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一些“教你赚钱”的创业培训课藏着多少“坑”

一些“教你赚钱”的创业培训课藏着多少“坑”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时间:2025-09-18 11:49:42 | 点击:897

陈悦是一家面包店的店主,前几年生意还不错,赚的钱足够支撑一家老小的生活,每年暑假还能带全家出门旅游。但从去年开始,店里的顾客明显减少。为了吸引客人,她开始尝试线上引流,拍短视频、做直播、搞团购,效果却始终不温不火。

  陈悦心里又焦虑。没客人的时候,她就在网上疯狂搜索轻资产创业、互联网赚钱、靠谱副业之类的信息。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特别渴望能有一个投入不大,又能快速赚到钱的机会”。

  不久后,社交平台上一条写着“零基础,当月回本,月入过万”的帖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像抓住救命稻草般主动私信联系那位博主,并添加了对方的微信。让她没想到的是,付了学费后,换来的只是一堆毫无价值的资料和“量变引起质变”的冰冷回复。

  创业、做兼职、搞副业,成了很多人面对现实压力时的选择。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很多所谓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和稳赚不赔的“风口项目”应运而生。那些“零基础创业,月入十万不是梦”“一对一指导,保证项目成功”等光鲜亮丽的承诺背后,往往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创业第一步是防诈骗”

  陈悦并不是一开始就轻易相信了这位“创业导师”。加上微信之后,她第一时间翻看了对方的朋友圈,里面满是“学员”的收款截图、接单爆单记录,还有不少真人出镜的感谢视频。在陈悦看来,这些都透着“靠谱”两个字。

  开始聊天之后,对方发来的话术,一句句直戳她心里最焦虑的地方。“实体店干不下去,不是你的能力问题,是时代变了。”“你得跟上轻资产互联网的风口,不然只能被淘汰!”

  关于创业项目,对方说得天花乱坠:不需要露脸,不需要拍摄技巧,我们提供现成爆款视频素材,你只需要简单剪辑发布。“他说,1980元,他们提供一站式服务、保姆级指导,直到我盈利。”这位导师还信誓旦旦地保证,只要严格执行他们的方案,最多也就一周时间,学费就能赚回来。渴望快速改变现状的陈悦,几乎没怎么犹豫,便转账支付了那笔“学费”。

  可很快,她就察觉出不对劲。当时承诺的“保姆级指导”,变成了一堆东拼西凑、网上随手就能搜到的二手视频教程。而所谓的“爆款视频素材”,内容大多陈旧模糊,甚至带着明显的水印,根本没法直接用。

  “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陈悦坚持发布了3个月,视频的播放量始终寥寥无几。她去问那位导师,得到的永远是那句机械的回复:继续发,量变引起质变。在她一次次追问下,对方直接消失了,再也没有回复消息。

  陈悦的经历并非个例。随着自媒体平台的蓬勃兴起,不少人都想借着“直播带货”的东风,轻松实现盈利。这一心态也被不法分子捕捉,他们打着“直播带货培训课程”名义,收取所谓“培训费”,并设下一个个陷阱。此外,记者调查发现,除了直播课程,还有不少人因报名AI课程、视频剪辑、跨境电商等培训而被骗。

  上个月,温州市反诈中心就接到一起报案。朱女士在某社交平台上收到一名陌生用户私信,称可教她做直播带货,并能轻松实现“月入过万”。朱女士心动不已,添加对方微信后被引荐给所谓的指导老师。按照“老师”要求,先缴纳了3957元“学费”和“流量费”。随后她被拉入一个培训群,并点开群内链接开始上网课。

  过了一天,“老师”告知学员可以开始尝试直播带货,但前提是需先支付一笔订货金,目的是帮商家垫付货款。同时承诺,几天内商家盈利,会连本带利把钱退回,还能额外拿到好处费。朱女士信以为真,扫码支付了款项。然而,几天后对方不仅没退还本金,消息也不再回复,朱女士这才意识到被骗并报案。

  对此,温州市反诈民警提醒,对于网上陌生人推荐的直播带货培训、合作等,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被“高收益”“轻松赚钱”等说辞冲昏头脑。

  反思自己创业的经历时,陈悦也感慨道:“创业的第一步不是找项目,也不是筹资金,而是防诈骗。”

  “真这么赚钱,他们会教给你吗?”

