博物馆、乐圣朱载堉纪念馆等全国多家博物馆及全国多位专业演奏家们收藏。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成功获批省级王小建黄河泥埙大师工作室。
为了传承弘扬中国古埙文化,王小建创办黄河泥埙坊,在承袭先人制埙技艺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坚持纯手工制作,不断改进古埙制作技艺,攻克了传统工艺高音难吹、音准不易统一等技术难关;成功研制黄河泥埙五音孔埙及指法,再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古埙音色及古埙文化;完成了埙由单一品种到系列化作品的发展.…….对古埙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先后参与组建、成立黄河交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师范学院等高校及各社会团体黄河泥埙乐团,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黄河泥埙弘扬者。王小建所主导的黄河泥埙非遗传承项目先后被央视新闻“黄河非遗看传承”节目、中文国际CCTV-4《远方的家》天下黄河系列节目、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中国新闻社、中国环境报、新华社、河南日报、全国政协报、顶端新闻、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及报刊做专题报道。黄河泥埙作为黄河文化的一张名片,已由怀川人民带到全国乃至世界。
刘 超 焦作市中站区政协文史资料室 2025年11月16日 编辑:王明 审核:同期声









浏览量:
20068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