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蓝绿”交织 喜看昔日沙海蜕变成今日绿洲

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十四五” | “蓝绿”交织 喜看昔日沙海蜕变成今日绿洲

来源:央视网 | 时间:2025-09-14 17:43:28 | 点击:849

央视网消息:“十四五”期间,内蒙古始终把防沙治沙和“三北”工程攻坚战放在重要位置。近五年时间,内蒙古累计完成“三北”工程建设任务超一亿亩,防沙治沙超过6500万亩。作为新时代“三北”工程攻坚战的三大标志性战役之一,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更是重中之重,关乎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大文章。接下来,跟随卫星的“眼睛”,从高空俯瞰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一起见证昔日沙海是如何一步步蜕变成今日绿洲。

战沙安土兴草茂林 北疆大地绿起来

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记者身旁就是母亲河黄河,黄河流经阿拉善盟约80公里,但是每年需要从这里带走约1亿吨的泥沙,这些泥沙大多是来自这片沙漠乌兰布和。相传,记者脚下的这片区域是曾经驼盐古道的必经之地,因流沙、沙尘暴频发,常有商队不幸坠河,当地百姓也给这里起了一个特殊的名字——阎王鼻子。

从卫星地图上看,今天“阎王鼻子”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道绿色的锁边林草带成为沙漠与黄河之间的生态屏障。2022年,阿拉善启动了黄河上中游阻沙入河生态修复工程,对“阎王鼻子”及周边1.1万亩区域进行水沙一体化治理。如今,项目区植被覆盖率达到84%以上,每年阻止约150万吨流沙进入黄河,成为黄河西线重要的“守沙”要塞。

保土涵水分区施策 黄河之水清起来

离开阿拉善盟,黄河划出一道巨大的弧线,由北向东进入纬度最高的一段行程。奔腾的河水与巍峨的鄂尔多斯高原激烈碰撞,千万年的冲刷与切割,造就了眼前这片丘陵起伏、沟壑纵横的奇特地貌。在这里,10条季节性河流由南向北注入黄河,这就是著名的“十大孔兑”。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的西柳沟是黄河的“十大孔兑”之一,来到这里首先会被崖壁上这种红白相间的岩石吸引,然而这种岩石有一个特性,它非常松散以至于用手就可以抠下来,把它放入水中稍微静止一会,轻轻的搅动,你看,它就会由内而外迅速的崩解,最后变成一滩泥水,这就是被称作大地砒霜、地球癌症的砒砂岩。每当汛期,在雨水的冲刷下,大量的砒砂岩就会由内而外迅速分解,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十大孔兑”流经三种地形地貌,其中砒砂岩占流域面积的五成左右,横亘其中的库布其沙漠占据三成左右。当地曾统计,“十大孔兑”每年将2700多万吨的泥沙带入黄河,是黄河上游名副其实的“泥龙头”。

这就是淤地坝扼守在河道之上,起到拦泥蓄水的作用。当上游的洪水来到这里,首先会被淤地坝拦截,泥沙下降,水流则通过坝顶的溢洪槽流向下游。经过分级沉降,最终达到“拦泥蓄水”的作用。“十四五”期间,鄂尔多斯在黄河“十大孔兑”上新建淤地坝271座,入黄泥沙得到有效遏制。

上游丘陵区,植树种草,持续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中游风沙区,开展防风固沙行动,减少风沙侵袭。下游平原区,着力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分区施策、系统治理,“十大孔兑”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就西柳沟来说,入黄泥沙量由过去每立方米1550千克锐减至195千克。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度由过去的10.19%和64.4%提升至现在的28.9%和78.8%。

光伏长城:“蓝绿”交织 共护黄河安澜

推动防沙治沙与风电光伏开发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是内蒙古新时期防沙治沙的创新路径。在库布其沙漠,一条长约400公里、平均宽约5公里的“光伏长城”正拔地而起。项目建成后,这片浩瀚的“光伏蓝海”年均发电量2000亿度,同步实现生态治沙300万亩,为黄河流域生态屏障增添重要保障。

光伏板不仅能有效地阻挡风沙,而且能够降低烈日直射,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人们在板下种植了牧草、中草药等沙生经济作物。这里是当地一家养牛场种植的燕麦,燕麦喂牛,牛的粪便再重新反哺牧草,形成了“光伏-种植-养殖-生态修复”于一体的良性循环,形成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十四五”期间,内蒙古累计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2727万千瓦,累计完成沙化土地综合治理238.88万亩。

历经艰辛努力,这些曾经被视为先天不足的土地在人们的精心改造之下重新焕发生机。这场关乎绿水青山的改造工程,仍在内蒙古乃至更广阔的土地上,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持续推进,不断书写从荒漠到绿洲的逆袭传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网警侦破一起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消息,江西鹰潭公安网安部门成功侦破一起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犯罪嫌疑人程某、刘某、龙某3人通过制作游戏外挂,攻击游戏公司服务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30余万元。前期,公安机关...

台风“风神”将进入南海,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和海浪双黄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昨天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998百帕),今天(10月19日)早晨5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上。预计“风神”将以每小时30—3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

“南天门计划”硬核上新!未来真的要来了?

科幻IP“南天门计划”上新了!  “紫火”概念战机模型首次亮相  棱角分明的炫酷机身  可旋转的动力舱……  来看看这位“新成员”有多硬核!  01  新机型“紫火”有哪些“特异功能”?  在构想中  “紫火”作为通用垂...

深圳机场口岸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 创同期历史新高

央视网消息:据“深圳发布”公众号消息,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同比增长12.7%,创同期历史新高,彰显深圳空港口岸强劲的物流活力。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

【法治萌芽,护航成长】实验小学60余名师生走进县法院,“零距离”感受司法阳光!

每日新闻网讯()10月10日,万荣法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访客”——来自县实验小学的65名小学生,他们在法院开启了一场深度的法治研学之旅。孩子们用双眼观察,用双耳倾听,更用亲身扮演,“零距离”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威严,“沉浸...

万荣县: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落地见效见行

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委宣传部)10月11日,万荣县召开十四届县委第118次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42次专题学习会,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研究全县贯彻落实意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

财政部等三部门: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

央视网消息: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为进一步扩大政策效应,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现将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以下称离岛免税政策)调整事项公告如下:一、新增宠物用品、...

“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亮相广交会 全方位展示“中国智造”硬核实力

央视网消息:正在广州举办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继续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纷纷亮相,全方位展示出“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成为全球客商瞩目的焦点。服务机器人专区汇聚46家行业优质企业本届广交会服务机器人...

筑牢交通安全防线护航平安快乐童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中心小学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晓晴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近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中心小学组织开...

​聚焦育人实效 共探管理智慧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李传康 马艳)为切实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与班级管理效能,扎实推进新学期班级常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10月15日中午,烟台高新区第三实验小学举办以“聚焦育人实效 共探管...

2025
09/14
17:43
浏览量: 84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