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前有老一辈闽剧人的坚守,后有年轻力量的注入—— 闽剧振兴 好戏不断

前有老一辈闽剧人的坚守,后有年轻力量的注入—— 闽剧振兴 好戏不断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3-05-25 17:03:35 | 点击:2435

  图①:福州闽剧院走进福州建筑工程职业中专学校与学生们互动。
  图②:闽剧《一文钱》剧照。
  图③:闽剧《兰花赋》剧照。
  以上图片均由福州闽剧院提供

  核心阅读

  闽剧又被称为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一出出剧目串下来,一个个演员数过来,就是福州人熟悉的“地方志”。

  对许多海外华侨华人而言,闽剧还是“家乡的味道”。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闽剧团。

  闽剧要振兴,不仅要有年轻演员,更要有年轻观众。年轻演员、年轻观众、年轻的传播方式,正全方位地注入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赋予更多可能。

  

  戏,唱起来了。四周极静,板鼓奏响,丁零哐当。国家一级演员林颖踩着碎步走上台,几个动作,还没开嗓,观众席已一片喝彩。这出《三搜幻化庵》是闽剧的传统剧目,福州人祖祖辈辈都爱看。

  闽剧又被称为福州戏,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一出出剧目串下来,一个个演员数过来,就是福州人熟悉的“地方志”。闽剧自带一股“虾油味”。虾油,外地人未必吃得惯,却是福州人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味道。

  闽剧400多年薪火相传,前有老一辈闽剧人的坚守,后有年轻力量的注入。在80后演员林颖看来,闽剧历经多次起落,一直保持蓬勃生命力,离不开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更离不开闽剧扎根的文化土壤。

  有了人,有了希望

  陈乃春刚给学生上完课,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是:“闽剧要发展,有人,才有希望。”

  10岁学戏,18岁登台,陈乃春的戏龄已过半百。生于福州梨园世家,从小看着父亲演主角,一出好戏在舞台上连续演几百场,台前幕后被戏迷们围着,陈乃春对那片舞台充满憧憬。

  家中墙上挂着陈乃春的多张经典扮相照片,其中一张是闽剧《丹青魂》的剧照。1993年,第三届中国戏剧节在福州举办,陈乃春凭借对角色“吴道子”的精湛演绎,成为福州第一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那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闽剧的高光时刻。这届戏剧节,闽剧《拜石记》《御前侍医》斩获多个奖项。

  闽剧起源于明末,400多年的传承发展艰难曲折又富有传奇色彩。近代以来,闽剧涌现众多班社及有“闽剧梅兰芳”之称的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四大名旦”。20世纪80年代中期,缺人、缺钱、缺优秀剧本的困境,让闽剧陷入低谷。福建省第十六届、第十七届戏剧会演上,福州竟没有一台闽剧入选,令福州闽剧界深感紧迫。

  福州市委提出:“要振兴闽剧。”政策重视,极大调动了闽剧人的积极性。陈乃春书柜里,证书和奖状塞得满满当当。“上世纪90年代,市里对闽剧空前重视。闽剧每取得一点进步,市里马上开表彰大会,颁发证书。”陈乃春回忆,一次进京演出临行前,市里专门派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主要领导来送行。猎猎寒风里,带着全部家当的剧团演员在站台上亲历了那一刻。那一刻,陈乃春格外激动。

  闽剧振兴,人才是关键。上世纪80年代末,福州还没有一所专门的艺术学校,省艺校闽剧班的学生只能在歌舞剧院、歌舞团练功。1991年,福州市划拨100万元,用于解决闽剧班的困难。1992年1月,福州又将闽剧班的校舍建设列为当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1993年5月,闽剧班综合大楼竣工,并恢复中专招生。上学费用几乎全免,毕业就分配工作。

  首批闽剧班招生火热,初试500多人报名。林颖就是闽剧班恢复招生后40名首批学生之一。新教学楼、新宿舍、新教室……前辈们对林颖说:“你们赶上了好时代,是幸福的闽剧演员。”

  2004年,省艺校闽剧班更名为福州市艺术学校,陈乃春担任首任校长。作为福州重要的闽剧人才培养机构,福州艺术学校为各地闽剧团培养、输送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除了福建省实验闽剧院和福州市闽剧院这两家国办闽剧团,福建还有80余家民间职业闽剧团,福建当前从事闽剧工作的多达7000余人。