  辞职后,李杰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刷到有关“老师手把手亲自带实操开店”“信息差才是赚钱的核心逻辑”之类的视频。里面的内容包括如何选品、如何写爆款标题,还有一些利用信息差赚钱的案例。

  一开始,他还能抵挡住这些视频的诱惑。直到有一天,他听了一位“老师”的公开课。课上,对方反复强调自己擅长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寻找爆款产品,撰写热门标题。李杰对这个领域既感兴趣又信任。一听是做数据分析选品,便一时头脑发热,支付学费报名了。学费从2980元起步,根据服务项目的不同,价格还会往上递增。

  这位老师给他描绘出一幅轻松赚钱的图景:做中间商,不囤货、不压货,甚至不需要付运费,赚信息差的钱。他举例说,“客户在你店里下单,比如支付100元,你就去上游厂家那里用60元拍下同一商品,直接填客户的地址发货,轻松赚取40元差价”。

  “我们会帮您上架全网最畅销的产品。”对方还承诺通过大数据采集爆款产品,加价放入店铺,并用技术手段提升店铺流量和曝光。还提到,会有3位“老师”一起指导李杰,协助其店铺的前期上货与运营。

  “实操第一天就出单”“从来没有一天挣到这么多过”……这位“老师”的朋友圈里几乎每天都在发学员报喜的截图,李杰也由此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是,他的店铺却始终静悄悄的,一个订单都没有。

  起初他还能联系到对方,得到的也只是“再等等,流量需要积累”之类的敷衍。到后来,消息发出去很久才得到一句回复。最后,对方干脆音讯全无,不了了之。

  他把自己的被骗经历发在了社交平台上,一个网友的留言瞬间点醒了他:“真这么赚钱,他们会教给你吗?”李杰醒悟了:“对啊,他们为什么自己不去闷声发大财,还要千方百计地来教我?”

  然而,这个简单而直接的逻辑问题,往往被一些渴望成功的创业者忽略。在餐饮行业从业13年的彭飞告诉记者,“如果某个商业模式确实能够轻松盈利,发现者更可能做的是扩大自己的规模,而不是通过培训他人来增加竞争对手”。

  高爱萍就陷入过这样一个骗局。她在一次朋友聚会上结识了詹某,对方称自己的公司掌握某网红甜品的“独家配方和运营秘籍”,可以免费向她传授技术,提供培训和出摊指导,只收取物料费。

  培训过程中,高爱萍被要求购买设备和原料等物料1万余元。培训结束后她才发现,甜品所需的原材料和厨具等,都需从该公司处购买,且比培训时所谓的学员价贵了一倍。而对方承诺的“出摊指导”只是列了当地几个夜市。

  勉强坚持出摊两个月,高爱萍每个月的收入,勉强支付物料费和摊位费,目前还没回本。更让她无奈的是,她后来才发现,仅她所在的夜市就有3个同类摊位,都出自同一家公司“指导”。高爱萍苦笑道,“结果大家都亏本,只有培训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选择正规培训机构提升创业能力

  “不要相信网上的‘创业导师’,要到正规培训机构学习相关知识,避免经济损失。”陈悦称自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在她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也时常提醒自己身边要创业的朋友。

  的确,市场上存在不少优质、可靠的创业服务机构,能够为创业者提供系统化的运营辅导和咨询服务,切实帮助他们提升创业能力。然而,同样也有一些不良机构,以“培训”之名,行“骗钱”之实。他们往往承诺诱人、话术精密,专门利用创业者的焦虑与信任骗取费用。

  记者在新浪旗下的黑猫投诉平台以“创业培训”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截至9月9日,有将近600条投诉条目,投诉内容包括虚假宣传、包装资质、诱导消费、霸王条款等。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来看,根据投诉性质,售后服务问题占29.67%,虚假宣传问题占6.6%。其中,教育培训服务类的投诉在具体服务大类投诉中位居第三。

  不过,选择正规、可靠的培训机构,仍然是创业者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政府部门提供了多种正规创业培训渠道,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定期举办免费创业培训班,各地商务部门也会针对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开展创业培训。这些课程往往由官方认证的讲师授课,内容实用且不存在欺诈风险。

  如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印发的《安徽省创业培训管理办法》中,就对创业培训机构实行目录管理,要求申请开展创业培训的机构应从事培训业务两年以上,承诺能够履行创业培训机构全部职责,无不良信用记录;有两名以上持有国家或安徽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创业培训讲师证书的专职教师和两名以上专职管理人员,并签订劳动合同;近两年内未发生社会不良影响事件等条件。

  (应受访者要求,陈悦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晓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家银行清理 “沉睡账户” 记住这几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

自然资源部对浙江福建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72小时,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和灾害性海浪过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风暴潮和近岸海浪黄色警报。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

小猪“上楼”、刺梨闯“黔程” 现代化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价值跃升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不只是浙江,中国各地都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打造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一条...

“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数据折射出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

以科技力量筑牢全球粮食安全基石 多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成就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在刚刚闭幕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全球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在农业领域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

今起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断崖式”降温 北方大部“一夜入冬”

央视网消息:从10月15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是“一夜入冬”。新疆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出现降雪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内蒙古...

网信办发布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账号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一些自媒体账号违反《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违规发布涉军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军队形象,社会影响恶劣。军地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网上违法违规信息及自媒体账号,现...

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5日,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1.4万亿斤、4亿吨以上,充裕!透过数据看成效 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央视网消息:10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

“民众成真正输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美政府“停摆”苦果显现

中新网10月14日电 当地时间13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13天,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这一轮“停摆”已开始影响国家经济。外媒指出,政府“停摆”苦果开始真正显现,在两党持续博弈的情况下,美国民众成为真正的输家。 ...

2025
09/18
11:49
浏览量: 897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