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24小时图书馆 阅读生活不打烊

24小时图书馆 阅读生活不打烊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22 15:02:21 | 点击:522

从北京城市图书馆的24小时阅读空间,到武汉市青山区图书馆的夜读场所,再到成都市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的图书馆之夜活动……近年来,全国各地图书馆探索延时开放、夜读活动等诸多创新举措,打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间限制,让读者可以全天候与书籍相伴,尽享阅读乐趣,遨游知识海洋。

明天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今年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推出24小时自助服务20周年。文化场馆“不打烊”,图书馆化身“夜书房”。近期,记者走进多家开设24小时阅读服务的图书馆,看它们如何点亮城市的文化之夜。

时间延长

——满足读者全时阅读需求

晚上8时许,夜幕降临,北京城市图书馆的离馆音乐响起,然而,一层潞云筑区域仍灯火通明,不时有读者前来借阅图书。

轻声步入潞云筑这片素雅安静的空间,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两个巨大的原木色环形区域,内沿三层低矮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外沿一圈的沙发坐凳上坐满了读者。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每个人都全神贯注,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有的人轻轻翻动着书页,有的人在笔记本上沙沙地记录着,有的人在聚精会神思考……

读者晓佳安静地坐在环形椅上,手捧着书籍专心阅览。“我在网上发现了这个晚上还开放的图书馆,下班没事就常来这里看书。”她微笑着说。另一位读者张城最近常常来这里阅读,有时直到凌晨才离开,他表示,这里环境好,又配有无线网络、卫生间等设施,即使工作繁忙也会抽出时间来这里学习。

以往,大多数图书馆都有固定的开、闭馆时间,工作日“下班即闭馆”,留给读者借阅图书的时间相对有限。潞云筑是北京城市图书馆开放的一个24小时阅读空间,该区域在场馆其他区域关闭后,仍面向读者开放。这项阅读服务一经推出就广受好评,吸引了众多读者前来体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读者都有与张城类似的需求,工作日只能在夜间前往图书馆借还书及在馆阅读,24小时阅读服务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间限制,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读者多样化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节奏。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李念祖向记者介绍,目前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开设的24小时服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图书馆整体区域24小时开放,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图书馆、西城区24小时城市书房;第二种是图书馆中的部分区域24小时开放,如北京城市图书馆的潞云筑区域;第三种则是24小时街区图书馆。

近年来,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备受各方关注。2021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探索创新基层图书馆运营模式,结合总分馆制建设,试点推进建设一批管理先进、特色鲜明、与社区融合共生的主题性阅读场所”。2025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提出,“全民阅读设施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众开放,公示开放时间,并在法定节假日、公休日期间适当延长开放时间”。

“公共图书馆24小时开放首先保障了全时阅读需求,图书馆借此打破职业、收入、学历壁垒,更充分、公平地保障所有群体的文化参与权,为读者提供便捷、灵活的阅读体验。”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何其聪表示。

空间拓展

——打造安静舒适的“第三空间”

不同于家庭的书房、学校的教室或者上班族的办公室,24小时图书馆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公共阅读空间,让人们可以在安静舒适的环境里全身心投入阅读和学习。

“图书馆就是我的自习室。”北京一高校学生郝博文对记者表示,为了完成硕士毕业论文,他已经在北京城市图书馆驻扎了好几晚,“自从我发现了这个24小时的图书馆,我就经常来这里学习。学校的图书馆和教室到了晚上就会关门,学校外也少有全天开放的地方,而这里既安静又免费,实在是很难得。”

在武汉市青山区图书馆的24小时城市书房,同样上演着“挑灯夜读”的场景。夜幕中,“青山图书馆欢迎您!”在电子显示屏上闪烁着光芒。在位于图书馆一楼的24小时城市书房中整齐摆放着八列书架,墙壁上张贴着《青山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使用制度》,桌椅被绿植环绕,柔和的灯光为正在读书的人们点亮了这个不眠之夜。

青山区图书馆坐落在武钢三中附近,因此,这里的一大“客源”就是高中生。常来图书馆的读者,都成了工作人员杨建华的“老熟人”。杨建华向记者介绍,晚间读者中常见到一对母女。“女孩今年高三,母亲为了提高她的学习效率,避免在家学习分心,每天晚上都会陪她到图书馆备考学习”。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工作委员会主任李东来曾分析过,图书馆24小时自助服务具有两种主要的实现方式——自助图书馆和图书ATM机(自助图书借阅设备)。与图书馆ATM机不同,24小时自助图书馆在延长服务时间的同时,也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的空间,既满足求知若渴的读者的目的性消费需求,也同样提供舒适的时间型消费。