  有特色,又有包容

  闽剧讲究苦练,条件好了,该吃的苦一点儿也不能少。在闽剧班,所有学生5点半起床,6点空腹上早课,8点后是两堂专业课,翻跟斗、压腿、下腰,身段、唱腔、把子功……

  不同于舞蹈、杂技、歌唱等演员,可能多钻研某一方面的本领就可以,戏曲演员是“唱念做打”样样不能落下。“闽剧特有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使其在唱腔、舞蹈、乐器等表现形式上十分多样,也对演员的基本功提出更高要求。”福州闽剧院院长、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主任杨东介绍。

  闽剧用福州方言演唱,大量使用福州方言的俗语、俚语、歇后语。在题材与表现形式上,也十分丰富。国家一级编剧、福州市曲艺家协会原主席徐鹤苹认为,闽剧在目前福建各地方戏曲剧种中,专业剧团数量最多、观众量最大。“闽剧现存传统剧目上千种,风格丰富多彩,有文有武、有雅有俗、有古有今,有喜剧、有悲剧,也有正剧。家国情怀、是非曲直、儿女情长……每位观众都可以在闽剧中找到情感认同。”

  这一独特性,与闽剧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明朝末年,昆山腔、弋阳腔等传入福州,与福州地区的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形成丰富的唱腔、曲牌与乐器种类。清末,闽剧吸收了儒林班、江湖班、平讲班的音乐唱腔和表演艺术,称为“三合响”。在不断发展和演艺交流中,闽剧一直注意广泛吸收来自京剧、徽戏、昆曲、弋阳腔等多剧种的元素,唱腔、曲牌与乐器种类不断丰富。

  有“角儿”,更有观众

  二胡弦动,乐队奏响。晚上8点,福州闽剧院的剧场内,座无虚席。戏演到一半,林颖下台赶装。化妆台前,放着戏迷送来的夜宵与小点心,她心生暖意。再上台,林颖已由花旦转为青衣,开口几句唱词,便将一个母亲的沉稳与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好!好!”喝彩声连连响起。林颖的印象里,这样的掌声有无数次。刚毕业那会儿,林颖就跟着剧团下乡演出。演出6天,就住在村里。“角儿来了!”演出大巴车一到,乡亲们放着鞭炮,热烈欢迎。当天晚上,家家户户拿出崭新的被子,腾出家中最好的房间给演员们住。

  到了演出当天,林颖走上台,定睛一看,小小礼堂,挤满了观众。“分不清观众们是坐着还是站着。”画面在林颖脑海中回放:“一个观众动一下,底下的人海就整排晃起来。这就是闽剧生生不息的力量所在啊!”一代又一代观众对闽剧的热爱,为闽剧注入了不竭的生命力。因为闽剧承载的情感与精神世界,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

  1993年出生的杨帅拜师陈乃春,工文武小生,如今已经是台柱子。下午4点,他和林颖最后一遍对完戏,紧跟着就去后台化装。杨帅常常想起自己第一次上台前,父亲给他打气:“你不要管台下‘白茫茫的一片’,只管演好戏。”杨帅纳闷:“南方不下雪,哪来的‘白茫茫的一片’?”走上台,杨帅知道了:白,指的是观众的头发。

  闽剧要振兴,不仅要有年轻演员,更要有年轻观众。近年来,福州闽剧院通过打造社交平台,亮相福州主场活动,开展“闽剧进校园”等活动,在年轻群体中扩大影响力。杨帅曾邀请自己的同龄朋友来看戏,没想到,大受欢迎。“不是年轻人不喜欢闽剧,而是他们不了解。只要吸引他们走进剧场,就没谁说闽剧不好看的。”

  当晚的演出像往常一样被搬上短视频网络平台。几个精彩片段一发,当即就刷了屏。年轻演员、年轻观众、年轻的传播方式,正全方位地注入这一古老的地方剧种,赋予更多可能。杨东发现,有的公司将团队建设放到了闽剧院内。如今,剧场里的年轻面孔已占到观众群体的30%左右。

  有力作,也有影响

  对许多海外华侨华人而言,闽剧还是“家乡的味道”。林颖的个人视频账号上,粉丝数已过10万,一半以上是海外华侨华人。一位阔别家乡数十年的菲律宾老华侨,在林颖发的闽剧片段下留言:“家乡的味道!听着闽剧,就像回到了妈妈的身边。”

  陈乃春难以忘记,自己第一次到海外演出,就是为海外华侨华人演出。在新加坡,陈乃春和剧团一下飞机,乡亲们早已等候在机场,举着红旗,攥着红布条,列队欢迎。福州话一开口,乡亲们的眼泪都要流下来。言谈交流之间,尽是家乡变化。

  据不完全统计,闽剧不仅流行于福州市区和郊县以及闽东20多个福州方言的县市,还流传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不少国家和地区,甚至成立了自己的闽剧团。闽剧正成为海内外华侨华人沟通情感的文化使者。

