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在泥蜂舍 编虫子书_

在泥蜂舍 编虫子书_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4-15 15:24:56 | 点击:499

朱赢椿与泥蜂舍。

朱赢椿创作的《虫子书》。

朱赢椿在收集有昆虫爬行或啮噬痕迹的菜叶。

虫字体对联:月明竹影乱,星少虫鸣稀。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者提供

四月初,江苏南京的春天。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里,一处红色的建筑掩映在绿树中。

推开木门,眼前尽是明黄色的油菜花田,正是盛开时节。建筑由红砖墙砌成,有着独特的多面体造型,一根红色烟囱耸立。在它旁边,匍匐着一座像蜂巢的矮房子。院里群蜂飞舞,一块交通指示牌“慢”,矗立在花海中央。

花田里的小径上,朱赢椿选了块石头坐着看书。他是南京师范大学自然艺术研究院院长,他创作或设计的图书曾多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等荣誉,书籍设计是其主业。但这里的故事,既与书有关,又常常跳到书外。他带着观者与读者,观察昆虫,与昆虫共同创作,以轻盈的视角走进昆虫世界,畅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白房子与红房子

“中华蜜蜂,2024年入住随园,共6500只。”油菜花田里的蜂箱上,有蜜蜂们在此安家时的记录。还用红色的字提醒:“请勿拍打。”

朱赢椿蹲下来看着蜂箱,转头说,其实现在有8000多只了。蜜蜂一直在快速繁衍。对于养蜜蜂,朱赢椿已经有很丰富的经验,他从白房子一直养到了红房子。

曾经的白房子在两三百米外,是一座废旧印刷厂改造的,他在那里工作13年,创作了10本书,大部分以虫子为对象——包括《虫子书》《虫子诗》《虫子旁》《虫子间》《蚁呓》《蜗牛慢吞吞》《蛛嘱》等,既有当代艺术作品,也有观察日记、成人绘本。

眼前这座红房子,是2023年启用的。最早是一座旧砖窑,有着长方形的屋子、圆台和大烟囱。本报记者2023年第一次来时,这里还遍地瓦砾,如今已经成为风格现代的展室与设计室。进门向左,一整间屋子都是朱赢椿曾经设计的书;向右,茅盾文学奖得主格非、刘亮程等人的新书设计,刚出炉不久。

朱赢椿说,这两年的心血,大部分都倾注在了这座房子上。除了上万册图书和设计稿、家具之外,他从白房子搬来最多的,是在那里种植多年的草木——凌霄花、爬墙虎、香椿树,等等。来到红房子后,又种上了竹子、桂花树和油菜花,再加上这里原有的碧根果树,短短两年时间,周围开始绿树成荫。春天的地面上,悄悄铺满二月兰。

从白房子搬来时,朱赢椿还特意带来了马蜂窝、泥蜂巢和木蜂产卵的竹篱笆。于他而言,昆虫是老友。

没想到,正是一只泥蜂废弃的巢穴,给了朱赢椿灵感。在仔细观察这位“天才建筑师”的作品后,他惊叹不已,并将目光盯向了红房子旁一块空地。他觉得,自己可以跟泥蜂学习盖房子,而且这座房子要“匍匐在大地上”。工人们没参与过这样的工作,用砂石垒一个与大地同色的、形状怪异的空间,很多地方朱赢椿只能自己上手。用了整整3个月,这座与泥蜂巢等比例的半地下室艺术空间——泥蜂舍终于完成。

站在远处看,这座十几米长的泥蜂舍,像动画片里才会出现的场景。侧边开了几个孔洞,顶上的洞边有一只定制的铜泥蜂正趴着往里看,地下的路上有一只铁蜣螂正在滚粪球。

如今,这里已是南京师范大学校园中的一道风景,成为大量参观访问、演讲分享的场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参观者,来到冬暖夏凉的泥蜂舍后,都会在泥土的怀抱中流连忘返。

对朱赢椿来说,泥蜂舍是一片精神家园。一个人的时候,他喜欢待在里面,听风,听雨,听虫鸣。

虫子也是艺术家

工作室里,不论红房子还是泥蜂舍,到处装饰着工整的对联、门牌、题字,乍一看像那么回事,仔细看却几乎全都不是汉字。在朱赢椿提示之下,这些弯曲缠绕的字才能被辨认出来。

这奇怪的字体,也出现在书里。翻开《虫子书》,除了封面和基本信息外,全书没有一个可供人类阅读的文字。翻开内页,有的像书法作品,有的像山水画。尽管如此,目录、序言、注解,一点都没少。

“这都是虫子‘写’的‘字’。”朱赢椿像揭晓一个恶作剧的谜底那样得意。所谓“字”,其实全是昆虫爬行或者啮噬出来的痕迹。朱赢椿总结,书中有潜蝇的行书、蚯蚓的大篆、蜡蝉的工笔、天牛的点皴、瓢虫的焦墨、蜗牛的写意、椿象的飞白、马蜂的狂草……

这样一本书,先是被评为2016年“中国最美的书”,又在2017拿到了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颁发的“世界最美的书”银奖,还被大英图书馆收藏。如今,《虫子书》已经在多国出版。朱赢椿说:“它不需要翻译,全世界的读者都能看懂。”

