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文化·旅游 >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和合之美润承德——解码魅力承德的文化自信样本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和合之美润承德——解码魅力承德的文化自信样本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09-16 13:47:55 | 点击:2931

新华社石家庄9月15日电 题:和合之美润承德——解码魅力承德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冯维健、杜一方

四面丹霞八面画,一城山水半城园。

北京向北,古北口外,便是承德。从历史悠久的红山文化、山戎文化、契丹文化到闻名遐迩的山庄文化,不同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激荡碰撞;亭台楼阁,林海绵延,山水之间皆有故事。

“承德我是头一回来,一直心向往之。这里的很多事都想了解、实地看一看。”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指出,承德避暑山庄底蕴深厚,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承德以历史文化滋养城市生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人文优势,奋力谱写魅力承德和合之美的时代华章。

和合之城: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秋天的承德,天光云影共徘徊。走进双桥区潘家沟街道窝瓜园社区共治共建议事厅,只见“五星微心愿”文化墙上,当地群众用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文字书写的愿望围成心形,“和睦”“团结”成为关键词。

承德,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明交汇之地,匈奴、鲜卑、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先后在此游牧。北宋欧阳修有诗云:“儿童能走马,妇女亦腰弓”“合围飞走尽,移帐水泉空”。

因独特的位置、秀美的风光,又恰在北京与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中间地带,清康熙在此修建行宫。这里逐渐成为“塞外京都”。清帝每年几乎有半年来此避暑和处理朝政,接见少数民族王公与外国使节。

  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石匾。(受访者供图)

青砖灰瓦铭刻历史风云,亭台楼阁见证民族团结。

历经300多年风雨,避暑山庄正门石匾上,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书写的“丽正门”依然遒劲有力。登高远眺,彼时供少数民族首领朝觐时礼佛之用的“外八庙”与避暑山庄呈烘云托月之势,“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

从小在山庄城墙外长大,杨正义今年已70岁,家有回、汉和满三个民族,是典型的多民族家庭。赶上传统节日,全家老少其乐融融,热闹非凡。“清代时,附近就是各族商贾聚集地。”杨正义说,“打我记事起,逢年过节,邻里之间都会分享油香等民族美食。大伙儿不出远门,就能品尝多民族道地饭菜,感受多民族节日气氛。”

“承德多元融通、包容开放的文化底蕴,源自民族团结这一文化因子。”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院院长孙继新说。

  身着各族服饰的承德群众表演民族韵律舞《中华民族一家亲》。(受访者供图)

“社区里多民族互嵌式融合居住。”潘家沟街道窝瓜园社区党委书记胡音格称,各族群众代表每月齐聚共治共建议事厅,“听群众说事、让群众议事、邀群众评事”,小小的社区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

“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如今,在承德,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满、回、苗、蒙古族等53个少数民族人口近180万,占全市总人口近一半。

“木兰秋狝、多伦会盟、万树赐宴……山庄因‘和’而修,外庙因‘和’而建,承德因‘和’而兴。民族和睦、共求进步,‘和合’是承德之魂。”孙继新说。

人文之城:历史文化之脉深厚绵长

历史波澜掩映于碧水流淌间,览尽千年烟云。

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圆雕石刻女神像是红山文化的有力佐证,蛙面石人等近万件文物是山戎文化遗存,辽大长公主墓等遗址无声诉说着契丹文化的兴衰……承德发现并登记各个时期不可移动各类文化遗存4253处,309项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

“形貌如中华成一统,名胜集全国于一园,文化融华夏五千年,是和合文化的集中体现。”文化学者蒙曼如此形容故乡承德。

  游客在承德博物馆参观山戎文化专题展览。新华社发(陈相旭摄)

“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在避暑山庄这个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里,正宫位于中轴线上,附属宫殿筑于两侧,均衡对称。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整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避暑山庄的文化很深厚,建筑构思精美,是我国的重要文化遗产。”“园林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瑰宝,要保护好,同时挖掘它的精神内涵,这里面有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漫步园中,可感受烟雨楼江南水乡的情调、万树园塞外草原的粗犷、四面云山北方峰岳的雄浑。

