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滴血的人权:起底美国枪支泛滥背后的金钱政治

滴血的人权:起底美国枪支泛滥背后的金钱政治

来源:中国网 | 时间:2023-04-22 07:58:07 | 点击:1309

中国网评论员 乐水

上周,美国在枪声中再次经历了一个“血腥周末”。4月15日晚,美国亚拉巴马州小城戴德维尔发生枪击案,造成4人死亡,28人受伤;同时芝加哥也发生多起枪击案,造成7人死亡,23人受伤。就在5天前,肯塔基州的一名银行雇员刚刚将枪口对准自己的同事,酿成至少5死8伤的惨剧。而此时距离3月底田纳西州私立小学的大规模枪击事件也才过去不到三周时间。据“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截至4月12日,美国在2023年已经发生了146起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11783人死亡,平均每天约有115人死于枪口之下,创下2016年以来的最严重纪录。

层出不穷的恶性枪击事件令世人触目惊心,也不断冲击着美国的人权下限。美国虽自诩为“人权卫士”“世界灯塔”,却是世界上枪支暴力最严重的国家。美国人口占全球不到5%,但民间拥枪数却占全球的46%。2017年,美国私人拥有枪支3.933亿支,平均每100人拥有120.5支枪,位居世界第一——位居第二的也门每100人拥枪52.8支,还不到美国的一半。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在美国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枪击,枪杀成为仅次于交通事故的第二大死因。另外,枪支暴力还导致巨额经济损失。2022年,200多名美国商界领袖曾联名致函联邦参议院,指出“枪支暴力每年给美国纳税人、雇主和社区造成2800亿美元的惊人损失”。

美国的枪支泛滥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中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法律制度原因,同时还掺杂着党派之间的纠葛,但归根结底还是源于利益集团的绑架。

众所周知,美国的持枪自由权的法律根基来自于宪法第二修正案。每当控枪声浪高涨之际,反控枪组织和人士都会搬出宪法第二修正案作为护身符。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诞生于1791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世易时移,曾经在独立战争和南北内战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持枪自由权如今不仅失去了保护公民自由的价值,反而蜕变成对公民生命和自由的重大威胁。但实际上,宪法障碍只是控枪难题的表面原因,美国的金钱政治才是其背后的症结所在。

枪支制造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庞大的利益链条。2015年,美国广播公司报道称,美国的枪支和弹药制造业年收益达135亿美元,提供了26.3万个就业岗位,对美国总体经济的影响达429亿美元。因此,相关的多家利益集团长期游说国会反对枪支管控。据“公开的秘密”网站统计,1990年至2022年,拥枪团体共捐助7930万美元给联邦和各州候选人;1998年至2022年,拥枪团体共花费1.904亿美元用于游说政客、左右立法。

在众多反控枪的利益集团中,势力最大的当数全国步枪协会(NRA)。NRA虽然名义上是非党派、非营利性组织,但实际上却是美国枪支制造商的政治机构。它在全美拥有500万会员,每年运营经费高达2.5亿美元,对美国政治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在2000年的美国大选中,NRA投入2000多万美元支持反控枪的小布什入主白宫。在2016年总统选举中,NRA又花费5400万美元竞选资金,其中3000万美元用于助特朗普胜选。据统计,在2021年的第117届国会中,曾获NRA资助的议员多达262位,累计获得资助超过100万美元的有19位,其中甚至不乏参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康奈尔、前总统候选人罗姆尼这样的共和党大佬。因此,控枪法案在立法层面的举步维艰也就不足为奇了。2013年,在NRA的极力阻挠下,美国国会参议院否决了时任总统奥巴马提出的控枪议案。在事后的记者会上,奥巴马也不得不沮丧地承认“很多议员都畏惧NRA”。

美国《独立宣言》开宗明义指出,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不可剥夺。然而,阵阵枪声不仅击碎了美国的人权神话,也击碎了精心编织的美国梦。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提出,人类的基本自由之一就是“免于恐惧的自由”。但盖洛普民意调查却显示,37%的美国人表示不敢在离家一公里的范围内走夜路。一个连公民的生命权都不能保证的国家,又有何资格奢谈自由?

金钱是美国选举政治的“母乳”。美国政客为了获得枪支利益集团的巨额政治献金,可以无底线地为其站台、背书。美国两党日复一日地沉溺于夸夸其谈的控枪辩论中无所作为,任由人民的鲜血流淌、生命消逝,其背后正折射出美国政客已彻底沦为金钱的奴仆,“美式民主”已走入死胡同。

一阵阵枪响犹如一声声警钟,提醒美国政府是时候反躬自省,正视自身的人权问题了,勿让金钱政治既蒙蔽了双眼,也吞噬了灵魂。(责任编辑:华章 宇馨 原京)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多家银行清理 “沉睡账户” 记住这几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

近期,多家银行陆续启动了“长期不动账户”管控或清理行动。之所以对这些账户管控清理,是为了助力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正常取出吗?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户”?  记者梳理发现,...

自然资源部对浙江福建启动海洋灾害三级应急响应

央视网消息:受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和强冷空气共同影响,预计未来72小时,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将出现一次风暴潮过程和灾害性海浪过程,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已发布风暴潮和近岸海浪黄色警报。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规定,自然资...

小猪“上楼”、刺梨闯“黔程” 现代化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价值跃升

央视网消息:这五年,不只是浙江,中国各地都立足本土资源,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打造激活传统农业:在河南,小猪“住高楼、坐电梯”已成现实;在贵州深山,小刺梨成为富民“金果”;在黑龙江抚远,“太空蔓越莓”正实践着科技兴农。一条...

“十四五”亮点丨连续15年全球第一!大国制造凸显硬核实力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已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数据折射出大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顶住外部压力、经受风...

以科技力量筑牢全球粮食安全基石 多国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农业成就

央视网消息:今天是第45个世界粮食日,主题为“手拉手共倡多样美食,聚合力同创美好未来”。在刚刚闭幕的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多位全球农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中国在农业领域持续推进科研创新,为全球农业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

今起我国大部地区将经历“断崖式”降温 北方大部“一夜入冬”

央视网消息:从10月15日起,一股较强冷空气过程来袭,新疆、内蒙古、京津冀等地成为降温核心区,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可谓是“一夜入冬”。新疆 内蒙古 黑龙江 吉林出现降雪根据气象卫星监测显示,截至目前,新疆、内蒙古...

网信办发布违法违规涉军自媒体账号典型案例

央视网消息: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期,一些自媒体账号违反《互联网军事信息传播管理办法》,违规发布涉军信息,误导公众认知,损害军队形象,社会影响恶劣。军地职能部门依法依规处置了一批网上违法违规信息及自媒体账号,现...

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

央视网消息:据“中国海警”微信公众号消息,10月15日,中国海警2502舰艇编队在我钓鱼岛领海内巡航。这是中国海警依法开展的维权巡航活动。 编辑:谢博韬 责任编辑:刘亮

1.4万亿斤、4亿吨以上,充裕!透过数据看成效 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成色更足

央视网消息:10月14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介绍“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成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

“民众成真正输家,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美政府“停摆”苦果显现

中新网10月14日电 当地时间13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进入第13天,美财政部长贝森特表示,这一轮“停摆”已开始影响国家经济。外媒指出,政府“停摆”苦果开始真正显现,在两党持续博弈的情况下,美国民众成为真正的输家。 ...

2023
04/22
07:58
浏览量: 130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刘成宏近作两首- 沁园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