越来越多外国读者关注到了《虫子书》。去年,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研究人员索菲亚·比斯特在论文中,对《虫子书》进行了剖析:“我认为,朱赢椿的书代表着一种更广泛的认知转向——关于自然世界以及人类在其中的位置。”

闲下来时,朱赢椿邀请不同的虫子享用桑葚等深色果汁,随后任由它们蘸着果汁在纸上游走。每一种虫子都有不同的笔墨,有的靠肚子、有的靠腿、有的靠毛、有的靠翅膀,写完字、作完画,再请它们用清水净身,放回菜地。

对朱赢椿来说,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种菜。春天是油菜,夏天之后换成其他“虫子爱吃的瓜果蔬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任由青菜成长、虫子啃食。虫子们“创作”完成后,朱赢椿拿着盆到菜地里寻找有白色痕迹的叶子,洗完、晾干之后扫描,然后一个一个“字”去寻找、辨认、分类。现在,他的电脑里已经储存了1万多个虫子创作的字,几乎可以排列组合成任何内容。

“虫子或许很容易被人忽略,走在路上一不小心就踩死了,但这是人类对自然生命的傲慢。你看它们是多好的艺术家,笔画多美。”朱赢椿感慨。

朱赢椿与虫子的共同创作还有诸多方式,他对虫子的观察也变成了书。

比如《蚁呓》,这是他观察记录蚂蚁一生移动轨迹的书,书中有80%的部分是空白,封面更是没有任何文字,只有几只蚂蚁在爬。这本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委员会评为2008年度“最美图书特别奖”。

再如《蛛嘱》,在简短的文字和干净的画面中,展现了蜘蛛短暂而丰富的一生,其中既有独立生活、成长,也有友情、爱情与别离,还有繁衍的喜悦,最终离开世界时了无遗憾。

闹市中“与虫为邻”

泥蜂舍外,朱赢椿经常趴在地上,在他眼前的,也许是一只天牛、竹节虫、尺蠖或者蜗牛。不管它们在做什么,朱赢椿都会饶有兴致地看个半天。

对昆虫世界的好奇,源自童年。在苏北淮安农村长大,他在大自然中度过了孩童岁月。麦田、豌豆、小青蛙、小蛇、小鸟、黄鼠狼……万物环绕着他,并在多年以后成为可爱与温暖的回忆。

如今,尽管身处闹市,他依然发现自己“与虫为邻”——只要蹲下来、低下头、趴下去,昆虫还是无处不在。于是,他重新扎进虫子的世界。

这一切,既变成了艺术创作的养分,也成就了校园里独特的美育教育。

来红房子与泥蜂舍参观的,经常是来自南京及江苏各地的小学生。面对兴奋的孩子们,朱赢椿总在讲虫子的故事。他会从蚂蚁或是蜘蛛讲起,一路讲到地球上任何微小生命都有存在价值。他说,最希望引导孩子们建立生命平等的认知,培养大家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大自然的好奇。

“人类并不高高在上,艺术也并不高高在上,自然中的每个生命都有创造美的力量。”朱赢椿说。

起码在这方寸之间,“虫虫平等”的观念俯拾即是。

朱赢椿为出走的锹甲虫张贴寻虫启事,为撞玻璃而死的苍蝇征集挽联,为蜣螂精心准备“十道菜品”……泥蜂舍入口处,则摆出了泥蜂舍的创造者画像——一只泥蜂与朱赢椿。给朱赢椿灵感的那只蜂巢,被精心安置在画像之下。

为虫子所做的一切,正在从这片篱笆圈起来的地方,走向更远处。比如,在泥蜂舍附近种下的油菜花,引来了更多蜜蜂,一点点影响到了校园里其他植物的花粉传授。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们,也常来这里汲取养分。

忙碌的蚂蚁、缓慢的蜗牛、耐得住寂寞的蜘蛛,不但出现在随园书坊,也出现在从这里诞生的一本本书中。不少书很受欢迎,一再重印。朱赢椿说,他希望借此唤醒读者对其他生命的好奇心。

春末,南京正迎来万物生长的季节,朱赢椿和他的虫子们,也正迎来繁忙的创作时节。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国务院安委办:坚决防范遏制小型餐饮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

央视网消息:据应急管理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布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坚决防范遏制小型餐饮场所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通知。  近年来,吉林长春、宁夏银川、辽宁辽阳等地接连发生小型餐饮场所重特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

中国经济秋季报|政策“空间充足+工具丰富+储备常态化”为稳中有进添底气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没有变,实现全年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展望下阶段,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仍有较多有利条件。从发展态势看,前三季度经济平稳增长...

多家银行清理 “沉睡账户” 记住这几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

自然资源部对浙江福建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72小时,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和灾害性海浪过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风暴潮和近岸海浪黄色警报。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

小猪“上楼”、刺梨闯“黔程” 现代化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价值跃升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不只是浙江,中国各地都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打造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一条...

“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数据折射出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

以科技力量筑牢全球粮食安全基石 多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成就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在刚刚闭幕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全球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在农业领域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

今起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断崖式”降温 北方大部“一夜入冬”

央视网消息:从10月15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是“一夜入冬”。新疆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出现降雪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内蒙古...

网信办发布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账号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一些自媒体账号违反《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违规发布涉军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军队形象,社会影响恶劣。军地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网上违法违规信息及自媒体账号,现...

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5日,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2025
04/15
15:24
浏览量: 49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