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记者手记|鲜活中国传统文化助燃美国春节热

记者手记|鲜活中国传统文化助燃美国春节热

来源:人民网 | 时间:2024-02-18 16:16:00 | 点击:29052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刺绣作品。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刺绣作品。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新华社纽约2月14日电 记者手记|鲜活中国传统文化助燃美国春节热

新华社记者杨士龙

捏米塑,写春联,观宋代点茶,赏苏州评弹……因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家们的到来,美国纽约、费城、洛杉矶和旧金山等地龙年春节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近距离体验“中国人的绝活”,也成为美国民众近来的热门家庭亲子休闲活动。

2月11日,书法家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为参观者书写对联。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书法家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为参观者书写对联。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艺术家们从中国远道而来,(给大家)带来平时不容易看到的表演,非常吸引人。”费城艺术博物馆策展人木下弘美11日在该馆首次龙年迎新春活动结束后对新华社记者说。当天活动吸引了近千名家长和孩子参与。

活动当天上午10时开始,到了下午3时原定结束时间,温州米塑、糖画糖人、中国书法、木板年画、台州刺绣、宋代点茶、青瓷(南宋官窑)和泰顺木偶戏等展台前依然人头攒动。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瓷器制作。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瓷器制作。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我想不出比让艺术家们亲自展示其技艺更好的方式了。这种人与人的互动非常重要。”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工作了12年的木下弘美认为,这个活动有助于促进美中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更好理解。

“我们应该经常举办这样的活动,我们需要了解其他文化。”属虎的伊达尼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中国艺术家为她做的生肖虎的米塑。“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极其丰富。我们应该向这样历经多年的文化学习。”

在信息科技公司工作的保罗和来自郑州的夫人特地带着他们两岁的女儿参加活动。“这个活动太棒了。我们喜欢分享中国文化……我一直认为,通过艺术和文化交流,我们可以架起沟通的桥梁。”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中国传统服饰。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参观者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观看中国传统服饰。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费城是“欢乐春节”浙江省文化展演团10天美国之行的第七站,也是最后一站。此前,他们已参加了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华美协进社以及新泽西表演艺术中心等庆春节活动。

“当地观众的热情完全出乎我们的预料。每一个项目都受到特别欢迎。原定2小时的活动,往往都延长到3小时到4小时,”展演团团长、浙江省文化馆馆长阮静说,“不过,我们的表演艺术团队也忘记了疲惫。让更多的世界人民知晓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2月11日,孩子们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体验木偶戏。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2月11日,孩子们在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龙年迎新春活动上体验木偶戏。新华社发(周焕新摄)

阮静介绍说,展演团9名成员不仅技艺精湛,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很深刻,其中“80后”占多半,英文好,与美国民众交流非常通畅,互动性特别好。

“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一方面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我们优秀的文化要让更多的人知晓;一方面我们的文化需要创新,需要转化,更好地与时代紧密结合。”阮静说。

同样于春节期间率团在美国演出的上海评弹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高博文也有同感:“每次演出,我们都准备了唱词的中英文字幕,帮助当地观众更好地理解表演曲目。”

访美10天内,高博文率该团8名国家级演员在纽约、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和旧金山展开巡演,曲目既有传统经典选段《杨八姐·比武》《长生殿·絮阁》等,也有现代时尚的金曲集萃《声声慢》《花好月圆》,尤其是以吴侬软语演绎的国产剧《繁花》片段更是再次放大了该剧在美国的外溢效应。

纽约华美艺术团团长张慧珠说,评弹团4日在纽约市政厅演出结束时,在场观众齐声喊好,不少人眼里含着泪水,还有观众主动上台献花。

“美国记者”网站对中国艺术家美国之行予以深刻评价: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对中国古代艺术的简单呈现,还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动态演绎。“这不是传统的被动呈现,而是试图创造一个沉浸式环境,让过去和现在交汇融合,启发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激发年青一代去创新和创造。”

(责编:于洋、崔译戈)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家银行清理 “沉睡账户” 记住这几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

自然资源部对浙江福建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72小时,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和灾害性海浪过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风暴潮和近岸海浪黄色警报。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

小猪“上楼”、刺梨闯“黔程” 现代化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价值跃升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不只是浙江,中国各地都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打造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一条...

“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数据折射出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

以科技力量筑牢全球粮食安全基石 多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成就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在刚刚闭幕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全球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在农业领域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

今起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断崖式”降温 北方大部“一夜入冬”

央视网消息:从10月15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是“一夜入冬”。新疆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出现降雪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内蒙古...

网信办发布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账号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一些自媒体账号违反《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违规发布涉军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军队形象,社会影响恶劣。军地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网上违法违规信息及自媒体账号,现...

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5日,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1.4万亿斤、4亿吨以上,充裕!透过数据看成效 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央视网消息:10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

“民众成真正输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美政府“停摆”苦果显现

中新网10月14日电 当地时间13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13天,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这一轮“停摆”已开始影响国家经济。外媒指出,政府“停摆”苦果开始真正显现,在两党持续博弈的情况下,美国民众成为真正的输家。 ...

2024
02/18
16:16
浏览量: 2905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