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江苏是开放大省,也是外资投资的高地。2021年至2024年,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037.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达16.2%,规模保持全国首位。外资青睐江苏的原因是什么?
先扎根再生长 德资企业持续利润再投增资扩产
这是太仓的一家生产汽车电机等精密零部件的德资企业。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感受那就是“生长”。这片绿地是企业2025年8月份新追加了2亿多元即将开建的新厂房厂址。而这已经是企业自2004年落户太仓以来的第4次投资。
从这张厂区的航拍俯视图可以看到,灰色顶的是2009年落成的第一期厂房,白色的是2016年新建的二期厂房,而这块绿地就是第三期的厂房。不仅是厂房在生长,企业生产的产品种类也在迅速增加。
这个零件是企业最初生产的产品只有两款,而现在从这里走出的汽车零部件总共有200多款。在太仓,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另外一家德资企业,落户29年连续13次增资。为何外资会青睐太仓?走进这个车间来找寻答案。
搭建“双元制”体系 加强高技能人才供给
在这个车间里,很多穿着红色衣服正在操作台前忙碌的不是企业的工人,而是来自太仓一所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于制造类企业来说,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帮助企业稳定输送高技能人才,太仓政府部门和企业一起建立了“双元制”培养机制。鼓励学校和企业一起设定课程,孩子们一半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另外一半时间在企业参加实训,由企业里的“老师傅”带着孩子们学习生产技能。并且,这方面的课程和参与人数完全由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来定制。这批孩子是2024年进入企业实训的有15个人,而2025年已经扩充到27个人,企业考虑现在越来越多智能设备的投用,对于操作和设备维修的需求越来越大。
这些孩子在接受“双元制”培训后不仅有机会毕业后进入企业直接工作,还可以参加职业技能考试,获得由中德双方共同认证的技能认证。不仅是这家企业,在太仓目前已经建成15家“双元制”培训中心,累计培训超过1万名高技能人才。
强化要素保障 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不仅是提供人力保障,当地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生产要素保障。比如现在许多涉及外贸出口的企业都有建设绿色能源生产体系的追求,在这方面当地电力部门提供“一企一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建立绿色微电网、碳管理等体系。再比如政府定期组织早餐会、企业沙龙,帮助企业拓展“朋友圈”,促成企业之间供需对接,让产业链的强度越来越强。
在这条南京路上有24家外资企业,他们之间许多都互为供应商。从这家企业出门,500米外的另外一家企业就是它的客户之一。从1993年来首个德资企业落户到现在太仓现在已经聚集了超过560家德资企业,之所以德国企业能够在这里扎根、聚集,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本身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各种服务举措、生产要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