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西夏陵,见证中华文明多元融合(考古中国)

西夏陵,见证中华文明多元融合(考古中国)

来源:中青网 | 时间:2025-06-08 11:08:43 | 点击:541

西夏陵出土的鎏金铜牛。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绿釉鸱吻。

以上图片均为马强提供

  位于银川市以西、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以特殊的方式见证着近两个世纪的西夏王朝历史,浓缩了文化、艺术、宗教等多方面信息,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壮丽篇章。

  西夏陵是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遗存。1972年至1977年间,考古人员第一次对西夏陵进行系统调查和科学发掘,证实了《嘉靖宁夏新志》所载西夏陵处于贺兰山之东。西夏陵的确认和发掘,推动了西夏考古的发展。

  西夏陵的整体朝向为南向偏东,西北傍高山,东眺兴庆府与黄河,背山面水、地势高敞开阔,各座陵的空间轴线都与贺兰山的某个山峦顶峰相关,借山势衬托出陵墓建筑的恢弘气势。西夏陵的选址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的特点,选择西靠贺兰山的洪积扇高地,利用了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陵区内有32处防洪工程遗址,是伴随西夏陵不断拓展的过程持续建造的。防洪墙主要以石块堆砌,内填黄土,一般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建造。排洪沟直接于地面向下开挖而成,有效避免和减少了山洪对陵区相关设施的冲刷破坏。

  西夏陵的构成分为地面和地下两部分。地下部分为墓道及墓室,所有的墓室均已遭毁灭性破坏,目前仅6号陵的地下部分经过考古发掘。地面部分基本呈中轴线对称分布,有三面或四面围合而成的陵城。陵城南侧为月城,与陵城平面呈倒“凸”字形。陵城内设有献殿、墓道、墓室、陵塔等,月城南侧中轴线两侧有碑亭、阙台等。在陵城和月城之外,有4个角台,成为界定每座陵园范围的标志物。

  西夏陵的布局结构和陵寝制度,从选址理念、陵园布局、建筑形制、建筑材料等方面,继承了唐宋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比如,西夏陵结构单纯,无下宫、后陵等;增设月城,将神道变短,缩入月城之中,石像生在神道两侧呈多列排放;角台、中心台等建筑在其他时期帝陵中未见等。

  碑亭在西夏陵的布局已制度化。每座陵一般为两座或三座碑亭,有的大型陪葬墓也有碑亭。在西夏陵多座碑亭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碑石残块,包括西夏文和汉文。两种文字的石碑并存,显示出党项族和汉族文化在西夏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残存碑文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补充了历史文献的不足。通过碑文可以了解到西夏的君主世系、政治制度、经济状况、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

  西夏陵出土的建筑构件有陶、瓷、琉璃、石构件,造型粗犷豪放,诸如鸱吻、套兽、迦陵频伽、摩羯、海狮、鸽子、宝瓶等脊饰,板瓦、筒瓦、瓦当、滴水等屋面建材,砖、柱础等地面建材,集中展现了西夏取材中原地区建材形制、材质基础上所作的创新,其工艺水平可与中原相媲美。其中的琉璃构件烧造水平高超,色泽光亮如新。最典型的是6号陵南门出土的绿釉鸱吻(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高152厘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琉璃鸱吻构件,展现了琉璃烧造工艺在西夏地区的传播,也体现了西夏建筑体量的宏大雄伟。

  出土于各陵园碑亭的力士驮碑石座现有11件。这些力士碑座的造型基本一致,座身正面的力士像屈膝跪坐,脸颊丰满,双目如铃,双眉粗长,眉梢上翘,塌鼻短粗,唇角斜出獠牙。这些碑座不同于中原文化常见的龟砆座,以力士形象驮碑展现出威严的气势,充满力量感,是西夏人融合唐宋佛教石刻艺术的风格创造出来的。

