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敬惜字纸——中华文化传统的经典与日常_

敬惜字纸——中华文化传统的经典与日常_

来源:光明日报 | 时间:2025-01-19 12:48:13 | 点击:574

作者:李春晓(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副教授)

中国人对文化文明的敬畏是神圣的,也是世俗的;是经典的,更是日常的。敬惜字纸,正是中国人在生活中向文化传统致敬的“经典”与“日常”。所谓敬惜字纸,表面意义是指敬重与爱惜有字迹的纸,凡不用的字纸均要集中到“字纸炉”焚化,不得乱丢,不可用于包东西、抹桌子,更不得踩踏、坐压。从更深层的意义来看,敬惜字纸,敬的是文字,而不是纸,故又称“惜字”。

致敬文字功用

汉字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职用。首要功能是记录语言,汉字使汉语能够突破时空限制而得以流传。其次是传承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古人对汉字的功能职用也有综合论述。比如,《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唐代张彦远解释说:“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淮南子·泰族训》又说:“仓颉之初作书,以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愚者得以不忘,智者得以志远。”《说文解字·叙》说,汉字是“经义之本,王政之始”。徐谦《桂杏联芳谱·敬字说》云:“盖字之有功于世也伟矣。昔仓颉造字,泄天地之机,开万物之智,发圣贤之秘,续道德之传,记古今之治乱,著人物之贤奸。若天下无字,万古如长夜。”

汉字的这些功能职用,在鲁迅先生看来具有“尊严性”和“神秘性”。鲁迅在《门外文谈》中说:“中国的字,到现在还很尊严,我们在墙壁上,就常常看见挂着写上‘敬惜字纸’的篓子。”人们叹服汉字的内在魅力、敬畏汉字的神奇功能,敬惜字纸的心理就自然而然产生了。对汉字职能的尊重,也是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尊重。

珍惜文字德惠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欲读书必先识字,敬字惜字才能对文化心生崇敬之情。《康熙教子秘语》称:“字乃天地间之至宝……与以天地间之至宝而不惜之,糊窗粘壁,裹物衬衣,甚至委弃沟渠,不知禁戒,岂不可叹!故凡读书者一见字纸必当收而归于箧笥,异日投诸水火,使人不得作践可也。尔等切记!”文字是天地间最珍贵的宝贝,强调珍惜字纸,就是重视文字在文化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敬惜字纸犹如惜粮尊亲,是个人成长与幸福的根基。北宋范仲淹在《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中倡导“字纸莫乱废,须报五谷恩”。清代余治曾《双惜会小引》把字当作“教之源”,将谷视作“养之源”,故字与谷之功等同于老师与父亲。字乃教化的基础,谷为民生的保障,敬惜字纸与敬惜谷物、尊亲敬师有机联系一起。费孝通从小接受良好家教,深受敬惜字纸传统的影响。他曾回忆说:“童年时我看到过我祖母把每一张有字的纸都要拾起来,聚在炉子里焚烧,并教育我们说要‘敬惜字纸’。”

我国自古就有敬惜字纸的教育传统。不少地方官府制定惜字章程,成立惜字局、惜字会、惜字社、敬字社、字纸会等,敬惜字纸成为书院的日常必修课。张焘在《津门杂记》中记,天津有“敬惜字纸社,曰崇文、曰广善、曰德文、曰拾遗”。

自宋元以来,但凡崇文惜字、尚学重教之处多建有惜字塔(宫、亭)、敬字塔(亭)、圣迹塔(亭)、文峰塔、字库塔等。例如,江苏苏州碑刻博物馆藏有《苏州府示谕敬惜字纸碑》《苏州府永禁污蔑字纸碑》。这都是“惜字”文化的载体。也有一些地名记录了对惜字文化的传承,比如四川省成都市惜字宫南(北)街和字库街,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和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高楼镇均有惜字村,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有惜字阁村,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有惜字洲村,等等。

传承文字习俗

惜字行为也与民俗文化结合在一起,渗透到了民间的日常生活,成为惜字传统形成的社会土壤。古语云:“世间字纸藏经同,见者须当付火中。或置清净长流水,自然福禄永无穷。”《普劝敬惜字纸及尊敬经书说》中称:“字为世间至宝,能使凡者圣,愚者智,贫贱者富贵,疾病者康宁”,固宜珍重爱惜。人们普遍相信,敬惜字纸是顺天心,合人道,为善举,善有善报,福禄寿毕至。

敬惜字纸的习俗还绵延至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成为维系全球华人文化传统的纽带。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与情感载体。敬惜字纸是对文字的崇拜,是对文化教育的敬重,是对中华文明的景仰,可以说是一种将文明与文化崇敬日常化的行为。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信息汪洋时代,虽然敬惜字纸的外在表现已迥异于过去,但是,我们对于汉字这一中华文化的精粹,仍然应葆有敬畏之心,传承弘扬崇文重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光明日报》(2025年01月19日 05版)

责任编辑:李婧怡


【作者:】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AI陕联世界 | 制造大省“智”变 陕西科技迈向“新质”赛道

从秦代木鸢承载的飞天遐想,到唐代壁画里的“飞天”期许,中国人自古便藏着对苍穹的向往。如今,烈焰划破三秦大地上空,14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的轰鸣震彻旷野;宝鸡的生产车间里,钛合金材料在精密机床控制下渐成航空部件的雏形;府谷...

霜降轻至 万物轻披银纱

每日新闻网讯  李敏谦      霜降轻至,万物轻披银纱,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静谧中勾勒出一幅幅梦幻画卷。      采桑子(霜降时节)金风渐紧凋芳树,叶扫琼轩。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2.62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进出口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习近平主席出访有关安排和中方期待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董雪、马卓言)应大韩民国总统李在明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在例行记者...

未来5年蕴藏哪些新机遇?透过数个“新增长点”看中国经济值得期待

央视网消息:通过24日的这场新闻发布会,能够看到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里怎样的新机遇?来看记者的观察报道。“十五五”也就是接下来5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新的增长点?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24日举行。在国家发展改...

外交部:敦促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坚持走和平道路

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日本拟增长防卫费事项提问。  郭嘉昆表示,关于日本防卫费增长问题,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日本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

拥抱姥姥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志华我拥抱了姥姥今夜凌晨二时睡的最香、最浓、最沉的时候我亲爱的姥姥又一次进入我的梦里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久违有场景、有对话、有动作在袁楼院子一角姥姥正在掏粪(那时候自家沤粪种田)我问她还能干的动吗?...

看!身边故事里的“十四五”民生答卷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过上好日...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吴天忠:以问引思 点亮求知

 吴天忠,海南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  从教25年,吴天忠深信爱心成就教育,他是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的“忠哥”。他采用“抛锚式”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与课堂互动,构建思维磁场,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

把二氧化碳“锁”回深海(“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②)

  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恩平15-1平台。该平台于今年5月22日投入使用。  中国海油供图(新华社发)  山东省东营市是国内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装备种类较为齐全的区域之一,CCUS产...

2025
01/19
12:48
浏览量: 574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拥抱姥姥

拥抱姥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