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世界双遗产”黄山为主要景点轮流“放假”

“世界双遗产”黄山为主要景点轮流“放假”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1 11:46:15 | 点击:422

2025年2月18日拍摄的安徽黄山风景区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樊成柱摄)

新华社合肥3月20日电 题:“世界双遗产”黄山为主要景点轮流“放假”

新华社记者陈尚营、何曦悦

黄山是世界知名的山岳型景区,不过,近两年爬黄山的游客,无缘登顶黄山最高峰莲花峰——它休息了。

主要景点封闭轮休,这是黄山独特的制度设计,此项制度从1987年开始实施,已近40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隶属于黄山市,它是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也是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境内群峰竞秀,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

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进入黄山风景区的游客人数逐年增加。1980年,进山游客15.28万人,1987年已增长到65.6万人。

当时的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尤其在部分热门景点,因游览面积狭小、游客集中,生态承载力受到严峻挑战。黄山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主任方媛介绍,景点周围及游道两侧的生态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出现了局部土壤裸露、板结,水土流失、树木长势趋弱等问题。

《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基本要求》规定了封闭轮休的具体指标。黄山的5种代表性植物:黄山松、黄山杜鹃、灯笼树、南方六道木和三桠乌药,被选定为生长指标固定样株。“对代表性植物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有60%代表性植物的主要生长指标达到了所制定的封闭值,就会提出封闭建议。”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园林局资源保护管理科工作人员汤明霞说。

黄山很多景点海拔较高,即便是个体矮小的草本植物,也会经历极其缓慢的生长发育过程,若被破坏,其恢复过程相当漫长甚至无法恢复。莲花峰封闭轮休已一年多,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2024年5月20日,游客在黄山风景区天都峰游览(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樊成柱摄)

3月的黄山游人如织,进入莲花峰的入口已封闭,公告牌上注明:景点自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进入封闭轮休期,一般为3到5年。

景点“休息”,工作人员就忙碌起来。方媛介绍,除对游道、护栏、标识标牌等游览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外,对生长势衰弱、极弱的古树名木制定保护复壮方案,并经专家组论证通过后实施;在全封闭管理期间还要制定裸露地和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并在治理过程中杜绝外来植物,确保景区生态和植物景观的原真性。

工作人员介绍,在景点全封闭管理期间实行常年动态监测,在恢复开放之前,还会进行系统的生态监测与评估,判断重新开放的时间点。

2024年5月20日,黄山三大主峰之一的天都峰结束5年多的“休假”,经综合监测评估,恢复对外开放。开放同样需要60%代表性植物的主要生长指标达到所制定的开放值。

方媛说,以黄山松为例,2022年,天都峰有5株黄山松样本的新梢生长量远高于开放数值所需的要求。同时,研究人员还对天都峰草本植物层“盖度”——即草本植物地上部分投影面积占地面面积的比例进行跟踪检测,发现10个固定样方草本植物层“盖度”平均值为83.5%,远高于开放要求大于70%的参考值。

“通俗点说,天都峰上的草本植物,已经覆盖了地面面积的83.5%,这已经满足这项开放数值需要大于70%的要求。”方媛说。

黄山景点封闭轮休的探索已被世界认可,曾被列为“中国履行《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五次国家报告”的典型案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全球发布。案例高度肯定了黄山以“封闭轮休”探索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汇聚的智慧。

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节日设立旨在提高各国对森林资源的重视,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管理和利用。黄山轮休制度,正是这一理念的本土化诠释。

影响世界,也影响身边的景点。距离黄山约40公里的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2024年5月到8月,当地对古村落周边火爆出圈的枫杨林湿地进行轮休,轮流开放原有的两条游览线路,同时开展植被修复。

责任编辑:张秋红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农民种粮实现优粮优价 “科技助力+精细化服务”为售粮托底

央视网消息:“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保护和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加强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眼下,全国秋粮收获接近尾声。在粮食主产区山东,2025年秋收期间遭遇连续降雨,当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农民售粮增收...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认监委)部署提升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能力

央视网消息:据“市说新语”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国家认监委关于提升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能力的指导意见(2025—2029年)》(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于2025年拟订《认证机构数字化管理技...

英国火车持刀行凶事件致大量列车停运

△当地时间11月1日,英国一火车发生持刀行凶事件。  总台记者获悉,当地时间11月1日,英国一火车行至剑桥郡亨廷登附近时发生持刀行凶事件,该事件导致大量列车停运,相关路线发生“严重中断”,火车公司已建议乘客更改旅行时间。...

充满温度与智慧!“潮汐摊区”巧解城市治理难题

最近在重庆举行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主题展览上,有一处名为“潮汐摊区”的展区,因为摆放着丰富多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是重庆南川区两年前探索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机制,通过打造“潮汐摊区”,来解决群众卖菜难...

重庆:小摊位 大智慧 用科技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央视网消息:最近在重庆举行的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的主题展览上,有一处名为“潮汐摊区”的展区,因为摆放着丰富多样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这是重庆南川区两年前探索的一种城市管理新机制,通过打造“潮汐摊区”来解决群...

烟台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品牌建设系列活动 之一:航空航天

为全面总结烟台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成果,着力推动航空航天特色品牌建设,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定于10月底召开烟台市中小学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暨航空航天品牌推广培训会议,现制定方案如下。一、时间地点10月31日上午...

追寻红色记忆 凝聚团队力量 —— 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天崮山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启新程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近日,烟台华夏文化促进会精心策划组织的“追寻红色记忆・凝聚团队力量”主题参观游学系列活动启幕。来自全市各社会组织负责人 30 余人齐聚一堂,共赴栖霞天崮山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红色学习之...

烟台高新区教育数字化成果闪耀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

每日新闻网讯(图/文 吕本政 刘丽宁)10月24日至26日,以“人工智能引领教育装备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86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在青岛举办。烟台高新区携两大教育数字化创新案例精彩参展,凭借突出的应用实效与示范价值,收获...

苏丹西部一医院遭袭 逾460名患者遇害

△资料图  当地时间10月29日,苏丹达尔富尔地区领导人米纳维表示,位于苏丹西部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市的沙特妇产医院28日遭武装分子袭击,超过460名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遇害。  米纳维谴责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发动此次袭...

政策“组合拳”推动城市商业体系建设 21项举措澎湃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消息:10月29日,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提出21项主要任务,对城市商业体系建设工作作出部署。此次《方案》明确,要构建以全国示范步行街(商圈)为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

2025
03/21
11:46
浏览量: 42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