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网
网站首页 每日要闻头条快讯纪实现场专题报道社会热点就案说法海疆之声 成为会员
成为会员诗坛荟萃焦点网谈生态环境热点追踪群众来信乡村振兴企业风采监督与法名人字画人物·访谈关注民生人民视点文化·旅游科技前沿快闪中国深度观察名医·健康关于我们免责声明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 浙江
  • 新疆
  • 内蒙古
  • 吉林
  • 重庆
  • 辽宁
  • 贵州
  • 四川
  • 海南
  • 云南
  • 福建
  • 台湾
  • 江西
  • 湖南
  • 湖北
  • 河南
  • 广西
  • 江苏
  • 安徽
  • 山东
  • 青海
  • 甘肃
  • 陕西
  • 山西
  • 河北
  • 黑龙江
  • 天津
  • 上海
  • 北京
  • 广东
  • 宁夏
  • 西藏
每日新闻网 > 诗坛荟萃 > 和光同尘 - 诗文/邓淦群

和光同尘 - 诗文/邓淦群

来源:每日新闻网 | 时间:2024-12-31 21:26:14 | 点击:2659

每日新闻网讯  诗文/邓淦群

 02.jpg

在晨曦微露的缝隙里,

我寻觅那一抹和煦的光,

它不耀眼,却温暖如初,

悄悄融入尘世的每个角落。

03.jpg 

我是那粒微尘,在光中游走,

不追逐云的飘逸,不羡慕星的闪耀,

只愿在平凡中,找寻生命的真谛,

和光同尘,是我无声的誓言。

4.jpg 

风,轻轻吹过,带走了喧嚣,

留下的是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我听见,时间在指尖轻轻流淌,

每一秒,都是生命的礼赞。

05.jpg 

在喧嚣的世界里,我学会了沉默,

不是逃避,而是更深地融入,

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与时舒卷,

失去了自我,却成就了广阔。

001.jpg 

光与尘,是生命的两极,

却又在不经意间,交织成最美的画卷,

我,在这画卷中漫步,

感受着光与尘的和谐,体味着生命的韵味。

06.jpg 

和光同尘,是一种境界,

是心灵的归宿,是生命的升华,

它教会我,在繁华中保持清醒,

在平凡中看见不凡的自己。

07.jpg 

我,愿做那粒微尘,

在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不张扬,不卑微,

只愿在这尘世中,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08.jpg

      题跋解析:‌和光同尘‌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基本含义是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具体来说,‌“和光”指的是混合各种光泽,使光耀不突出;“同尘”则是与尘世相同,不突出自己‌。这个成语出自《道德经》,强调个体在保持本真的同时,融入社会,与人和睦相处。和光同尘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老子认为,个体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强求、不妄为,保持内心的光明与外在的世俗相融合,达到一种既保持自我本真,又能融入社会的和谐状态。在现代社会中,和光同尘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缓解社会冲突,促进人际和谐。通过包容和接纳不同的观点和利益诉求,以平和的心态面对矛盾和冲突,从而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

 一、主题与意境

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自由体诗歌,通过光与尘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深邃的生命哲学。诗歌以晨曦微露为引子,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进而引出“和光同尘”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二、意象与象征

1. 光:在诗歌中,光象征着智慧、温暖和希望。它不耀眼,却温暖如初,暗示着真正的智慧不是外在的炫耀,而是内在的平和与温暖。光也代表着指引,引领诗人和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2. 尘:尘则象征着平凡、卑微和世俗。诗人将自己比作微尘,表达了对生命的谦卑态度。同时,尘也代表着生命的本质,每一个微尘都是构成世界的一部分,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3. 光与尘的交织:光与尘的交织,象征着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诗歌中,光与尘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这种交织,体现了生命的和谐与美好。

三、情感与哲理

1. 情感: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在光与尘中漫步的情境,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恩。

2. 哲理:诗歌传达了一种深刻的生命哲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外在的炫耀,而是内心的平和与宁静;真正的价值不是地位的高低,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同时,诗歌也强调了和谐与包容的重要性,只有当我们学会与光同尘,才能真正融入这个世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四、语言与结构

1. 语言:诗歌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丰富。

2. 结构:诗歌的结构清晰、紧凑,由晨曦微露引入主题,再通过光与尘的意象展开哲理探讨,最后以诗人的誓言和感悟作结。整个诗歌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述,《和光同尘》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歌,通过光与尘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它告诉我们,只有当我们学会与光同尘,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真谛和价值。