  陵区出土的钱币、丝绸、珠饰、金银饰等随葬品,见证了西夏时期活跃的商贸交流活动,揭示出西夏在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中的跨区域交流活动的枢纽特征。党项族原来从事畜牧业和狩猎业,后来亦从事农业生产,又逐步学习接受各种手工业行当,并吸纳汉族工匠参与制作。西夏制瓷业发达,种类繁杂、器形多样,不仅深受北宋定窑系、磁州窑系和耀州窑系的影响,还受到党项民族生活习俗、游牧传统的影响,是研究西夏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西夏陵出土的白瓷板瓦和槽型瓦,虽然用法不明,但经过科学检测分析,其工艺与同时期的灵武窑白瓷接近。

  西夏陵为业已消失的西夏文明提供了特殊的见证,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考古支撑,丰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建伟

首页 | 上一页 1 下一页 | 尾页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韩美“乙支自由护盾”联合军演正式启动

  当地时间8月18日,韩美两军代号为“ 乙支自由护盾 ”的例行联合军演正式启动,韩国政府实施的与“ 乙支自由护盾 ”相配套的应急后勤演习“ 乙支演习”也从当天开始举行。  韩国总统李在明当天在“乙支演习”开始之际举行的...

中俄合拍谍战电影来了!《红丝绸》定档9月6日

  作为“中俄文化年”框架下的重要影视合作项目,中俄合拍谍战动作大片《红丝绸》正式定档9月6日。  电影《红丝绸》中,中俄特工跨越国界,在枪林弹雨中铸就生死信任。在暗潮汹涌的谍海深处,看信仰之光照亮黑暗战场。  一封绝密...

赛事高效、观赛舒适 立体式“科技大秀”点亮赛场内外 | 跟着世运逛成都

  央视网消息:当世界的目光聚焦成都,世运会不仅是体育健儿挑战极限的竞技场,更成为一座创新之城科技实力的全景展示窗。成都正以“科技+体育”的深度融合,让赛事更高效、观赛更舒适,为国际赛事注入独特的“成都智慧”。  科技与...

7.3%、44.5%、81.7%,增长!……“数”里行间看“两新”政策成效

  央视网消息: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一年多来,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振消费需求、畅通经济循环等方面成效持续显现。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4月至2025年7月,全...

美俄峰会“遇上”美军演 美国要唱“哪一出”?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近日报道,定于15日在美国阿拉斯加举行的美俄峰会,将在美国多场军事演习的背景下举行。  △俄罗斯《生意人报》网站报道截图  由北美防空司令部与美国北方司令部联合组织的“北极边缘”军事演习于本月...

破90亿!2025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再创新高

 据网络平台数据  截至8月13日15时06分  2025年暑期档(6月—8月)  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突破90亿  此外  截至13日13时18分  8月电影总票房已破30亿  《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  《东极...

闽南“剧本游”游进博物馆 暑期已有超10万人次来这里打卡

  这个暑期,福建厦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推出了特色展览和互动项目,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来参观体验。  在厦门市博物馆,沉浸式喜剧剧本游——《厦博有戏·闽南往事》打破了原来固有的参观模式,将闽台民俗陈列馆变为“可看、可玩、可...

会多次感染吗?世卫组织发布关于基孔肯雅热的问与答

  新华社日内瓦8月11日电(记者 王其冰)世界卫生组织11日通过邮件通知媒体,已在网站发布关于基孔肯雅热的健康知识以及防治措施,倡导全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基孔肯雅热,降低传播风险。新华社记者梳理如下:  问:什么是基孔肯雅...

嵊州:百年越剧大家唱

  第三届“嵊州村越”全国赛少年强基单元复赛现场。嵊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近日,浙江省嵊州市举办“越嵊州越有戏”第三届乡村越剧联赛(“嵊州村越”)市内总决赛,总决赛由越剧名家吴凤花领衔的专业评审团及50多名大众评审员共同担...

“科技变量”如何变为强劲动能(人民观点)

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扎实推进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更为强劲。  从更大视野看,应善用市场化的方式,激发各类要素资源活力。  科技创新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关键就在于“形成‘乔木’参天、‘灌...

2025
06/08
11:08
浏览量: 541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仁言任语 : 缘深意长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