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新闻杂志 网络版每日要闻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每日地方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诗话浙江”丛书——闪耀诗史的剑与箫

“诗话浙江”丛书——闪耀诗史的剑与箫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3-21 12:00:27 | 点击:465

“诗话浙江”丛书:丛书编写组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钟灵毓秀的浙江大地是中国的“诗巢”之一。春秋《越人歌》是楚骚的先声,成为浙诗的起点。六朝名士辈出,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的兰亭雅会奠定了浙江文采风流的传统,沈约创造了格律诗新样式,谢灵运开启了中国山水诗大幕。有唐一代,浙江诗歌勃兴。在孟浩然、白居易等入浙诗人,以及贺知章、皎然等本地诗人的协同努力下,浙江吟唱在文学舞台全面登场。宋初三派中“晚唐”“西昆”两派的核心人物均有浙江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都与浙江关系密切;浙江诗人陆游唱出了爱国诗歌的最强音。元代赵孟頫、杨维桢等人的创作,亦不乏瑰奇之章。明代浙江诗人近900家,宋濂、于谦、徐渭等都是诗坛代表。清代浙诗风起云涌,黄宗羲、朱彝尊、袁枚、龚自珍等卓然翘楚,近代则有秋瑾、鲁迅等闪耀诗坛。一部中国诗史,浙江篇章熠熠生辉。

为了系统呈现浙江古典诗词史的全景,浙江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诗话浙江”丛书。丛书按全省11个地市分册编纂、精选而成,遵循在地性、学术性、通俗化三大原则,遴选浙江历代名作共1220首。所选诗词吸纳学界成果,紧扣地方特色,传承浙江文脉,致力于“三图”,即描绘浙江诗词地图,打造浙江文化版图,探绎浙江精神地图。丛书特点可概括为四方面:

突出在地特征。何谓“浙江诗词”?以往选本的界定较为宽泛,往往将浙籍诗人和描写浙江的主要作品尽皆收入。而本丛书突出在地性的编写策略,强调作品的“浙江属性”,其中既包括浙江诗人写浙江,也包括外地诗人写浙江,割舍了浙江籍诗人描写他地的作品。经过几轮比选,除了传世名篇,特色作品也得以发掘。这些诗作聚焦浙江风物,强化了地域特征。丛书对佳作的推荐、赏析和传诵,旨在增强读者对浙江诗词文化的深度了解。

强化文化属性。浙江诗词就内容而言,山水描写居多,亭台楼阁次之,其间穿插大量地方人物轶事、历史掌故、风物民俗,映射出浙江历史文化的厚度。比如绍兴是浙东唐诗之路的核心段落。在舒展的山水画卷中,唐人仿佛是在奔赴一场由东晋王献之肇始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的精神盛会,诗人们在画卷中镌刻各自独特的心灵印记,为丰盈的唐人精神生活史留下了精细的注脚。再如温州,丰神俊逸的谢灵运登临永嘉山水,留下了模山范水的谢氏手笔,就此开启了浙南地区的诗路传奇,更揭开了中国山水诗的恢宏巨幕。永嘉,由此成为山水诗中最具灵性的符号。“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几乎成为后世所有山水游览者的共同梦想。

彰显地域美学。浙江有“七山二水”之说,山水是浙江诗路的当然主角。就浙江的不同区域而言,山与水的组合形态不同,美学品格也各具特点。“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代表的是浙北的“湖—山”意象系统,柔婉清丽;“瀛洲东去是扶桑,夜半先腾万里光”写海天浴日的奇幻,展示了浙东独特的“海—山”意象系统,壮阔辽远;“处州不城山作堵,百嶂千峰自翔舞”描绘山峦竞秀,烟霞奇幻,突出了浙西南“山—山”意象系统的险峻奇秀;浙江中部的“江—山”意象系统则兼容了富春江的飘逸、曹娥江的悲凉、剡溪的洒脱、瓯江的绮丽、楠溪江的灵秀,山水映发,修辞华美,韵味悠长。

标举精神特质。浙江在传统上以钱塘江为界,分为浙西和浙东,浙西偏柔,浙东偏刚,浙江之地域精神直如梅新林教授所强调的江南文化特质,乃是“箫”与“剑”的二重变奏。在以风雅浸润的浙西水路上,既有叶绍翁“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的怡然,又有萨都剌“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的绚丽。太湖之滨,鱼米之乡,吴侬软语,婉转深情。浙东走的则是刚健雄浑一脉,如会稽自古便是卧薪尝胆之地,遂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陆游,“不负青天睡这场,松花落尽尚黄粱”的徐渭,雄健豪气,不绝如缕。省内文化中心的杭州则将这两种品质兼收并蓄,正如杭州人龚自珍自况:怨去吹箫,狂来说剑。剑与箫,侠气与红粉,惟有杭城兼备。杭城如玉,温润其形,刚健其心。

浙江诗词以清丽蕴藉、才情奇逸为主流,又始终贯穿着现实主义的诗风,平和且坚韧,敢于抗争又顺应时变,这构成了浙江诗词重要的思想内涵。通过梳理和赏析,那些栖息在诗词文本上高贵的灵魂也一次次被激活,悠远高妙的吟唱在当代精神空间里不断回响。今天我们吟哦与传诵浙江诗词,正是要不断发掘其时代价值,激发新的创造。

(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投资者保护国家出“硬招” 23项规定全链条管起那些“坑”股民的事

央视网消息:中国证监会10月27日推出23项措施,聚焦欺诈发行、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市场关切问题。这些措施将对保护投资者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来看总台央视记者王雷——财经老王带来的分析。10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

接续奋斗向未来——各地干部群众在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奋力拼搏谱新篇

  连日来,各地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畅谈“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认真学习领悟全会就“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结合实践谈学习感受、思考落实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要更...

AI陕联世界 | 制造大省“智”变 陕西科技迈向“新质”赛道

从秦代木鸢承载的飞天遐想,到唐代壁画里的“飞天”期许,中国人自古便藏着对苍穹的向往。如今,烈焰划破三秦大地上空,14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轰鸣震彻旷野;宝鸡的生产车间里,钛合金材料在精密机床控制下渐成航空部件的雏形;府谷...

霜降轻至 万物轻披银纱

每日新闻网讯  李敏谦      霜降轻至,万物轻披银纱,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静谧中勾勒出一幅幅梦幻画卷。      采桑子(霜降时节)金风渐紧凋芳树,叶扫琼轩。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2.62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进出口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习近平主席出访有关安排和中方期待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董雪、马卓言)应大韩民国总统李在明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在例行记者...

未来5年蕴藏哪些新机遇?透过数个“新增长点”看中国经济值得期待

央视网消息:通过24日的这场新闻发布会,能够看到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里怎样的新机遇?来看记者的观察报道。“十五五”也就是接下来5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新的增长点?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24日举行。在国家发展改...

外交部:敦促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坚持走和平道路

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日本拟增长防卫费事项提问。  郭嘉昆表示,关于日本防卫费增长问题,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日本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

拥抱姥姥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志华我拥抱了姥姥今夜凌晨二时睡的最香、最浓、最沉的时候我亲爱的姥姥又一次进入我的梦里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久违有场景、有对话、有动作在袁楼院子一角姥姥正在掏粪(那时候自家沤粪种田)我问她还能干的动吗?...

看!身边故事里的“十四五”民生答卷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过上好日...

2025
03/21
12:00
浏览量: 465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拥抱姥姥

拥抱姥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