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中国网评】赖清德等“台独”势力无法代表台湾主流民意

【中国网评】赖清德等“台独”势力无法代表台湾主流民意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4-05-23 18:03:14 | 点击:5702

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彭韬

5月20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在就职讲话中大肆宣扬“台独”理念主张,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煽动两岸政治对抗。其讲话处处充斥着“假和平、真台独”的政治算计,暴露出其顽固“台独工作者”“两岸和平破坏者”“台海兵凶战危制造者”的真面目。

赖清德的“台独”本性表明了他对两岸关系的错误认知和危害。其种种危险行径绝对不会给台湾带来和平,只会给台湾同胞带来深重灾难,把台湾推向战争深渊,让两岸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和挑战。当前“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要合作不要对抗”是岛内主流民意。但赖清德却罔顾主流民意,硬要裹挟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坐上与中国大陆对抗的“台独”战车,将两千三百万台湾同胞和十四亿中国人民割裂开来,以所谓“守护主权”来欺骗民众,抗陆谋“独”,严重伤害两岸同胞感情,完全置同胞生死于不顾。

事实上,民进党当局已经逐渐失去代表台湾主流民意的资格。此前在台湾地区举行的“九合一”选举中,民进党遭受重大挫败,仅获得五个县市执政权,这是台湾民众对治理失败、失能、失序、失德的民进党当局极度反感的集中体现,也深刻反映出岛内民众对民进党近年来所采取的一系列错误行为和荒腔走板的政策感到强烈不满和失望。后来赖清德虽然赢得了2024台湾大选,但是仅仅获得了四成选民的支持。而2024年的台立法机构选举结果更是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国民党成功获得了52个民意代表的席位,重新夺回了台立法机构第一大党的地位。这一转变既预示着台湾政治格局的新变化,也体现了大多数民众对于民进党的不信任和不支持。赖清德作为“双少数”的首长,面临的是“朝小野大”的尴尬局面,标志着执政党的影响力相对减弱,而在野势力和民间声音的影响力则相对增强,也更加说明赖清德等“台独”势力无法代表台湾主流民意。根据台湾媒体TVBS5月20日最新民调,有超过半数的岛内民众表示并不看好赖清德执政后两岸关系的稳定维持,这对赖清德的“台独”主张无疑是一记响亮耳光。

当前台海形势复杂的根源在于以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仍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勾连外部势力不断进行谋“独”挑衅。而此次赖清德“520讲话”更是延续了其一贯的“台独”路线,再一次充分暴露了其“台独工作者”的本性。他一边打着所谓“和平民主”的外衣空谈两岸对话交流,一边又以各种卑劣手段实施谋“独”挑衅。此次演说完全避而不谈“九二共识”更是对两岸关系、台海和平的公然挑衅。赖清德之流不管用什么来包装自己,粉饰太平,都是在欺骗两岸民众,破坏两岸现状,但却无法改变两岸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赖清德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和“反中抗中”的充满敌意的对抗思维,只会让其碰得头破血流。

中国大陆对于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也绝不会给其留下任何机会空间。不管形势如何变化,面对各种谋“独”挑衅以及外部势力干涉,大陆在把控两岸和台海局势方面,始终展现出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战略定力和有效的反击能力。近年来,随着两岸民间人员往来持续扩大和各界交流持续热络,解放军常态化环岛演训以及反“独”促统大势不断增强,有针对性地将对台军售外企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有效地震慑并挫败了“台独”顽固分子的分裂行径,更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不管岛内局势如何变化,两岸关系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大陆已经牢牢掌握两岸关系的主导权、主动权。

“台独”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是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威胁。两岸关系要想重回和平发展正确轨道,就必须坚定捍卫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这一定海神针。历史与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融合,并坚定不移地推进祖国统一进程,这不仅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人心所向。而“台独”分裂行径则是逆潮流而动,是一条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的险峻之路,更是一条终将走向失败的绝路!死路!

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统一的意志坚如磐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坚不可摧,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行动坚决有力。不管今后“台独”势力如何叫嚣,大陆必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审:高霈宁 蒋新宇 张艳玲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把二氧化碳“锁”回深海(“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②)

  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恩平15-1平台。该平台于今年5月22日投入使用。  中国海油供图(新华社发)  山东省东营市是国内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装备种类较为齐全的区域之一,CCUS产...

外媒聚焦四中全会:彰显中国发展信心和战略定力

中新网10月21日电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本次四中全会的召开...

国务院安委办:坚决防范遏制小型餐饮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坚决防范遏制小型餐饮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通知。  近年来,吉林长春、宁夏银川、辽宁辽阳等地接连发生小型餐饮场所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

中国经济秋季报|政策“空间充足+工具丰富+储备常态化”为稳中有进添底气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没有变,实现全年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展望下阶段,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从发展态势看,前三季度经济平稳增长...

多家银行清理 “沉睡账户” 记住这几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

自然资源部对浙江福建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72小时,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和灾害性海浪过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风暴潮和近岸海浪黄色警报。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

小猪“上楼”、刺梨闯“黔程” 现代化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价值跃升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不只是浙江,中国各地都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打造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一条...

“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数据折射出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

以科技力量筑牢全球粮食安全基石 多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成就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在刚刚闭幕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全球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在农业领域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

今起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断崖式”降温 北方大部“一夜入冬”

央视网消息:从10月15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是“一夜入冬”。新疆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出现降雪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内蒙古...

2024
05/23
18:03
浏览量: 570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