 9.jpg

 注:图片来自网络。

若水作于上海鸿巢

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午后

10.jpg 

 作者照片

作者简介

      邓淦群博士,系特级国际职业经理人,浙商研究会研究员。自诩命运多舛,曾是正科干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国企上市公司总助,多家民企高管,企业管理顾问/导师、大学客座教授和研究会研究员等。笔耕不辍,撰文写诗几百篇,在权威期刊、报纸和网站发表,多家网络媒体转载,著名文库收录;撰文参编多种书刊,并接受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和电视专访。荣获首届全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个人,中国首届职业经理人CEO魅力奖,中国首届杰出经营管理大师,温州首届十大职业经理人,温州首届十大魅力男人,平安建设集团最佳导师等。喜欢写作及诗歌创作、国画书法、小提琴、歌唱、太极拳、旅游、乒乓和羽毛球运动。

 

编辑:唐玲


【作者:诗文/邓淦群】

文章评论
评论
全部评论
更多推荐

霜降轻至 万物轻披银纱

每日新闻网讯  李敏谦      霜降轻至,万物轻披银纱,仿佛是大自然最细腻的笔触,在静谧中勾勒出一幅幅梦幻画卷。      采桑子(霜降时节)金风渐紧凋芳树,叶扫琼轩。

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2.62万亿元 创历史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进出口12.62万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进出口3.34万亿元,同比增长5.4%,增速较前8个月加快0.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

外交部发言人介绍习近平主席出访有关安排和中方期待

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记者董雪、马卓言)应大韩民国总统李在明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30日至11月1日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24日在例行记者...

未来5年蕴藏哪些新机遇?透过数个“新增长点”看中国经济值得期待

央视网消息:通过24日的这场新闻发布会,能够看到未来五年中国经济里怎样的新机遇?来看记者的观察报道。“十五五”也就是接下来5年,中国经济有哪些新的增长点?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24日举行。在国家发展改...

外交部:敦促日方深刻反省侵略历史 坚持走和平道路

10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就日本拟增长防卫费事项提问。  郭嘉昆表示,关于日本防卫费增长问题,由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历史,日本军事安全动向一直备受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近年来,日方大幅调整...

拥抱姥姥

每日新闻网北京讯  袁志华我拥抱了姥姥今夜凌晨二时睡的最香、最浓、最沉的时候我亲爱的姥姥又一次进入我的梦里是那么清晰,又是那么久违有场景、有对话、有动作在袁楼院子一角姥姥正在掏粪(那时候自家沤粪种田)我问她还能干的动吗?...

看!身边故事里的“十四五”民生答卷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让人民过上好日...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吴天忠:以问引思 点亮求知

 吴天忠,海南中学物理高级教师,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  从教25年,吴天忠深信爱心成就教育,他是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的“忠哥”。他采用“抛锚式”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与课堂互动,构建思维磁场,鼓励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

把二氧化碳“锁”回深海(“十四五”,我们见证这些硬核突破②)

  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中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恩平15-1平台。该平台于今年5月22日投入使用。  中国海油供图(新华社发)  山东省东营市是国内二氧化碳驱油与封存装备种类较为齐全的区域之一,CCUS产...

外媒聚焦四中全会:彰显中国发展信心和战略定力

中新网10月21日电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发展擘画蓝图。  本次四中全会的召开...

2024
12/31
21:26
诗文/邓淦群
浏览量: 2659
大字号
分享
今日热点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首届亚洲女子冰球锦标赛在北京举办 中国队取得开门红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再回味: 利民镇-蔡家羊汤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侨助高质量发展——侨领走进广交会”活动在广交会展馆举行

仁言任语: 母亲

仁言任语: 母亲

拥抱姥姥

拥抱姥姥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海彊之声
  • 小红书
  • 中国长安网
  • 海外网
  • 中国警察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老区网
  • 新华网
  • 中国台湾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新闻网
  • 每日新闻网
  • 光明网
  • 央视网
  • 法制网
  • 中国青年网
  • 求是网
  •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         人员查询

    • 扫码看全网内容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定慧西里乙18号 联系电话:电话/传真010-88117470 010–52463177 18611141167(微信同号)邮箱1026329972@qq.com (每日新闻) 内线800转108
    网站备案/许可证工信部:京ICP备2025111695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600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537号
    每日新闻网http://www.everyday-news.com/提供最新国内外新闻及新闻资讯
    每日新闻网秉承“新闻视野、文化视角、思想深度、理论高度、脚踏实地”的理念,运用互联网的快速传播技术和丰富的移动链接平台,每日新闻网正确引导社会思想意识,传播优秀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彰显快速展示网络舆论的优势。