有观点认为,图书馆的物理空间中有一些能够聚合塑造场景的关键文化设施,即“舒适物”,可以让读者在阅读文献和享受服务时感到愉悦和满足。何其聪说,公共阅读空间正属于这样的“第三空间”,是除家庭居住空间和工作空间以外的非正式的公共聚集场所。“宁静的环境有助于都市人释放压力、平复心灵。特别是在夜间图书馆,读者更容易获得安静且有安全距离的陪伴,可缓解孤独、舒缓情绪。”何其聪表示。

功能创新

——“解锁”新型文化空间的多重价值

24小时图书馆不仅提供了阅读服务在时间与空间方面的更多可能性,还在公共文化服务功能等方面做出了种种创新。

在成都,2022年以来连续举办“成图·图书馆之夜”活动,已惠及群众580余万人次,解答了市民“周末去哪儿”“晚上玩什么”的问题;在北京,近几年风靡的“图书馆之夜”系列活动,集文学讲座、古风市集、表演、文创等多种元素于一身,吸引了众多读者关注……

“图书馆之夜这个活动真好,有时间会来听一听。”“图书馆请照着这样的速度和质量多多把活动安排起来。”各地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和阅读推广活动让越来越多人爱上了夜幕里的图书馆,不少年轻人表示“城市阅读”已成为夜生活的全新打开方式。

“公共图书馆可为人们聚会社交、获取信息、社群重塑提供一个开放性、成长性的平台。”在何其聪看来,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还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24小时开放可最大限度支撑阅读活动的开展,让读者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开展知识交流、分享和再创造,拓展深度社交。

此外,社区和街道图书馆开设的24小时服务也颇具亮点。如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街道图书馆,已被打造为全天候24小时开放阅读空间,增设移动借书柜“小蓝书吧”,随时为居民提供自助借还书服务。

“应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李念祖告诉记者,24小时街区图书馆是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由首都图书馆牵头各区县图书馆共同实施建设,基于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将公共图书馆服务送入街区,已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者可就近随时享受借书、还书、申办读者证等免费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图书馆在创新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夜间开放会导致边际成本变高与总边际利润下滑,也对人员排班、安全管理和设施维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这些随之而来的挑战,李念祖介绍道,北京城市图书馆为保证读者安全和应对突发情况,全天候24小时都有工作人员轮班值守。而无感借阅书房系统可实现无人值守、读者自助的创新服务,它能够将整个书房的图书流通数据、人员流通热度等信息,实时同步至大数据屏,不仅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更能帮助图书管理人员对图书进行精准管理,有效降低了夜间开放的运营成本。

24小时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使得阅读全天候融入人们生活成为可能。“对于城市来说,24小时阅读空间是建设新型阅读空间,尤其是建设文旅融合背景下‘夜读’空间的一种有益尝试。”李念祖表示,24小时图书馆建设不仅满足市民的阅读需求,也促进了公共文化的传播与普及,对深化推广全民阅读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记者 陈雪 本报通讯员 周钰千)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务院安委办:坚决防范遏制小型餐饮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坚决防范遏制小型餐饮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通知。  近年来,吉林长春、宁夏银川、辽宁辽阳等地接连发生小型餐饮场所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

中国经济秋季报|政策“空间充足+工具丰富+储备常态化”为稳中有进添底气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没有变,实现全年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展望下阶段,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从发展态势看,前三季度经济平稳增长...

多家银行清理 “沉睡账户” 记住这几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

自然资源部对浙江福建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72小时,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和灾害性海浪过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风暴潮和近岸海浪黄色警报。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

小猪“上楼”、刺梨闯“黔程” 现代化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价值跃升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不只是浙江,中国各地都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打造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一条...

“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数据折射出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

以科技力量筑牢全球粮食安全基石 多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成就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在刚刚闭幕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全球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在农业领域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

今起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断崖式”降温 北方大部“一夜入冬”

央视网消息:从10月15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是“一夜入冬”。新疆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出现降雪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内蒙古...

网信办发布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账号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一些自媒体账号违反《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违规发布涉军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军队形象,社会影响恶劣。军地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网上违法违规信息及自媒体账号,现...

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5日,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2025
04/22
15:02
浏览量: 522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