“咱承德人没事就爱去山庄溜达,跟后花园一样。”55岁的王雪瑛是这座清凉宝地的常客。从上世纪90年代惠民年票发售以来,她几乎每年都买。从水心榭开始,围湖步行一圈,是她晨练的常态。“外地朋友来,就给他们讲这园子的美。”

  承德避暑山庄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悠久的文化底蕴积淀城市的发展底色。”承德市文物局总工程师陈东说,传统的有形遗产已化为精神的无形遗产,滋养承德、浸润人心。

经过十年探索,避暑山庄古建筑数字化复原艺术展与观众见面。清舒山馆、梨花伴月……17处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遗址得到复原展示,人们在“云端”与历史打了个照面。

承德人对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独特的自豪感。

历史爱好者杨润忠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承德文化故事,雕琢城市记忆,8年来在微信公众号上更新原创文章600多篇,不少人主动联系他,为他提供典籍资料。杨润忠说:“把家乡的人文、历史与当下渗透融合,让躺着的历史站起来,让沉寂的历史鲜活起来,这是我的初心。”

  大型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活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入人心。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君临热河》等好戏连台激活夜经济,金山亭造型文创催生“潮玩”避暑山庄新方式,打卡“皇家药庄”体验“采药游名山”成为研学新时尚,长城影展、汉服旅拍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鉴往知来,向史而新。“触摸文化遗产的过去,是为了更好走向未来。”陈东说。赓续文脉,汲古壮今,承德有底气更有信心。

生态之城:绿色发展之魂赓续传奇

承德最北端,一弯深绿像展翅雄鹰,扼守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

塞罕坝机械林场,昔日荒僻苦寒之地,也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地。历史上这里水草丰沛、森林茂密、鸟兽繁集,辽金时被誉为“千里松林”,清代“炎歊不至,清风满林,山雨既濡,万卉齐发”。令人惋惜的是,后来,由于滥砍滥伐与山火肆虐,“美丽的高岭”一度退变为茫茫荒原。

在承德,“六女上坝”的故事家喻户晓,当年陈彦娴等人义无反顾奔赴荒原植树播绿,书写壮丽的青春之歌。如今,青丝变白发,荒山变青山。在这里并肩战斗的,既有防火调度员,也有“森林医生”防治检疫员;既有硕士毕业的林场科研所研究人员,也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技术员……

从“飞鸟不栖、黄沙遮天”到“苍翠连绵、繁花无尽”,三代务林人谱写了115万亩林海的绿色奇迹,营造出世界最大人工林,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承德市塞罕坝机械林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 摄)

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为塞罕坝精神作出定义: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塞罕坝精神成为荒漠变绿洲的核心密码,更将绿色基因根植在这座城市的血脉里。

“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千百年来,武烈河如玉带贯穿承德,无私滋养着城市。

芦苇、菖蒲、荷花装点水面,野鸭、鸬鹚、鹭鸶栖息繁衍……傍晚,66岁的摄影爱好者杨利民照例来到武烈河“百里画廊”,不时按动快门定格瞬间。遇到顽皮的孩子向水鸟投掷石子,他立即上前阻止。

  承德市武烈河沿岸夜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王立群摄)

“记忆中武烈河曾是另一番景象:四周光秃秃、灰蒙蒙,洪水的泛滥、工业的污染一度让这里‘面容枯槁’。”杨利民说。他在岸边生活了几十年,用镜头记录着承德变迁。近10年来,他经常来岸边拍照,相机中的“大片”越来越多,遇上的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少。“这是坚定不移建生态、保环境的成果。”

以“文”化城,因“绿”兴城。“绿色是承德最亮丽的底色,生态和谐是文明之花不可或缺的一瓣。”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冯军会说。

  承德市志愿者在坝上草原捡拾杂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刘满仓摄)