  今年2月,福州闽剧院搬进了位于市中心的新家。这一新址由原福州人民会堂改造而成,毗邻五一广场,交通便利,总建筑面积7700多平方米。剧院陆续排出《一文钱》《兰花赋》《银筝断》等10部大戏20场演出回馈观众,复排传统戏、原创新编戏等应有尽有。剧院内,气派的舞台,崭新的观众席,后台有宽敞的化妆室、换衣室,放着琳琅满目的道具和行头。剧场外,观众们连着几天排起长队……

  福州闽剧院承担着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的职责。一出新戏,前前后后能排几个月。“出精品是我们的职责,让闽剧发扬光大是我们的使命。闽剧发展到今天,依然面临一些挑战。”杨东说。

  为解决编剧青黄不接的问题,由福建省艺术研究院负责,从福州市到福建省每两年举办一次剧本征集,培养年轻编剧。征集到的优秀剧本也推荐各剧团选用,目前各剧团展演的剧目,70%剧本都来源于征集,60%以上都是新剧本。

  2021年第八届福建省艺术节上,福州闽剧院获奖的新编剧目《过崖记》也来自剧本征集,思想深刻,人物塑造生动。挑选剧本后,经过近一年的重新加工、编排,《过崖记》与观众见面。跌宕起伏的反转性情节、充满闽剧美学特质的艺术呈现,获得广泛赞誉,《过崖记》成了福州闽剧院的又一出当家戏。

  政策支持一如既往有力度。《福州市闽剧保护规定》对闽剧的保护传承内容、保护措施、传承传播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范。福州市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奖励和扶持办法一直在完善中,对于闽剧也有对应的专项资金。在政策扶持和各界努力下,闽剧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版式设计:赵偲汝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25日 20 版)

(责编:牛镛、杨光宇)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网警侦破一起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公众号消息,江西鹰潭公安网安部门成功侦破一起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案,犯罪嫌疑人程某、刘某、龙某3人通过制作游戏外挂,攻击游戏公司服务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30余万元。前期,公安机关...

台风“风神”将进入南海,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和海浪双黄色预警

央视网消息: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热带风暴级)昨天傍晚在菲律宾吕宋岛东南沿海登陆(18米/秒,998百帕),今天(10月19日)早晨5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吕宋岛上。预计“风神”将以每小时30—3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

“南天门计划”硬核上新!未来真的要来了?

科幻IP“南天门计划”上新了!  “紫火”概念战机模型首次亮相  棱角分明的炫酷机身  可旋转的动力舱……  来看看这位“新成员”有多硬核!  01  新机型“紫火”有哪些“特异功能”?  在构想中  “紫火”作为通用垂...

深圳机场口岸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 创同期历史新高

央视网消息:据“深圳发布”公众号消息,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前9个月,深圳机场国际及地区货运吞吐量达77.1万吨同比增长12.7%,创同期历史新高,彰显深圳空港口岸强劲的物流活力。 编辑:郭倩 责任编辑...

【法治萌芽,护航成长】实验小学60余名师生走进县法院,“零距离”感受司法阳光!

每日新闻网讯()10月10日,万荣法院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小访客”——来自县实验小学的65名小学生,他们在法院开启了一场深度的法治研学之旅。孩子们用双眼观察,用双耳倾听,更用亲身扮演,“零距离”感受法律的神圣与威严,“沉浸...

万荣县:以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 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落地见效见行

每日新闻网讯(万荣县委宣传部)10月11日,万荣县召开十四届县委第118次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42次专题学习会,集体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研究全县贯彻落实意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

财政部等三部门: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

央视网消息:据财政部网站消息,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关于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为进一步扩大政策效应,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现将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以下称离岛免税政策)调整事项公告如下:一、新增宠物用品、...

“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亮相广交会 全方位展示“中国智造”硬核实力

央视网消息:正在广州举办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继续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科技感满满”的机器人纷纷亮相,全方位展示出“中国智造”的硬核实力,成为全球客商瞩目的焦点。服务机器人专区汇聚46家行业优质企业本届广交会服务机器人...

筑牢交通安全防线护航平安快乐童年——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中心小学开展交通安全专题教育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张晓晴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营造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近日,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中心小学组织开...

​聚焦育人实效 共探管理智慧

每日新闻网讯(吕本政 李传康 马艳)为切实提升班主任队伍的专业素养与班级管理效能,扎实推进新学期班级常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生成长中的引领作用,10月15日中午,烟台高新区第三实验小学举办以“聚焦育人实效 共探管...

2023
05/25
17:03
浏览量: 243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