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中国网评】美国的“去风险论”为何无法得到东盟认同?

【中国网评】美国的“去风险论”为何无法得到东盟认同?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7-18 13:12:07 | 点击:3509

中国网评论员 华章

日前,第56届东盟外长会议及系列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据报道,布林肯在会上宣称,美国与东盟“共享自由、开放、繁荣、安全、与世界联通且有韧性的印太地区的愿景”。这意味着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道路和合作者”,问题可以公开解决,而非通过“胁迫行动”。布林肯虽未明言,但按照美方的一贯话术,显而易见,美国又把在欧洲喋喋不休的“去风险”论调原封不动地搬到亚太地区来了。

然而,布林肯的这番煽动言论却没有得到东盟国家的广泛认同。本次会议东道主印尼总统佐科表示,“东盟不能卷入竞争,也不能成为任何国家的代理人”“东盟致力于加强团结、凝聚力和东盟中心地位,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佐科也未点名,但很明显,这番话是说给美国听的,告诫后者不要在本地区以“合作”为名挑起阵营对抗。

这并非东盟国家领导人首次公开反对美方对华“去风险”。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曾多次警告,亚洲分成亲中或亲美两个阵营将不会有好结果,充分表达了亚太国家对地区阵营对抗的高度担忧,并奉劝美国不要试图阻挡中国崛起。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更敦促美国应该设法与中国改善关系。

东盟国家态度鲜明反对“去风险”,是因为他们清楚,与中国保持健康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去年5月,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在华盛顿举行。在此之前,美国与东盟的特别峰会已停摆长达6年,双方领导人也已经有6年时间没有举行面对面会晤。而双方此前的最后一次会晤,美国总统也没能参加完整的会议日程,提前走人。去年在华盛顿举行的峰会,也因美方多次单方面修改会议日期甚至搞“突然袭击”,引发东盟国家的普遍不满。蓄意冷落、傲慢的待客之道,都体现出美国对于与东盟国家开展真正的接触和务实合作兴趣寥寥。

东盟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加大对外经贸投资合作力度促进区域发展是各国的共同目标,然而美方却从未正视东盟的发展诉求。在美国-东盟领导人峰会期间,美方允诺的援助金额仅有1.5亿美元,被西方媒体普遍嘲笑“太过寒酸”。美国酝酿许久、用来拉拢东盟的“印太经济框架”,排除了东盟最关心的贸易自由化、市场准入话题,却不忘拿“劳工权利和环境”标准给合作伙伴挖坑。

东盟自成立之日起,便致力于加强团结、凝聚力和中心地位,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但美国政府近年来的一系列做法却与东盟的目标背道而驰。无论是美日印澳“四边机制”,还是美英澳搞的AUKUS,亦或是“印太战略”,其实质皆是煽动阵营对抗,搅乱地区安全局势。并且多个安全架构并行,注定将削弱东盟在本地区的中心地位。

反观中国,多年来一直将发展与东盟的关系置于优先位置,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成为首个同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国以及首个同东盟建立自贸区的主要经济体,也是东盟发起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坚定支持者和推动者。

经贸投资方面,自2009年起,中国连续13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屡创新高。2022年,中国同东盟国家贸易额超过6.5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连续三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为2.59万亿元,增长9.9%,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4%。此外,中国还是多个东盟国家的第一大投资来源国,近年来对东盟的投资规模不断提升。同时,东盟对华投资也保持高增速,2022年同比增长8.2%。雅万高铁、中老铁路等一批标杆项目顺利实施,区域互联互通不断加速发展。

促进区域和平稳定方面,2002年,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签署《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将制定“南海行为准则”作为努力目标。日前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又传来好消息,中国和东盟已经完成“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二读,并通过加快达成“南海行为准则”指针文件。中国和东盟正携手推动“南海行为准则”成为行之有效、富有实质意义、符合国际法的地区规则,以更好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

显而易见,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以“去风险”之名行去中国化之实,就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恐怕没有谁比东盟更能理解和认同这句话的深意。对于东盟国家来说,真正的风险恰恰是个别域外国家以“去风险”为名煽动对立对抗带来的。美国若有意构建一个没有风险的亚太,就请撤回自己的助乱干涉之手。

编审:高霈宁 张艳玲 蔡晓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家银行清理 “沉睡账户” 记住这几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

自然资源部对浙江福建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72小时,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和灾害性海浪过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风暴潮和近岸海浪黄色警报。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

小猪“上楼”、刺梨闯“黔程” 现代化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价值跃升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不只是浙江,中国各地都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打造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一条...

“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数据折射出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

以科技力量筑牢全球粮食安全基石 多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成就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在刚刚闭幕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全球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在农业领域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

今起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断崖式”降温 北方大部“一夜入冬”

央视网消息:从10月15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是“一夜入冬”。新疆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出现降雪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内蒙古...

网信办发布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账号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一些自媒体账号违反《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违规发布涉军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军队形象,社会影响恶劣。军地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网上违法违规信息及自媒体账号,现...

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5日,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1.4万亿斤、4亿吨以上,充裕!透过数据看成效 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央视网消息:10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

“民众成真正输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美政府“停摆”苦果显现

中新网10月14日电 当地时间13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13天,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这一轮“停摆”已开始影响国家经济。外媒指出,政府“停摆”苦果开始真正显现,在两党持续博弈的情况下,美国民众成为真正的输家。 ...

2023
07/18
13:12
浏览量: 350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