双塔山赏丹霞奇观,坝上草原策马驰骋,“热河谷”泡休沐汤泉……行走于承德,仿佛“人在景中游,景随人影换”。如今,吸引游客的不仅是避暑山庄,还有深邃高远的“承德蓝”、郁郁葱葱的“承德绿”、勤劳朴实的“承德情”。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促民族团结,传丰厚遗产,护绿色长城,正是承德之“承”。

【责任编辑:郑亮】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农文旅融合添新彩!苏阿两地供销与文旅企业座谈共绘协作发展新蓝图

每日新闻网讯(徐小芮)2025年10月21日,阿克苏地区供销系统与我会会员企业:苏疆同人(苏州)文旅科技有限公司交流座谈会在阿克苏供销集团成功举办。供销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施俊宏担任主持,苏阿两地政企代表汇聚...

【中国经济三季报】铁路货运与民航运输双双稳步增长 交通大动脉跑出加速度

央视网消息:记者10月23日从国铁集团获悉,今年前三季度,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30.3亿吨,同比增长3.4%。物流产品持续优化升级,助力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前三季度,重点物资运输保障有力。煤炭、冶炼物资、粮食等运输项目开...

古韵新章绘就两桥盛景——陈德民《两桥赋》艺术特色鉴析

每日新闻网讯:(王平 作者胡道林) 近读当代作家陈德民9月19日发表于《作家文汇》的《两桥赋》一文,宛如置身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强烈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带给读者的内心震撼。作者以优美的文字、精巧的结构和丰富的意象,全方位展现...

上海发布三项通告,加强第八届进博会期间安全检查和安全管理

央视网消息:据“上海发布”公众号消息,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确保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顺利举行,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安全检查的通告》《关于加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枪...

中韩携手启新程 双校联办开新篇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与韩国京东大学联合举办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等教育项目开班仪式隆重举行       10月18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与韩国京东大学联合举办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等教育项目

共探高质量就业新路径!职业院校就业发展研讨会在烟台高新区召开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 刘丽宁  10月15日,艾多美(中国)再度携手山东省普觉公益基金会,捐赠30万元优抚与救助专项基金,用于帮扶因公牺牲、受伤、患病或面临家庭困难的公安民警、辅警及其家属。本次捐赠仪式在...

电车出行折射中国“十四五”绿色转型力度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电车出行折射中国“十四五”绿色转型力度  中新社记者 王梦瑶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中国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充电量达到1.23亿千瓦时,日均充电量同比增长超45%,创历史新高。  如今,...

何以中国丨“金龟婿”的来历,竟与新疆这枚兵符有关?

  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文博院(博物馆)的展厅里,有一枚小巧的铜龟符,别看它只有4.15厘米长、1.9厘米宽,厚度也才0.45厘米,却是一件响当当的国家一级文物!千年前,它可是能调动西域千军万马的“军事密码”。  198...

山东商务职业学院举行建校5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 吕本政 宋雨新)10月18日上午,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建校5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学校体育馆举行。本次大会以“五秩荣光 育人兴粮”为主题,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学会嘉宾,全国各地的校友代表和...

西安交通大学规培2503团支部开展“墨润启心,笔润芳华书法”美学探索系列团日活动

每日新闻网讯:(文图/吕本政胡柏楠)10月15日,宣纸上的温润墨痕取代电脑荧屏的冷光,毛笔与纸张触碰的细小声响覆没了敲击键盘的机械声。为唤醒青年学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与热爱,西安交通大学规培2503团支部以“墨韵启...

2024
09/16
13:47
浏览量: 293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新修订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有何亮点?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当古诗遇见国画:《我爱读古诗——小学经典古诗文(名家领读版)》新书发布暨美育体验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百米长卷颂朝阳 赞红山诗词辽宁朝阳市书画展盛大展出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以非遗探访峡江文脉 促聚焦发展荆楚文化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安徽南陵:春茶抢“鲜”开采忙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