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改变我们对文学的认知(文思)

改变我们对文学的认知(文思)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5-01-20 14:59:10 | 点击:538

人工智能的出现、生成式模型的发展,正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的价值和写作的意义。许多人会感到困惑:如果连人工智能都能生成优秀的文字,人类写作的意义何在?这将我们对文学和写作的终极追问推向了一个极限。

事实上,正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存在,我们才更加意识到某些东西是它无法替代的。

首先是人类独特的经验,尤其是那些不断生成的个体化体验。人工智能基于已有的作品和模型进行训练,它可以吸收人类的情感模式和表达方式,但它缺乏与人类真实体验同步的感受力。即使它通过文本训练提取了关于生命意义的表述,但“表述”不同于“经验”。这种差距正是人类写作的核心价值所在。

其次是文学的创造力与可能性。我在这里要着重谈谈小说。我在创意写作课程中,基本上围绕着小说写作来讲,只要学生学会了写小说,其他的文体也都会触类旁通。小说的核心在于虚构性,这使得小说成为一种强大的表达工具。通过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小说既能够反映现实生活,又能够超越现实,揭示人类经验和情感的深层意义。

生命经验是文学创作的核心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虚构”并非胡编乱造。我们来看看卡夫卡《变形记》的第一句话:“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乍看之下,这似乎是荒诞的胡编,但当你读完整部小说,会深深同情这个化作甲虫的格里高尔。为什么?因为卡夫卡用这第一句话就完成了小说的设定——“人已经变成虫了”。这一设定看似超现实,但接下来的叙述却完全采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整部《变形记》让人读来真实感十足。

你能够想象甲虫躺在床上时的无助,它意识到自己变成虫子的那一刻,几条腿在空中徒劳地挣扎,想要翻身却无法做到,那种痛苦触动人心。这种真实感来自文学的力量:在虚构中揭示真实,通过虚构来还原生命经验。

面对人工智能写作正逐渐嵌入到我们人类创造的最复杂的精神活动中,我们要对文学和写作进行深刻的反思:在这场技术变革中,我们该如何捍卫人类的独特创造力?

或许,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新的“对抗性”思维。具体来说,当我们面对人工智能时,是否具备更强的提问能力?创造力,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提问不仅是对知识的挑战,更意味着质疑和反思。不能迷信人工智能,它有时出错,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它的观念,也并不是一定合情合理。质疑它的答案,并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出我们自身更深层次的创意与洞察力,才是人工智能的正确使用方法。

而文学与写作,恰好拥有提问、质疑与反思的能力。越是优秀的作品,这种能力越强。

陈忠实通过长篇小说《白鹿原》提出了许多关于历史、道德、家族与社会变革的问题。通过细腻的家族叙事和深刻的人物塑造,他质疑了传统家族观念的正当性、历史变革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反思了道德和人性的复杂性。余华《活着》是当代中国读者人数最多的纯文学作品之一。小说中,福贵经历了贫穷、战争、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最终只剩下自己孤单的生命。小说让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文学的方式就是这样,尽管不提供具体的结论式解答,但正是这种对“活着”的反思和质疑,使得小说成为对生命、死亡、苦难以及人类存在状态的深刻讨论。

除了现实主义作品,科幻作品同样如此。刘慈欣的《三体》不仅仅是一本描写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冲突的科幻小说,它通过虚构的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对比,以及复杂的科技伦理、政治选择等情节,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命运、科技进步和宇宙生存的诸多课题与反思。小说通过广阔的宇宙背景,深刻地质疑了人类的自我认知、历史选择、科技伦理以及文化身份,展现了文学在提问和反思上的巨大潜力。

可以看到,文学的力量不仅在于叙述和展现,更在于它通过提问、反思和质疑,提供了一种复杂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对道德、法律、人性等问题进行多维度的探讨,并不断回过头来塑造文化与人性本身。这种生生不息的塑造,正是文学在当下依然具有巨大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改变对文学的认知,不仅让我们直面文化的复杂性,更帮助我们在涵纳了AI的更高维度上,珍视人类的精神主体,充分释放人类的创造力。

责任编辑:张建伟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AI陕联世界 | 制造大省“智”变 陕西科技迈向“新质”赛道

从秦代木鸢承载的飞天遐想,到唐代壁画里的“飞天”期许,中国人自古便藏着对苍穹的向往。如今,烈焰划破三秦大地上空,14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轰鸣震彻旷野;宝鸡的生产车间里,钛合金材料在精密机床控制下渐成航空部件的雏形;府谷...

霜降轻至 万物轻披银纱

每日新闻网讯  李敏谦      霜降轻至,万物轻披银纱,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静谧中勾勒出一幅幅梦幻画卷。      采桑子(霜降时节)金风渐紧凋芳树,叶扫琼轩。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2.62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进出口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习近平主席出访有关安排和中方期待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董雪、马卓言)应大韩民国总统李在明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在例行记者...

未来5年蕴藏哪些新机遇?透过数个“新增长点”看中国经济值得期待

央视网消息:通过24日的这场新闻发布会,能够看到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里怎样的新机遇?来看记者的观察报道。“十五五”也就是接下来5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新的增长点?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24日举行。在国家发展改...

外交部:敦促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坚持走和平道路

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日本拟增长防卫费事项提问。  郭嘉昆表示,关于日本防卫费增长问题,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日本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

拥抱姥姥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志华我拥抱了姥姥今夜凌晨二时睡的最香、最浓、最沉的时候我亲爱的姥姥又一次进入我的梦里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久违有场景、有对话、有动作在袁楼院子一角姥姥正在掏粪(那时候自家沤粪种田)我问她还能干的动吗?...

看!身边故事里的“十四五”民生答卷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过上好日...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吴天忠:以问引思 点亮求知

 吴天忠,海南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  从教25年,吴天忠深信爱心成就教育,他是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的“忠哥”。他采用“抛锚式”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与课堂互动,构建思维磁场,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

把二氧化碳“锁”回深海(“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②)

  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恩平15-1平台。该平台于今年5月22日投入使用。  中国海油供图(新华社发)  山东省东营市是国内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装备种类较为齐全的区域之一,CCUS产...

2025
01/20
14:59
浏览量: 538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拥抱姥姥

拥抱姥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