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香港警队中的南亚裔警员

香港警队中的南亚裔警员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5-22 23:14:59 | 点击:2021

新华社香港5月21日电 题:香港警队中的南亚裔警员

新华社记者周丹妮

据香港特区政府2021年统计,香港的南亚裔人口超十万,是香港主要的少数族裔群体之一。如今,香港警队中也逐渐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驻守于西九龙总区的范业成和希娜,就是全港十多位南亚裔警员中的两名巴基斯坦裔青年。他们与同事一起,守护着一方安宁。

少数族裔 逐梦警队

这是在香港警察西九龙冲锋队基地拍摄的范业成(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多年前,范业成的父母从巴基斯坦来到香港,落地生根。他这一代人生于斯,长于斯,可算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小时候,我就觉得警员好有型,也可以帮助到人。”自孩提时代,范业成便梦想未来能做一名警察。中学毕业后他报读了纪律部队的相关课程,在2015年首度报考警队即被成功录用。他精通乌尔都语、广东话,普通话、英语及旁遮普语也讲得非常熟练。

希娜是香港回归以来的首位南亚裔女警。作为香港的第四代巴裔移民,她自小在本地学校求学,出于兴趣选修了中国历史,对香港电视剧经典女警角色如数家珍。她的外公曾任港警至上世纪九十年代退休,父母职业也与警队结缘颇深。耳濡目染之下,她立志要穿上警服,继承这份荣耀。

希娜早前在元朗警区担任社区联络主任,后在前辈的鼓励下报考警队。经过刻苦努力,她顺利通过体能测试及面试,并凭出色的广东话在几位少数族裔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于2012年正式加入警队。

心系社会 搭建桥梁

希娜在香港街头工作(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铎 摄

位于旺角警署后座的西九龙冲锋队基地总部坚固方正,通体乳白,已在旺角的人间烟火中坚守八十余载。范业成目前是西九龙总区冲锋队成员,日常奔波于巡逻执勤第一线,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2017年3月,任职于油麻地警署的范业成曾因用乌尔都语营救一名巴裔人士而走红网络,收到不少网友点赞。他也曾在特别职务队负责处理赌博和毒品案件,多次身着便装潜入鱼龙混杂的场所执行拘捕任务。

他说,熟稔多种语言为自己与少数族裔人士沟通带来一些便利,有助于展开调查,获取更多情报,维护当地治安。

范业成认为,港警座右铭中的“心系社会”,就是要求警员做社会与政府间的桥梁。

新冠疫情期间,他作为机动部队的一员参与了佐敦一带的病毒检测行动,并与在尖沙咀警署任职的胞弟一起担任翻译,向不通中英文的巴基斯坦裔、尼泊尔裔等居民解释检测措施,用广东话协助他们向雇主请假。这些温馨之举令不少受限区域内的少数族裔人士感到安心,并积极配合抗疫安排。

希娜现供职于西九龙总区失踪人口调查组,每天面对纷繁复杂的线索和资料,抽丝剥茧,缜密寻踪,尽最大努力使失踪人士与家人重聚。

拥有丰富社工经验的她常常利用语言优势,对因家庭琐事而离家出走的少数族裔青少年耐心开导,鼓励他们振作精神,寻找人生方向。

热爱中国文化的希娜,普通话很好。今年3月,她在巡逻时收到报案求助。在用普通话沟通案情后,她寻遍辖区沿街酒店,历经数小时,终于找到自天津来港旅游的走失老翁。

回馈社会 助力共融

在香港,南亚移民后代主要聚居于油尖旺、深水埗、元朗、湾仔等地,许多人虽习得流利广东话,却并不擅中文读写。

自2013年起,油尖警区和元朗警区分别启动了“宝石计划”和“喜马拉雅计划”,旨在通过每周的免费中文兴趣班、体能班和小组活动,帮助非华裔青少年提升中文语言能力,了解香港文化,融入社群。

今年4月,香港特区政府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在“宝石计划”十周年庆典中表示,迄今已有超过30位“宝石计划”学员加入纪律部队,包括警务处、惩教署、消防处及香港海关,政府也将致力提供学习及发展机会,令更多非华裔青年受益。

作为“宝石计划”和“喜马拉雅计划”的受益者,范业成和希娜时常会在工作之余以导师身份参加活动,教授学生中文书写,并分享面试技巧和警队相关知识。

“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社会帮助了我,我也要回馈社会。”范业成说。

希娜希望能为南亚裔后辈树立榜样,勉励他们坚持梦想,走向成功。“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挑战,但你不能因少数族裔身份而限制了对未来的追求。只要勤恳努力,充实自己,必会达到人生目标。”她说。

范业成和希娜表示未来会继续投身于促进和谐共融的社会活动,在警队稳步向前。希娜曾到深圳游玩,人们的热情友好给她留下了美好回忆。她希望自己日后能探访更多内地城市,领略大好河山。

“我是中国香港警察嘛,以后一定会去内地很多地方‘打卡’的。”她笑着说。

【责任编辑:】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家银行清理 “沉睡账户” 记住这几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

自然资源部对浙江福建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72小时,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和灾害性海浪过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风暴潮和近岸海浪黄色警报。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

小猪“上楼”、刺梨闯“黔程” 现代化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价值跃升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不只是浙江,中国各地都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打造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一条...

“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数据折射出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

以科技力量筑牢全球粮食安全基石 多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成就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在刚刚闭幕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全球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在农业领域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

今起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断崖式”降温 北方大部“一夜入冬”

央视网消息:从10月15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是“一夜入冬”。新疆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出现降雪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内蒙古...

网信办发布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账号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一些自媒体账号违反《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违规发布涉军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军队形象,社会影响恶劣。军地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网上违法违规信息及自媒体账号,现...

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5日,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1.4万亿斤、4亿吨以上,充裕!透过数据看成效 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央视网消息:10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

“民众成真正输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美政府“停摆”苦果显现

中新网10月14日电 当地时间13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13天,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这一轮“停摆”已开始影响国家经济。外媒指出,政府“停摆”苦果开始真正显现,在两党持续博弈的情况下,美国民众成为真正的输家。 ...

2023
05/22
23:14
浏览量: 202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